最忙的芒种

芒种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之间。芒种的到来,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一头连着收,一头连着种。谚语说,“杏黄一时,麦黄一晌”,误了时节,麦粒儿就会炸裂在地里,所以每到芒种时节北方便开始了最忙碌的田间劳作。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民间有“青梅煮酒”、送花神的习俗。绿肥红瘦的芒种时节,别有一番美景在眼前!

观刈麦(节选)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注释

刈(yì):割。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箪(dān)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惜:盼望。

赏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就是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而晚谷、黍、稷等秋收作物也正是播种的季节。“芒种芒种,忙收忙种”,足见在芒种时节农事繁忙已进入高潮。

这首诗描写了芒种时节收麦时的农忙景象,把割麦者辛勤劳碌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后面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这样的画面无疑是让人喜悦的。接下来诗人通过具体描绘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小孙儿提着水壶,她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你看这一家子各有分工,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农民们脸朝黄土,背对天,脚下如同笼蒸,背上如同火烤,但他们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甚至还希望这样的天气更长一些。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把农民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至此,这一农家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芒种之忙

肖复兴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读中学的时候,每年都要有一次下乡劳动,一般都会选在芒种季节,因为这时候北京郊区的麦子黄了,正待收割。我们中学那时候常去南磨房乡帮助老乡收麦子,在乡间,我从老农那里学到一个谚语“杏黄麦熟”,收完麦子回家到市场一看,果然摊子上到处都有卖杏的。我把学到的这个谚语“杏黄麦熟”写进作文里,得到老师的表扬。

节气,真的神奇,像是一位魔术师,自然界的一切都逃脱不了节气变换的色彩晕染。芒种,乡间是麦子的一片金黄,城里没有麦子,也得派橙黄橙黄的杏来诉说这个节气中的一点儿心思。

其实,芒种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在北方,是磨镰忙收麦子;在南方,则是忙稻子插秧。过去学过一首古诗,其中有一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虽然说的是比芒种节气略早一些时候,却一样可以看出南方播种时的忙乎劲儿了。

在我的理解中,芒种的“芒”,指的是收割麦子;芒种的“种”,指的是播种稻子。一个节气里既包含收获,又包含播种,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芒种这个节气内容之丰富。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节气里,有这样两种鲜艳色彩在交织,一种是麦子金黄一片,一种是稻秧碧绿一片;一边是北方独属的热辣辣的阳光灿烂,一边是南方特有的子规声里细雨如烟。如此辉映在一起,让成熟和成长在同一时刻呈现,是哪一个节气中可以有的辉煌壮观景象?

芒种这个节气,对于农事的重要性便也尽显在这里了。所以,过去有民谚一直流传至今,叫做“春争日,夏争时”。这里的夏,指的就是芒种这个既要收获又要播种的节气,其忙碌的程度要以“时”来计算,远超过春节以“日”来计算的。过去还有一句谚语,叫做“芒种芒种,忙收忙种”,说的就是这个节气的忙碌劲儿。在这里,充分显示了我国语言的丰富性,是将芒种中带芒农作物的“芒”字,谐音化为“忙”,一语双关,涵盖南北,将繁忙而丰富的稼穑(sè)农事浓缩在两个字中,实在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得天独厚的本事,农业时代中很多乡间的文化密码都蕴含其中了。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6月10日,有删节〕

赏析

芒种这个节气最大的特征就是“忙”。“杏黄麦熟”的儿时记忆,“我”对芒种的独特理解,关于芒种的民谚,文段从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来描述芒种时节的“忙”。北方收割麦子,南方播种稻子,“忙收忙种”,这个节气对“农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真是名副其实。

芒种:麦收与梅子酒  

沈家智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节气行走到此日,便是仲夏的开端了。

绿树浓荫夏日长,是极热却也是极美的时候,太阳的红与草木的绿相互映照着,一热一凉,是天地的阴阳之道。百谷也在生长,农历五月了,有芒的麦子正在收割,有芒的稻谷正在稼种,这是自然给予的希望。

早些年我结识过很多北方来的农民朋友,素日里在城里打工,各行各业都有,但到了这个时候,都要请假回家收麦子。尤其是很多建筑工地,五月工人常常因此紧缺。这些无关乡愁,却又是乡愁;有归家的喜,也有奔波的忧。可是,桐桐,生活不就是如此么?

