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这次轮到你当上帝

今天这篇,是爽文。

爽的程度,取决于你对以下3个问题的代入程度:

如果你平时坐飞机,也爱和肉叔一样,挑窗边感受云层舒卷。

如果你站高处时,也试过往下俯瞰,享受看一个个小点不断一前一后地伸腿挪动。

如果你800年前,也想过要做宇航员,就因为对脚下这颗小蓝球的全貌好奇。

那准备好网速和流量,这片,BBC为你而拍——

从太空看地球

Earth From Space

这片里的大量实拍画面,你不可能再在别处见到。

因为它的视角,来自地球上空几千公里的卫星——

正宗的上帝视角。

好比说,下面这幅极像达利的画,其实是伊朗盐漠的实拍。

这些抽象的旋涡,都是古海洋的遗迹。

在成亿吨海水消失之后,风又来帮忙雕刻了数百万年,才有了这种奇景。

一个个大小旋涡,是大地色和银色相互渗透。

哪怕不明成因,就这样盯着可能比整个人类历史都还古老的风沙大漠,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股平静和治愈。

平时烦心的所有琐碎,和这种力量比起来,一下子都变得微不足道。

除了它,还有这种美景,同样带着时间的治愈性魔力:

亚马孙雨林30年来的河道变迁。

画面上的白道弯弯曲曲,时而伸展,时而接连。

意外接连的地方迅速失去生机勃勃的亮色,变暗变绿,继而被丛林吞没。

哪怕地理已经全还给了老师,完全搞不懂这到底是什么现象,这现象又叫什么名字。

也一点不妨碍你跟着BBC的上帝镜头,满世界乱转,感受藏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魔性惊喜。

只是有时候,用卫星镜头转着转着,你能突然发现一点小惊喜:

这是南极洲大陆的一张卫星照片。

之所以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是因为他们发现,雪地里的这些不规则小褐斑,居然会移动。

嗯?这些斑点到底是什么?

放大放大再放大之后,他们发现了一群之前从未发现过的……

帝、企、鹅。

当时看见这个镜头我就疯了。

蓝光画质下,毛茸茸、灰扑扑的小企鹅一摇一摆,萌得人肝疼就罢。

比他更抢眼的,是他爸妈那层闪着珍珠光泽的厚胸毛。

肯定不止我一个人看得中毒想摸

而当这些看起来就非常昂贵的小绅士,跟着自己的宝宝慢慢地踱步在冰面上,走走停停。

哪还需要人类来给这个画面配什么多余的画外音。

可当你正开心地欣赏着这群小鹅子的憨态,全然忘掉为什么一开始我们会来到这里的时候,魔鬼剪辑就来了……

右边的小鹅还在嘎嘎嘎叫得正欢。

左边的毫不客气,屁股一抬:pia叽就是一坨屎。(拉完之后还因为屎力太强失去了平衡)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悟了,那些我们在卫星上看到的,雪地里的褐斑……

就是一滩滩企鹅群落的残留屎迹。

那,为什么这些斑斑点点,还会移动呢?

这就跟企鹅们的另一个习惯有关:

在零下20度的天气里,水都冻成了固态

帝企鹅们没有水喝,只好吃脚下的雪

……

好,这下真相大白了。

褐斑之所以会移动,理由非常实际:

企鹅们不想吃屎。

这就是BBC的特写实力

咳,看完南极洲的沙雕鹅子,我们继续去下一个地方:

这里,是南美洲的一块奇特之地。

明明整片地区90%以上的地方都被密密麻麻的热带雨林覆盖。

偏偏在靠海的地,有这么一片沙丘。

怎么形成的,不重要。

你只要知道,每到雨季,这片沙漠能变成这样:

完全由雨季雨水积成的淡水湖,呈现着半透明的蓝绿色。

只有从太空的高度望下去,能看见这堆高低不同的淡水湖连成一片白绿相间的沙海。

更有意思的是,这片让人窒息的美景,还是个动态图片——

把这一个个小月牙再次无限放大,你能发现:

有无数大小动物,借着这难得的生命之水,聚到了这些浅浅的小湖里:

而当太阳西沉,夜幕降临,变得清凉的小湖又会变成一个约会圣地。

雨林里的四种青蛙,都会在这一片黑暗中,完成生命的大和谐传承。

看起来,无论在哪,水域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

但有时候,动物的角色也会改变。

不再只是一味地依附和索取。

有时,动物能变成一个与水源共存的构建者。

这张照片,拍的是非洲南部中心沙漠里的奥卡万戈三角洲。

用上帝视角,这片沙漠里的绿洲,就像一片华丽厚实的绿色绒布。

虽然这块绒布上,全都是斑点和道道——

这都是这片湿地网络里的水道、河路。

而这些“公路”,由一群最不可思议的建筑师所造:

河马。

河马们的日常,就是在这堆水塘里打滚、厮混。(突然羡慕)

但就跟每次电影周边一到,箱子周围就会突然围上一群编辑的道理一样。

这些凉爽的大水塘,总会因为有新河马的不断加入而开始闷热。

更别提,一群河马里还总会出那么几只好斗直男,闲着没事就要宣誓一下领地主权。

到某些河马再也忍不下去的时候。

这些平均体重3吨的动物型推土机就要开始挪位了。

他们要在茂密厚实的植被堆里,每日来回,前往凉爽人少的草场觅食。

日复一日,就走出了我们国民爱豆的名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河马多了,就有了。

不要小看这些河马水道。

它们不仅能帮助大水塘排水,还能把新鲜的水和营养成分,带入三角洲的深处,成为维持众多生命延续的关键。

但其实,想留下从太空中也能看清的痕迹,不一定要壮如河马。

有时候,肇事者可能要小得多。

这张照片,拍的是澳洲南部的内陆地区,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光斑。

如果仔细看,还能发现这些光斑之间,似乎有通路。

当我们照例,把这些光斑放大之后,就得到了一只:

澳洲毛鼻袋熊。

别看他一脸自带的呆萌,还会打滚。

阿袋之所以要把肚子露出来卖萌,根本原因是为了——

保持身体凉爽。

毕竟在澳洲动辄50摄氏度的盛夏里,像阿袋这种皮毛厚度。

一个不小心,会真的中暑身亡。

为了活命,在春夏交替之际,阿袋就会开始找个阴凉地瘫好。

开始用他锋利的爪子,和短小有力的四肢——

挖地洞。

好让自己在夏天的最高温来临之前,能躲进阴凉的地下。

年复一年,在袋熊们一代代的努力之下。

这块地就终于被挖成了这个样子。

而在所有自然和动物的互动之中,有一种,特别来势汹汹。

明明这个物种做霸主也没多久,但他们就是能通过各种工具、合作,把环境改成需要的模样。

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啊,通常更有规则和秩序,让人能一眼认出文明的烙印。

对,这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留下的痕迹。

比袋熊要勤奋,比河马要灵巧。

就这样靠着前人一步步累积下的智慧。

我们竭力在这个星球上留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图案。

有特意为了在沙漠中心狂欢,拼成的半月形营地。

也有纯粹为了灌溉最高效,无意形成的一大片规模吓人的小圆田。

甚至,几百年前,中国鄱阳湖边就有了这么一栋至今仍充满设计魅力的建筑。

我们已经在这座星球上留下了这么多痕迹。

却鲜少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去发现它的美,和上面每一个斑点和纵横,背后藏着的故事。

也许,在把目光伸往太空深处之前,大家都应该回头看一看——

重新发现一下,这个我们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的星球。

窒息美图三连 ↓

编辑:邓布利多金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9.5,这次轮到你当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