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的特权,你还习惯吗?

文章转载于VX公众号:东篱小野

01

近日,池子怒斥笑果文化的文上了热搜。

其中笑果文化拖欠员工工资的事情让人感叹道:《劳动法》可能是被践踏最多的法律了。

除此之外,中信银行为大客户(笑果文化)提供便利,违背制度给笑果文化提供了池子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更是煽动了大众的愤慨。

池子回怼:笑果文化喜欢挑战,挑战法律。

没有身份证,没有银行卡,也没有公安部门的调查令。中信银行居然能打出池子的两年银行流水。

最后,迫于压力,中信银行找了个替罪羊,将支行行长,免职了(注意:还不是开除)。

在中信银行的这波操作背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样交易。但是中信银行牺牲“小客户”保“大客户”的印象已经被贴上了。

其它银行也会这样吗?如果未来我自己陷入官司,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势单力薄,会不会也被某些“大客户”摆一道呢?

想到这里,不禁毛骨悚然。

02

想起今年年初,两女子开豪车去故宫撒欢,并发微博的事件。

后来那名女子的身份和背景已经被曝光。果然家底深厚,大有来头。

03

想起之前过年在家的时候,生病一场。父亲赶紧给医院的朋友打电话。然后我们直接越过挂号手续,跳过排队的流程,见到了当班医生。

不得不说,有一瞬间我甚至是享受的。但紧接着就开始恐惧起来。我意识到,哪怕这种极小的特权也能催生人的私欲。原来我终究是一个卑微的人,没能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回家同学聚会,时常听到老同学高谈阔论自己是如何享受各种特权的,并以此为傲。

某种程度也是能理解他们的。

自从背井离乡,独自在外工作后,意识到:大城市累在打拼,小城市累在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在小城市中,每当听到谁谁工作升职了,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个人背后肯定是有人打招呼了的。

办点事情,即使是小事情,也要找找人打个招呼。方能觉得心中踏实点。

这是个恶性循环,能享受特权的人们要比比谁的特权大,没有特权的人,越来越焦虑。

我的病并不是很迫切需要得到救治的病。如果在工作的城市,我大可打开手机,在医院公众号上挂号,然后跟单位请个假去看病就成。

相对于来说,我更加喜欢这种秩序感。井然有序,内心也平和安静。

04

但是,现代人往往一边抨击着特权,却又一边享受着特权。

别人送礼叫社会,自己送礼叫人情。

别人走后门叫特权,自己走后门叫人脉广。

同样一项权利,别人有自己没有,会愤愤不平,自己有别人没有,理所应当。等到自己坐拥特权时,就不再是这副嘴脸了。

所以,其实大多数人抨击的根本不是特权本身,而仅仅是抱怨自己没有特权。

人比人气死人。有句古话说:患寡,更患寡于人。《论语》有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公交车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在赶着追公交车的人,一边跑着,一边喊着:等等我。一旦他们上了车,立马就开始催促司机师傅:快开车啊。

“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05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不是痛恨特权,而是没有享受特权的机会。

正如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点出: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

社会不公平的存在,使得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受害者,于是对“享有特权”的人各种抨击,发泄愤怒,而当自己处在“享有特权”的位置上的时候,才发现不是原来自己想的那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客户”的特权,你还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