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引导大家学习!读书会的灵魂,「领读人」的责任

编按:

领读人等同是整个读书会的灵魂,一场读书会的成败完全掌握在领读人手中,同时也掌握了整场读书会的内容、风格和呈现节奏,从书籍内容掌握到议题设定,都必须要领读人深入理解、逐一确定。一个好的领读人必须清楚认识自己在整场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本文摘自《共读的力量:带领社群学习的引导技术》一书,以下为摘文。)

在谈到读书会的架构和系统时,我们必须先认识领读人这个角色。领读人等同是整个读书会的灵魂,一场读书会的成败完全掌握在领读人手中,同时也掌握了整场读书会的内容、风格和呈现节奏,从书籍内容掌握到议题设定,都必须要领读人深入理解、逐一确定。可以说从读书会开始之前,领读人就已经在操控着读书会的发展。一个好的领读人必须清楚认识自己在整场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

作为领读人,你一定要理解,人们会想来参加读书会,是基于某种认同感,领读人要做的就是强化这些认同感,并赋予其他人来参与的意义,也就是领读人之所以举办读书会的目的。

因为人们会从相信某种事物,从而相信所认同的事物,所以领读人在带领读书会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也要让参与者们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聚在一起读书,这有什么好处?

让参与者了解原因,除了赋予人们加入读书会的意义,也激发他们持续参与的动机。

此外在读书会中,领读人还具有三大责任:

激发参与者的认同感

领读人必须让参与者知道,我们所参加的读书会主要阅读书籍的种类,是偏向哪一类型。这么做可以让第一次来参加读书会的人能够清楚理解有什么样的议题可以透过读书会进行,并聚焦在想要深入的议题上。

当人们清楚知道一场读书会所提供的内容后,领读人还要找到群众未曾想像到的问题点,也就是挖掘参与者的痛点,给予内容解药,用以强化参与者对于读书会的认同感。

寻找天使用户

除了让一般参与者理解读书会的内容之外,另一方面,也留心那些会主动协助宣传、主动参加读书会的成员,这些人是你的天使用户,也就是最认同、并愿意影响其他人一起认同你的人。

当你从读书会中找到认同自己理念的群体,并且在分享与共创的过程中,引导彼此跨界分享、帮助参与者导读的时候,就能从更多视角来加深探讨层次。

发掘群众智慧

每场读书会的运作过程,都在告诉参与者:今天这场读书会是以什么样的型态在进行。

此外,领读人还要创造出群众娱乐群众的效果,让参与者的学习,不只是领读人本身的分享,也包含参与者本身。因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我们未曾体验到的生命故事,其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就是彼此欣赏与拓展视野的新视角,此即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导师,透过阅读,淬链彼此的智慧精华,从而凝聚出属于我们的群众智慧。

领读人的共识思考

要如何让参与者建立起相同的共识,协助每一个人精进生活或工作,有赖于领读人对于共识阅读的思考能力。

领读人要先理解书籍的大纲与内容,并进一步能够拆解书籍,让每个拆解的环节,对应到足够分享的价值。

要如何拆解一本书呢?有几个重要的考量。

一:内容精选;

二:共识凝聚;

三:议题设计;

精选内容,促使参与者容易讨论

领读人拆解书籍的过程,要先思考:如何才能引发讨论?

如果一本书有10个章节,最好有20个人来参加,每章节至少让2个人共读,并后续安排做章节讨论。

但如果一本书有10个章节,只有10个人参加。这种时候可以每2个章节为1组,仍由2个人共读;或是分2次读书会进行。这种设计的思路,是为了让每一位参加者都能根据各章节进行讨论,也就是透过小组讨论、交流来达成共识,透过彼此分享的过程,让原有书中的概念,进一步淬链出有质量的共识点。

拆解书籍的另一个重点是:减法。为了让社群读书的成效更聚焦,领读人本身先对于书中内容进行筛选,决定哪些内容值得阅读分享,哪些则需要跳过。

实践过一、两次,你就会发现,书籍内容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读完,而是依据我们想要的展现的成果,进行内容的筛选。

透过概念或技巧的引导,可以让你在读完这章节内容后,将所学套入生活或工作。从而透过读书会的分享过程,让参与者聚焦在议题上。

拟定议题,共识凝聚

社群读书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协助每个人在共读之后,都能拥有相同的群众共识。这时需要透过议题的引导让参与者理解,社群学习不只是一个人知道,而是一群人共识创造的群众记忆。

领读人必须肩负唤起共识的使命。当参与者分享意见时,把想法连结到生活与工作应用上,同时找出群众共识下的解法。所以领读人如何撰写议题,将是酝酿共识的关键要素。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到:找到一个好的问题,比找到好的答案重要。问题的本质是激发人们思考,创造出无限多种的想像,如果给出一个答案,就会陷入答案本身的认知框架内。

所以读书会在共创阶段,选择议题的标准,不在于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的技术。因为一个真正好的问题,不会只有一种解决方法,而是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解决的方式产生变化。

身为领读人,你要让群众了解:达到目的有各种途径,要解决的问题,有各种可能的答案。

议题设计,拓展讨论空间

领读人在设计议题上,除了要理解书中有哪些关键的知识点,还要思考这些关键的知识点怎么与参与者的期待相互连结。当有了足够准备后,接下来在设计议题时,必须掌握好议题设计的两个标准:

聚焦开放:不限定单一正确的解答,才有讨论空间

无论是领读人设计议题,或是参与者提出议题,都必须注意,如果以是非题或选择题的角度来设计议题,这种封闭型的问题无法创造出讨论的空间。

如果你所设定的题目,很快就能让参与者想到答案,或者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那样的议题很难创造出多视角的思考。

所以好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引导讨论。透过开放性的议题,让群众有机会更广泛的讨论,从而激起主题上的探讨,并找出更多元化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议题赋能:让参与者思考有共鸣、高度切深感的议题

此外议题设定标准是考量议题能否引起共鸣、可不可以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如果你提出的议题与参与者生活或经验之间太过遥远,或是议题本身属于无法控制的范围,就会导致分享时大家找不到解决的脉络。

所以议题设计必须回到社群读书会的概念。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领读人给予的正确答案,而是在群众智慧下一群人的共识解。

在设定议题之前,领读人应该先掌握参与者的需求,通常参与者的需求有两大类:

第一,专业者诉求。

第二,连结工作或生活的议题。

接着再引导议题设计,让群众来思考,而领读人则负责指示议题、给予方向,建构出具体的讨论议题。并令参与者能够立刻连结书中的知识点,透过沉淀省思,回应议题,说出自己的答案。

领读人除了在议题设计上聚焦,同时必须透过互动的角度,引导众人发言。这才能真正促使群众把各自的隐性知识分享出来。所有的讨论都避免针对事物的对错,而是阐述观点背后的思考内容。

动机引导论

当参与者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来参加读书会的理由后,接下来就应该从动机出发,强化参与者的认同感。

首次参与读书会的人,往往会因为陌生感、不熟悉而心生抗拒,这时引发动机就成为关键。

每个动机的背后都起源于需求。需求来自于生活或工作,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展现。所以读书会的议题设计,将成为吸引参与者的动力。又因为来参加者拥有各部自不同的背景、思想观点,所以不同的人对于相同议题的解答,会有不同切入的视角。

而领读人肩负的责任,就是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今天参加的读书会不只是一场学习、阅读书籍的过程,而是透过群众分享共创,感受到不一样的新视角。

<还请朋友们多多点赞评论加关注,以更好支持小编在本平台更好的持续更新,更多有趣有意义的新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只是引导大家学习!读书会的灵魂,「领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