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之处,是在于它既可表意,又兼表形。
汉字中的闲字,从外形来看,就是闭门静坐,心无旁杂。空闲时分,约二三好友,院中散坐,随心所欲浅吟低唱,谈古论今,无怨气、怒气、丧气、悲愤之气,直至夜深人净,这便是闲了。
闲所对应的反义字,那就是忙。
什么是忙呢?忙乃心亡。
《弟子规》中说道:事勿忙、忙多错。心亡,就是我们的心智失去了功能,包括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理智的判断力都不起作用了。
忙与闲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既统一,又矛盾。忙则无闲;闲则无事;忙时想闲,闲时想忙。
闲和忙本身没有褒贬之分,它们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两种状态而已。
如果忙起来的时候让人心生厌恶,闲下来又觉得百般无聊,那就失去了平衡。
世上最累人的事情,当数无聊,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但还感觉很累。无聊似乎也是另一种忙的状态,有点手脚无措,有些心慌意乱。
人在很闲的时候,如若内心没有东西支撑这样的自由,应该叫做无聊。
人在很闲的时候,如若没有一点对某些事物的向往或者好奇,而是放任庸懒的身体自由自在的随意躺平,这应该就是寂寞。
闲下来的时候若是身心合一,或喜悦,或孤独,往往也会获得最大的身心自由。
人的一生之中,总会有与忙碌为伍的日子。如果忙起来的感受是为了生存,或许会得到为之努力的坚毅;忙的感受若是与人在竞争,与别人攀比,那么就会把自己困在比较和斗争的局里;忙的感受若是在应付人事,那么就一直在人际交往里穿梭往来;若是忙的内容只是为了挣钱,那么其结果或许真的能够挣到很多的钱,或许还得去学习怎样从钱中抽身出来。
人生若是瞎忙,肯定是越忙越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去哪里?
忙的内容若是与意义两个字捆绑在一起,人就必须要有闲下来的时候。
周作人先生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趋行于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中,执着于忙,会使自己陷入利益的漩涡,贪逸偷闲,亦令自己堕落于无能的泥淖,唯有忙闲结合,才会使这旅途富有意义与趣味。
有目的的忙,是为了更有趣的闲。固然,有的人忙于谋生,有的人忠心于国之重器,有的人执着于某一技巧……但我们所行之事,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雄心、愿望、理想,也是为了自己可以在闲时有更为放松的享受生活。
适时的闲适,为了更好的出发。古语中便有“忙里偷闲”,也有“闲看云卷云舒”的淡然与宁静。
适时的闲是为了更好的开始,为了更有意义的忙。爱因斯坦喜爱在工作之余偷闲听音乐来帮助其开发思维;钱学森也喜在忙里偷一些闲时来清醒大脑,活跃思维;袁隆平也常常拉小提琴,陶冶自己提升素养。
适当的闲,是为了更加有意义的忙的准备,是拨动乌云的风,忙里偷闲不是要在工作时开小差,在关键时候投机取巧,而是在跋涉中松驰有度。
过忙则会失去人生趣味,过闲则会迷失人生价值。若言人生如酒,过浓烈烧喉,过浅淡无味;若言人生如画,过浓重艳俗,过淡抹枯燥;若人生如歌,过高调刺耳,过低音沉闷。
人生中的两大状态——忙与闲,也承载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忙时全力以赴,闲时自由放空,在忙中修行,在闲中修心,人生且不自在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