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我把这个送给你,你一定喜欢


“巽与之言”就是顺从的话,顺着你的意思的话。有人编了一则笑话,说有一位侨领之流,年纪也大了,人家请他在一家豪华饭店吃饭,坐在首席。这位老先生经常放屁,联珠直响以后,他道歉说:“对不住!”旁边有人说:“没关系,不臭。”这位放屁的老先生说:“真的吗?那就糟了,听人家说老年人放屁不臭,命就不长了。”此话一出,那位说“不臭”的朋友愣住了,其他的人也很尴尬,过了不到一分钟,又有人用鼻子嗅嗅说:“唔,现在有一点点味道。”这也就是巽言的刻薄形容。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出国前找到一幅祝枝山的画送给一位朋友,这位桥商展开画,看了祝枝山的名字后说:“啊!他画的,我认识他的,他为什么不写我的名字?”这位朋友听了,不好意思说穿是明代古画,只好说“巽与之言”:“那恐怕他忘记了,我回去要他替你加上好了。”

这位朋友说的笑话,虽然非常刻薄,但他的经验阅历非常多,对事情看得非常透。人的经验阅历多了,也容易变成尖酸刻薄。我现在老了,有资格对年轻学生们说,他们骂我们老年人老奸巨滑,我绝对承认,而且认为是恭维的话。老奸不是巨滑,因为年龄越增加,经验越多,讲话就只好保留一点,这也是一种修养的工夫。如果年龄增加,人情经过多了,把人事看透了,而转来对自己的朋友,非常厚道,宁可你不对,我不挖苦你,不刻薄你,仍诚恳对你,这是道德,这是学问。

各位要注意,假使做领导人,自然有好听的话要来的。孔子说,顺耳的话,听了难道会不高兴吗?捧两句总比骂两句听来舒服,明知道那两句捧的话是假的,可是总舒服点。清代才子袁枚有名的故事,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做县长,赴任之前,去向老师——乾隆时的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县长,有些什么准备?他说什么都没有,就是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年轻人怎么搞这一套?袁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有几人像老师这样不要戴的。老师听了也觉得他说的有理。当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与老师谈得如何?他说已送出了一顶。这就是孔子说的“巽与之言,能无说乎?”好听的话谁不愿听?

所以我们要注意“绎之为贵”,绎就是演绎,要反省、研究、推敲、分析一下。“说而不绎”,光喜欢好听的话,自己不加反省、推敲。“从而不改”,对于好的格言,只是欣赏,而不依格言去改自己的毛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说对于这种人,我也实在拿他没有办法了。这也是说知识分子讲理论,告诉人家如何如何很容易,要做到就很难,如果做不到,也没有办法。孔子的学问是讲实际行谊的,能够做到,才是真的学问。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

像袁子才年轻考取功名,在康乾盛世,天下绝对太平那个时候,考取了进士就外放做县长,他的老师主考官是乾隆时代名臣尹文端。他来辞行的时候,老师问他,你年纪轻轻,出去做地方官,你有什么主意呀?等于现在问,你的政策是怎么样?他说:老师啊!到那里再说啦!也没有什么政策,不过我口袋里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他老师听了很不高兴。老师是讲理学的,就训他,年纪轻轻怎么讲这个话!他说,老师啊!社会上的人如果像老师一样,就不需要准备这些了。尹文端一听,胡子一抹,嗯!他说,还是有些道理,不过不可以这样做啊!他出来后,同学们问他怎么样?他说高帽已经送掉一顶,这是袁子才有名的故事。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

骂你们的道理就在这一刹那,学会了这一点,记住了这一声骂你,一辈子用不完的。所以有些老同学们好多年不见面了,我看得很高兴就笑,他就很难过,走的时候告诉同学:“老师没有骂我。”他晓得我的作风,我还骂你,那是看得起你,等到看不起你,就恭维你一顿,恭维人是埋人,把你活埋了,拿高帽子把你活埋了。

《南禅七日》

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怀瑾老师:我把这个送给你,你一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