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代网络的体系下,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接入层的不同。由
于接入方式的不同,使得移动网和固定网存在很大区别。移动用户拥有漫游的特
点,移动网的核心控制层-移动软交换和固定软交换相比,不但要处理呼叫控制,
还要完成对用户的位置管理、数据库管理、切换控制等移动网络所特有的功能。但
是移动软交换和固定软交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
想的体现。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网和固定网的融合是可以实现的。
移动和固定网的融合,将会形成一个交集,这个交集应是贯穿于两网中软交换的各
个层面,如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接入层,另外还应包括用户数据的管理、计
费、客户服务等方面。交集中包含的功能实体同属于移动软交换网络和固定软交换
网络。融合的解决方案应做到不影响现有网络的运营和发展,降低新业务的成本,
提供更可靠的服务质量。
传输层面的融合
移动网和固定网在传输层的融合,是控制层、业务层达到完全融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传输层来说,移动网和固定网的网络需求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采用了 IP 骨干
承载网络,网络可以共享一个分组承载网络。采用以 IP 协议为基础的 IP 承载网络
不仅符合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而且其优势还在于,可为融合后的网络提供统一
的安全制定策略和方法,规划 IP 地址,制定 Qos 体系架构等。
不管是基于软交换的移动核心网部分,还是固定网软交换系统,其实质都在于利用
不同的网关将媒体与信令接入到 IP 承载网,在软交换服务器的控制下,完成信令
的处理和媒体的交互。这样,移动和固定软交换系统的区别仅在于信令的不同和媒
体转换的不同,所以在传输层的融合是完全可行和自然的。
控制层面的融合
移动网和固定网基于 IP 传输层的融合,使得其上层控制层的融合成为可能。移动
和固定软交换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其控制层的功能都主要由软交换服务器完成,而
移动网中 MSC 服务器与固定网中的呼叫服务器的融合,是两个网络融合的核心内
容,只有实现了软交换服务器的融合,移动网和固定网才能真正融合起来。
移动网中的 MSC 换服务器为了支持用户的可移动性,需要有位置定位功能,支持切
换、漫游等功能,这与固定网中呼叫服务器的差别较大。但是位于移动汇接长途局
的软交换服务器与固定网的差别不大,可以采用统一软交换控制实体来实现融合。
所以在实际融合的时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采用一个汇接网络,实现在汇接长途局的融合。本地移动网与本地
固定网各自独立,通过 BICC 或 SIP 协议汇接至该网络。
第二个阶段就是实现在端局的融合。 由于移动和固定网中的软交换都是采用控制
与媒体分离的思想,因此两网中的软交换服务器可采用统一的软交换控制模块,只 要分别在各自的端局也就是下层提供移动软交换和固定软交换各种接入设备(如
MG、SG、IAD 等)以及相关的协议功能,如 RANAP、DTAP、Megaco、MGCP 等。这
样,移动网和固定网中的软交换服务器就可以合二为一,对于移动网和固定网的接
入设备来说,它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软交换服务器。
接入层面的融合
由于移动和固定网的接入层支持不同的接入方式,而且移动媒体网关和固定媒体网
关实现的功能需求差别比较大,以及移动与固定网的编码方式不同(移动网使用
AMR 编码方式,固定网使用 G.7XX 编码方式),因此两个网络之间的互通需要在接
入网关处进行转换。同时由于接入层面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来实
现,这样,对于媒体网关的融合可以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主要是要求两个网络的接入媒体网关接口相同,相互支持一个共同的编码
类型,这样媒体网关之间可以直接互通,便于接入同一个传输网络;第二步,实现
媒体网关的融合。这样,媒体网关既可以接入无线设备也可接入固定软交换设备,
同时,媒体网关还需要具有编码转换的能力。
业务层面的融合
实现移动和固定业务的融合是移动和固定网络融合的最终目的,业务层面的融合是
移动和固定网络融合的重点,而且业务层的融合可以先与核心网络的融合。固定网
的发展要求将网络运营和业务运营相分离,形成一个独立于网络提供商的业务提供
商,以此构成一个各参与方共提供和使用业务,共同获益的局面。实现这一目标,
其关键的技术就是采用开放的、标准的应用编程接口-ParlayAPI 接口。同时,
3GPP 组织也基于 ParlayAPI 提出了 3G 提供业务的 OSA 结构,OSA 向业务提供商提
供一种开放的,标准的,统一的网络应用编程接口,为移动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
因此无论是固定软交换网还是移动 3G,都支持 ParlayAPI,这为建立统一的业务平
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