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日记

登仙湖茂密的丛林

五月廿五 

      我一直都在想挑战自己,驾车上山。每一次这想法都被自己的恐惧吓退了。因为上山的路不仅仅是连续转弯,有的地方“之”字型转弯半径非常小,而且还是连续的陡坡,从山脚下到山顶,跨越海拔高度差不多1000米。山路弯度小,驾驶速度慢一点可以克服;关键还是山路太陡了,有几处地方的坡度目测也许接近70度吧,坐在车上的副驾驶位,看车窗外的路况,膝盖都是软得一塌糊涂。在这样的路况驾车,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应急处理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从镇上到登仙湖的山路

五月廿六

      山里的植物汲取日月天地之精华,粗犷而野蛮地生长,大多都是健硕而粗壮的,完全没有平日里所见的柔弱之态。你看过薄荷长成了老桩的模样吗?我们就地取材,简单地摘取了一些红薯叶,南瓜,和邻居家捉了一只鸡,然后生火做饭。这是久别而熟悉的生活技能,哪个70后不会生火做饭呀!柴火燃起,饭菜飘香,那是温馨的回忆。记得小时候,上了早课放学回家,饥肠辘辘的我们远远望见自家厨房的烟囱升起了炊烟,赶紧加快了回家的脚步,那是家人在给我们做早饭。看到自家房顶上炊烟升起,是少年时代最大的慰藉。四十多年过去,那一幕仍深深印在心底,最抚人心的还是烟火气息,那是家的味道。

生火做饭

五月廿七

      凌晨五点,东方的天空明朗起来,一会之间,朝霞满天,绚烂之极。我们想要到山顶上去看日出,赶忙往山上爬。不料爬上了眼前的一座山,山上还有山,转过这个山头,又出现了很多个山头。这时候才明白,在这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我们明白过来,太阳已经升起,它的光温柔地照在每一处山坡的向东面,像是母亲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颊。过了一会儿,阳光明亮起来,渐渐地开始刺眼了,于是我们飞快地下山去。


凌晨五点,朝霞满天


云海


日出时分

五月廿八 小暑

      今日小暑。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农谚又有一句话说,“小暑小禾黄,大暑满田光。”一年之中,这是盛夏时节最为酷热的一段时间。而以前农忙时节“双抢”也在这段时间,是农人们最为辛苦的时候。现在抢收抢种的忙碌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农村一片安静与祥和。为什么呢?因为早造大部分人都种了花生,晚造只种一种叫“八月白”的稻子,在农历八月才收割。在以亩为单位的话,油作物花生比水稻的经济效益更高一些,所以宁静的乡村在夏季里看得见是大片大片的花生苗。虽说是小暑节气,在这山间,却感受不到酷暑的炎热。中午时分,我坐在竹椅上看风景。一会儿,雾来了。浓浓的雾气弥漫开来,仿佛有脚一般掠过屋后的树林,悄无声息地遮住了茶山,此时我感到凉飕飕的,手臂直起鸡皮疙瘩,要穿个长袖衬衫才行呢,登仙湖这地方真的是避暑胜地呀!

群山皆茶园

五月廿九

      深夜。此刻,山林寂静。我拿了把竹椅子在院子里,躺着仰望星空。繁星闪烁,那么低那么亮,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似的。这是我久违了几十年的星空!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的夜空!看着这或远或近或明或暗的无数星星,我仿佛停止了思考,屏住了呼吸,无限沉浸在这奇妙的世界。

久违的星空

六月初一

      我目睹了一场瓢泼大雨的发生,就在一时之间。午后3点左右,北边的天空还是蔚蓝之极,几朵白云点缀其间,非常漂亮的盛夏美景。这时,虽说我感觉不到什么风,但抬头看看,南边飘来了一大片暗灰的云,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我赶紧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起来,当拿起最后一件衣服的时候,一颗两颗的雨滴打下来,接着,“沙沙沙”的大雨倒了下来,这雨也太快了吧?一刹那间,屋顶水花四溅,排水沟里的水汹涌而出,对面山坡已经被雨幕遮住了,只见雨幕不见山⋯⋯这情形不像是下雨,却像是天空往这儿倒水似的。大概不到半个小时吧,雨嘎然而止。地面上也不见积水,除了倾斜的山路边出现了一些被雨水从山上冲刷下来的小石块之外,仿佛看不到刚才暴雨来过的踪迹。