再早些时候,每到麦收,就有麦客行走阡陌。我没见过麦客,只在书里看到他们的身影。关中平原沃野千里,芒种一到,小麦自东往西渐次成熟,整片大地被太阳炙烤成金黄的海。风从远方吹来,裹挟着新麦的香味,麦客也自东边出发,一顶草帽一把镰刀,随着翻滚的麦浪向西边席卷,在他们身后留下高高低低的麦茬,和深深浅浅的脚印。

自然给人以生养,节气教人以时令,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而在千里之外,桐桐,你所居住的江南正在沐浴着一蓑烟雨,梅雨季节如约而至。

一般而言,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到了此时,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天气持续多雨,溽热难当,我素来不喜。

入梅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却又是极有意境的。读贺铸的词,则更觉得美好。贺铸本贺知章后人,作词尤美,多幽闲思怨,他有一首写梅雨的,末两句况味悠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也因了这句,人称贺梅子。以所咏之物入名号,当是极高的赞誉。

梅子黄时雨,当是此时。花谢果熟,梅子泡酒,这是自然送给初夏的礼物。桐桐,以前我和你说过,以梅入馔,是文人极喜爱的事,《诗经·周南》里说,“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意思是说梅子开始凋零了,树上还有七成。这里的梅就是梅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用它来做调味品,所谓“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它和盐一样重要。到了汉末,青梅煮酒,吃法就有意思起来了。

江浙梅园多,当地人也喜欢泡梅子酒。去年梅雨时我去苏州,就见着酒坊在泡梅子酒,老苏州的做法,一斤梅子一斤酒,再加七两糖,做出来的梅酒可以挂杯。女孩子喜欢,但于我而言就太甜了,和苏州菜一般,腻喉。

〔节选自《节气家书》,四川科技出版社,题目为编者所加〕

赏析

作者笔下的芒种别具特色,北方关中平原“被太阳炙烤成金黄的海”的麦田以及翻滚的麦浪,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而南方的梅雨季节则充满了诗意,“试问闲愁都几许……梅子黄时雨”,从梅雨到“青梅煮酒”的习俗,让人神往。一南一北,一边是烈日当空,一边是阴雨绵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因父女亲情而和谐交融。   

芒种饯花神

卢恩俊

读《红楼梦》才知道,芒种节也是送花神的日子。这一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飘飞的落红,不禁顾影自怜,吟唱了一首字字含愁、句句带泪,让人伤感心碎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póu)净土掩风流……”我第一次看越剧《红楼梦》葬花吟那段,是流了眼泪的。

那时听母亲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怜惜花,她将落花埋在土里觉得最干净,还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很感人。其实送花神是一件有趣的快乐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和姐妹们祭饯花神,是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系在果树上,或是将落地的花瓣制作成花朵挂于枝头,意谓永不凋谢。大户人家的女孩子们,芒种节都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喜笑颜开地去饯花神。这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描写得比较详细:“……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gàn máo)、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这里既写出了大观园里女孩子们为花神饯行时的浪漫欢喜,又描写了林黛玉葬花的悲伤情景,有悲有喜,有忧有乐,有滋有味,引人遐思。

为什么要在五月饯花神呢?《红楼梦》中也有记述:“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群芳摇落之时,亦是花神退位之日,故人们要为其饯行,称“送花神”。送花神的习俗,至少在南朝就已盛行了。历代文人墨客,皆有对花神的吟咏。明代唐寅在《江南送春》中说:“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古时芒种日举行“饯花会”送花神归位,旧时民间则有花神庙。花神是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迎来的,古人将仲春月半民俗中的花神生日,定为花朝节,也称“花神诞”“百花生日”“百花仙子节”。花朝迎花神正值草木萌青、芳菲盛开、绿枝红葩时节。而到了五月节,花神退位之际,人世间又隆重地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来年早相迎。就这样,古人围绕迎送花神,形成了散发花香、富有诗意的节日雅俗。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6月9日,有删节〕

赏析

作者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黛玉所作《葬花吟》谈起,再到其中关于饯花神的详细描写,使芒种这一节气染上了一丝凄美,同时让我们对这一习俗的由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文人的吟咏更使饯花神这一习俗充满了浪漫、诗意的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忙的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