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鹊山,神医扁鹊世世代代的家

准确预言了晋国衰亡与赵简子七世孙赵武灵王时赵国达到鼎盛。董安于把赵简子所说的赵国崛起方略都记录了下来,庄重地收藏好,这几乎就是赵国崛起的路线图啊。由此看来,当年的秦穆公,尔后的赵简子,他们根本就没用病,如果一定要说是病的话,那也只是一个心病,这心病就是一个梦想,只不过秦穆公做的是“秦国梦”,赵简子做的是“赵国梦”。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做这样的春秋大梦是大逆不道的,而用一场病的恐惧表达出来,再借助一位神医之口传播出去,三家分晋,赵国崛起就是天帝之命,水到渠成,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这扁鹊绝不是一般的神医啊。赵简子在平潭古城的这场病,竟然规划出了赵国横空出世的壮美蓝图,而这个“平潭赵国梦”竟然被扁鹊巧设玄机,妙手回春,解了赵简子萦绕心头已久的心病。果然,当董安于把扁鹊看病以及与董安于说的一番话告诉了赵简子之后,赵简子竟高兴的赐给扁鹊良田四万亩作为奖赏。《史记•扁鹊传》载:“董安于受言,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这就是平定著名的黑砂岭古道,十里长坂坡上鹊山村的来历。

平定有句老话说:先有鹊山村,后有平定城。当年,这鹊山周围方圆五十里,都是赵简子赐给扁鹊的土地,那么,扁鹊及其家族的成员和弟子,就都迁到了这个地方,他们的后代也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才有了鹊山村。直到一千五百年以后,才有了平定。

据光绪版《平定州志•與地山川》记载:“鹊山,在州西北五里,上有扁鹊庙,山下有平地泉,赵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在山下。”鹊山上有扁鹊墓,还有扁鹊祠庙。

其实,鹊山是《山海经》里的第一座名山。《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开宗明义曰:“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这就是远古时期的鹊山,梦幻一般,美得一塌糊涂。当鹊山再次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赵简子却把自己辖区内的鹊山封给了治病有功的神医扁鹊,从此,这鹊山黑砂岭古道就与中国历史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宋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颜太初,是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首颜子的第四十六代孙,进士出身。博学多才,仗义敢言。其诗多讥刺时事,览者壮之。他写过一首《许希》的长诗,诗前有一段序曰:“针工许希,天圣中召见,三进针而疾平,面授尚药奉御,其赐予不可胜计。谢恩毕,向西而拜。上询其故。奏曰:“臣拜本师扁鹊也。”上惜其用心不忘本,给钱五十万立祠,封曰‘灵应侯’。”

据《宋史•方技传•许希》记载:“景祐元年,仁宗不豫,侍医数进药,不效,人心忧恐。冀国大长公主荐希,希诊曰:‘针心下包络之间,可亟愈。’左右争以为不可,诸黄门祈以身试,试之,无所害。遂以针进,而帝疾愈。命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器币。希拜谢已,又西向拜,帝问其故,对曰:「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乎?乃请以所得金,兴扁鹊庙。帝为筑庙于城西隅,封灵应侯。其后庙益完,学医者归趋之,因立太医局于其旁。希至殿中省尚药奉御,卒。著《神应针经要诀》行于世。”

宋景祐元年(1043),仁宗皇帝患病,宫廷御医百般治疗都不见效,冀国大长公主推荐了开封医人许希,许希为他针灸后,病居然奇迹般好了。仁宗封他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器币。许希拜谢,后又向西而拜。仁宗问他缘故,许希说:“扁鹊是我的老师。今天能治好皇上的病,不是我的功劳,那都是我的老师教给我的,我不敢忘了老师的恩惠!”于是,请仁宗皇帝将赏赐给许希的五十万金用于兴建扁鹊庙。皇帝还在开封城西兴建了一座扁鹊庙,并封扁鹊为灵应侯。

这两段文献记载,让我们明确了这么几个概念:全国各地的扁鹊庙,源于宋代的许希;许希自称是扁鹊的弟子,医好仁宗皇帝之病,功在扁鹊;许希应该是从下蔡,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凤台,来到宋都开封行医的;许希医术不错,肯定也给冀国大长公主看过病,而且深得大长公主信赖,这才推荐给仁宗皇帝看病。那么,问题出来了,根据史书记载,扁鹊当年行医的路线,几乎和下蔡没有半毛钱关系,怎么可能在一千五百年之后,这地方蹦出个扁鹊的弟子呢?只有一种可能,许希及其先人,祖籍平定鹊山,鹊山是其祖师爷扁鹊的封地,扁鹊及其弟子后人,世代居住在这里,传承者扁鹊的医术,由于不便叙述的原因,他们才迁居下蔡。这个问题,我会另文证述,这里不再展开。需要说明的是,鹊山在宋朝的时候也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扁鹊庙,这不能不说与许希有直接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宋朝以后,扁鹊庙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都有了。学医者更是奉扁鹊为祖师爷,其庙也称灵应庙,民间俗称为药王庙。而在鹊山,则是“扁鹊庙”、“药王庙”和“神应王庙”三种称谓并存。当年,元好问来到鹊山扁鹊庙的时候,感慨万千,写下了《平定鹊山神应王庙》诗:“古柳轮囷欲十围,鹊山祠庙此遗基。万金良药移造化,老眼天公谁耦畸?已为养生诬单豹,不应遭网废元龟。半生磊落浇仍在,拟问灵君乞上池。”元好问诗中的“古柳”已经快要“十围”粗了,这十个人才能合围一抱的古树,该是与庙龄相仿吧?

