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之活动设计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育人就不能有分数吗?(已经成为教师的我,对于要把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放在核心位置上是毫无疑问的。但,走着走着,我感觉我不再是育人的教师,而是一个“培养”分数的训练员。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因为有成绩的压力,就因为这样的压力,我放弃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守。)那真的是这样吗?是因为外界的压力吗?还是因为自身对教育信念的松懈?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实现我们新教育所倡导的那样“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呢?(现在的教育,把所有的一切都想象成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所有人都关注儿童的未来,但是恰恰没有人关注儿童的现在。”其实教育不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应该讲究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有没有存在一种——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育人教育,而分数只是额外的奖赏?答案是有的。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并与同年九月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义务教育教科书将于2023年9月在起始年级实施。而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就是“核心素养”。而这样的关键词“核心素养”或许就可以改变教育现状。同时,我们也坚信,这样的“核心素养教育”也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育人教育,分数只是额外的奖赏。

以数学为例,数学教育看起来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是以传授与学习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严格认真的数学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一些更多的素质和能力。

《玩游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统计游戏玩起来。在第一阶段——我帮体育老师想办法。执教者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体育老师马老师准备在三年级开设一个体育兴趣班。你认为王老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把这样的现实场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侃侃而谈。

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导入其实并不像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那样五花八门——它的作用,主要是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玩游戏,学数学”这个导入环节,让人人有话说,人人能说话,人人能思考,人人都参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唤醒了所学过的统计学知识,更调动了实际生活经验,和生活联系起来。

在此,可以关注数学的来龙去脉,知道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渊源和过程,会提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当然,单单这个导入环节并不能完全实现这样的育人效果,但是,当孩子学完再回过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结论概念方法原来都是这样产生的呀,以后我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接着执教者抛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马老师遇到的哪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从浪漫过渡到精确,聚焦学习重点的转折点。孩子们在分析刚刚所提问的所有问题中挑选出最重要的,并说明理由。这其实就是孩子们在进行思考。而且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思考。也只有存在有效思考的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课堂。学生们也在这有效地思考和争辩之中,达成临时性共识——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体育项目。

反观目前教育现状,大多都是开门见山——直接给学生几个体育项目让学生统计数据……这是典型的“直截了当,直奔主题”的灌输行为。别的错误先不说,但是育分现象就特别严重。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内容很简单。其实,说白了,希望学生所学的就是问的答案,但答案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玩游戏,学数学”恰恰相反,其不重视(相对来说)问题的答案,而是特别重视观念建构的过程。例如:第四章一个简简单单的16乘4这一算式就衍生出了一棵繁茂的“数字树”。把问题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是急着给出答案,而忽略解释问题的重要性,研究问题的必要性。

学生也在学习解释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知道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事物的本质,按部就班地、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会无所适从、一筹莫展,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也相信,孩子在以后面对这样“统计类”问题不再会束手无策,而是会试着解释问题,研究问题,抓主要矛盾。

紧接着,执教者又抛出来一个问题:如何帮助马老师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并详细描述你的解题步骤。这一部分也是我们说的重头戏,在这一部分一般老师都会直接的引导孩子,甚至告知孩子——把书本上的搬到黑板上,再试图把黑板上的搬到学生的脑子里。

在核心素养教育观下,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而学生呢!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获得高阶能力——放手交给孩子,让孩子在逐渐的滚摸中向前摸索前进,而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拨。这种执教者的教学,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吗?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初期理解(背景观念)能够卷入到课堂之中,并逐步形成前景观念。同时,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和自信呀!(现在的教育,把所有的一切都想象成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其实教育不是一个准备的过程,而应该讲究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一个片面或者异己的人,现在教育总是在补短,不断的补短就是不断摧毁人自信的过程,教育应该是培养人对自信的自信,教育应该不断地让人去寻找自己身上突出的基因和密码,是一个扬长的过程,而不是补短的过程。)    在这个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孩子的过程。抛弃灌输式教学,不能把数学学习的好坏仅仅理解为“刷题”的数量和速度,数学是一门重思考与理解、充满创造性的科学,要让孩子们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数学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请你对你的办法作出评价,合理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学贵在思,思考自己所学的过程,思考自己方法的合理性,在我们一般的传统教育教学里面基本上不会出现的。而“玩游戏,学数学”,却打开新的一扇大门——少数服从多数,是我们统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没有考虑到少数人的观点,少数人会伤心的。同时,更没有让学生像校长一样去思考体育课程的安排。

在此,也可以看出来,数学也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同时,学生在以后也会认真注意事物的内在关系规律,而不是“胸中无数”,凭感觉、“拍脑袋”做决定、办事情。


困惑:

[if !supportLists]1. [endif]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那是不是主要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获得能力呢?

[if !supportLists]2. [endif]如何结合知识科学合理且真实地创造出复杂问题呢?(贯穿整个单元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核心素养之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