雨过天晴

六月初二

      古老的瓦房,象征意义超过了实用价值。这样家族聚居的老房一般都不会拆掉,会保留下来。年轻人带着小孩进城里或镇上念书去了,清明前后的采茶季节,年轻人会返回村庄,忙碌一月半月的,采茶季过去又会离开。有个老人,舍不得故土,坚守着自己一辈子都没离开过的村庄,还住在这老屋里,陪伴老人的是一条忠诚的大黄狗。屋后高大的树木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不知道见证了村庄的多少变迁,也不知道目睹了哪些村民的出生、长大、离开与返回。树的头顶是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似乎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

村庄里的老房子

六月初六

      傍晚,我们探访了这里的一处民宿。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行驶了大概20分钟,在路的尽头,是一处民宿,还没对外开放。在民宿的院子往外看,眼前是莽莽的群山,连绵起伏。极目远眺之处,是东江河畔的人群聚居的小镇。秀美的大自然以她宽厚的臂膀接纳人类的索取和改造。在峭壁之上大兴土木,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民宿的底部区域是大片的混疑土挡土墙,然后在此基础上建造楼房。虽是炽热的盛夏,在这里却是凉风习习,环境宜人。在侧面看,不由地想起“危楼高百尺”的诗句,那么“手可摘星辰”吗?其中的意境需要住在这里才能去感受了。民宿一间房价300块,这里有4间房,而它的造价,听说在远远还没有完善的前提下已经投入了300多万。那么,要怎么样的入住率,要多长时间才能回本创造收益呢?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果然不太懂。

在民宿的院子里远眺群山

六月初八

      午睡醒来一壶茶,一本书。能够长久陪伴自己的或许只有茶与阅读。曾经以为,友情能够天长地久。其实,那只不过是成年人对于这个尘嚣世界最美好的天真。在生命的河流里,很多渐行渐远无疾而终的情感往往真的就是一朵朵转眼就逝的浪花,抓不住的。人生的本质就是在于,学会独处,学会与一切和解。在山上,我读的是《毛泽东选集》。你也可以选择读《毛选》,在伟人风趣幽默的口语化的文字里,让我们认识世界的触感豁然开朗。

六月初九

      “鸡犬相闻,守望相助”这样的邻里关系在我们70后的记忆里是很温馨的感觉。物质生活水平越高,人的隐私性要求也越高,所以,现在高楼林立之处的人情冷漠仿佛是常态。但在这里,我们又能感受到淳朴的邻里关系。大家都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白天劳动夜晚拿把椅子坐在一起聊天。如果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拿个盘子装了给对方送过去,多么美好而熟悉一幕呀!在这里,仿佛与世隔绝似的,没有商店没有超市,甚至连小卖部都没有,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必须下山,去5公里外的镇上买,或者打电话让人购买了送上山,运费一次30块。车技一般的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去驾车上山,下山因为山路陡,有时候雾气笼罩,看不清路面,驾车时心理障碍大,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微信或支付宝上的金额十天半月的不动。在山上我似乎可以像“葛朗台”那样守住自己的每一枚铜板。


石缝中的小花

六月十三 大暑

      今夜月色如水。

      因为台风的影响,前两天都是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雨过天晴,今晚夜空里一丝云都没有。夜深了,把屋外的廊灯熄了,在院子里抬头望天空,月光皎洁而清亮,往日的星星隐起来了许多,月光掩住了星光,所以有一个词叫做“月明星稀”。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苏轼的一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很喜欢这篇短文,抄写数次,直至背诵。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与张怀民的友情,诗人处世的豁达,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至美的月色,无不让人为之着迷。今夜我可以沐浴月光之下,品读美文,岂不快哉!


彩云追月

六月十四

      人终归还是群居动物,喧嚣之中想着要独处;而孤独久了又想着要热闹。像我女儿那般大的00后,还有我的小侄儿那般大的10后,这些孩子刚到山上,东瞧瞧西看看,眺望一下远景,走一走山路,似乎没有什么新鲜事物可以吸引到他们。这些00后10后孩子已经习惯了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他们对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也不会像我们70后那样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亲切感。所以,在山上呆了两天,他们便感到索然无味,嚷着百无聊赖,然后逃也似的回市区的家里去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像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那种极简的生活状态并非普通人所能承受的。瓦尔登湖或许仅仅只是一种精神的栖息地。并且,所谓的追求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文明是存在着巨大矛盾的。人类社会的本质不就是在不断创造新的事物,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吗?人的追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对于很多人来说,极简极素主义只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向往与修心之道,而身体却无比诚实的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

      下午我要收拾行李下山回家了。当车子沿着弯曲惊险的山道一路向山脚开去,登仙湖离我越来越远的时候,居然还有一丝丝的留恋。谁来告诉我,我留恋的是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