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悖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诗仙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现代职场,此语还能站住脚吗?



从古至今,时代在变。从原始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到现在的信息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职场也在演变,谈到职场不得不说一个词语“上班”,“上班”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而上班就得考虑上班时间、上班交通、加班休息等因素。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今天相比,古代的生活节奏比较慢,理所当然认为“上班”也十分轻松。

上班时间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即昌矣”。古人五点起床,卯时上班,即五点到七点到岗签到,才有了“点卯”一词。没有朝九晚五,唯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上班交通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离上班地太远的“高级打工仔”,上个班真是披星戴月。古人代步工具,从最早的牛车,到后来的马车,轿子。只有“高级打工仔”能使用,并且有详细的级别规定。

现如今,不论是价值百万的公交车,还是价值数千万的地铁,几块钱就能买来舒适感,甚至幸福感。



加班休息

《汉书》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日班算一天,夜班算半天,一个月下来,相当于工作了四十五天。

早朝六点到下午三点多下班,算下来八九个小时。但明面上的八九小时,并不代表下班就可以走人,还要“夜直”,最关键是古人无双休,几乎全年无休。

你可能会说,“老舒,我们不是在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吗,你怎么扯到时代变化,古今上班的对比,好像文不对题啊。”

请诸君稍安勿躁。

我认为,每个话题都有时代背景,依托此背景我们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学到干货,进步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信息洪流,商业化时代背景下,发展、更新太快,诸君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本来打算干一件事或此事已经干了一段时间了,但发现此事好像没有干下去的必要了,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市场完全变了,连自己都不知干下去还有什么价值,抱怨当今社会节奏太快,“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再比如,现代职场不乏毅力坚韧、肯下功夫之辈,但有所成就者寥寥无几。能说他们不努力吗,能说他们不用功吗?

当然不能!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以前我们认为“正能量”的词汇或观念,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这就是大趋势,越来越健全、精准、成熟的社会,说实话逆流而上不可取,顺应大势才是王道。

老舒:

功夫深是好事,至于到底要不要磨成针,要看“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可以打磨成铁锹,锤子,棒子,等等。因为有需求才有价值,我认为,当今社会万事万物离不开需求与价值,是时候自我革新观念的时候了,先顺应潮流做一颗棋子,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下棋者。

诸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我的经历与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有缘之人。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悖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