联想到当年平定黑砂岭古道十里长坂坡上有头道寺、二道寺、有文献名邦大牌坊,山顶有凭虚阁,有南天门,一路沙石铺设,沿途各种庙宇林立,满山奇花异卉,流水潺潺。军旅客商昼夜不断,驼铃声声,马蹄的的,扁鹊庙,不过是十里古道上的一个心灵驿站,给人们不断解除身体病痛的同时,也慰藉着逆旅行途那颗孤独寂寞之心,那真是一座如梦如幻的神山。鹊山村,就座落在这白云缭绕的群山怀抱之中。

其实,元好问在诗中向扁鹊询问的“上池”,我更感兴趣,那也是我苦苦寻觅的一汪圣水。据《史记》记载,扁鹊本是古道上旅馆的负责人,有一位神秘的长桑君,十几年一直旅居在馆舍,与扁鹊成为了好朋友,无话不谈,无心不交。突然有一天,长桑君拉住扁鹊说:我要把我所有的祖传秘方全部交给你,你不得外传。然后,老先生从怀中取出一副药,交到扁鹊手中说:你用“上池之水”煮泡,连着饮用三十天,就没有你看不见到东西了。然后,把秘方交给扁鹊,老先生就不见了。

扁鹊照长桑君的嘱托连饮三十天药,果然能隔墙见人,给人看病,五脏六腑,尽在眼里,再辅以闻、问、切,一代神医横空出世,扁鹊活了103岁,扁鹊给看过病的赵简子活了近110岁,赵简子儿子赵襄子活了100多岁,扁鹊的医术精湛,已深深地扎根在了中华大地。那么,这唤醒扁鹊全部医疗智慧的“上池之水”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说是露水,有人说是竹木上的水,我看都不靠谱。以扁鹊的活动范围来看,娘子关泽发水上的承天悬泉瀑布之水,绝对是扁鹊的不二选择。那水既符合从天而降的要求,更符合不着大地的条件,除此之外,还能有其他更合适的“上池之水”吗?这样看来,娘子关的水,自古以来不仅仅是活命之水,更是救命之水,娘子关瀑布之水,当就是“上池之水”。

还有一宗悬案,一直萦绕在我的胸怀。《左传•定公六年》载:秋八月,宋国乐祁出使晋国,“赵简子逆,而饮之酒于绵上,献杨楯六十于简子。”这赵简子去迎接,应该就是在古道上迎接;接风洗尘,也应该是在古道关口找一个有山有水有雅趣的地方啊,这赵简子设宴饮酒的“绵上”之地,又在何方呢?山是绵山,河是绵河,从河南商丘的宋国远道而来,去晋国都城曲沃,非走井陉古道不可,而在古道上迎来送往的晋国正卿赵简子,在距离平潭古城“赵氏之宫”百里之遥处,就是绵山绵河会合之处,你不觉得这“绵上之地”就在我们的身边吗?

到明代,束鹿、博野两县大尹栗庵重修鹊山庙的时候,嘉靖进士平潭人李念为文,立石记之,还在咏叹:“昔为社长时,方投未可录。一遇长桑君,古今皆叹服。天地为至仁,既死不能复。先生妙药后,起死效何速。日月为至明,覆盆不能烛。先生具正眼,毫厘窥肺腑。谁知造物者,祸福相倚伏。平生活人手,反受庸医辱。千年庙前水,犹学上池绿。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可见这庙前之水,都被看成是“上池之水”,这上池之水一直是士子心目中的一汪圣水啊。鹊山上的扁鹊庙,确实是庙古人老故事多啊!

扁鹊是渤海郡鄚人,姓秦氏,名越人。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理论与实践的创始人,著有中医典籍《难经》传世,近年来又出土了扁鹊的《内经》《外经》两部著作,有学者预言这将改写中医历史。扁鹊名声传扬天下。他到邯郸时,闻知当地人尊重妇女,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到周都洛阳时,闻知周人敬爱老人,就做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到了咸阳,闻知秦人喜爱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扁鹊及其弟子们不辞艰辛,周游列国,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他们“随俗为变”,成为医、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医生”。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尊其为祖师爷。

平定鹊山是赵简子赐给扁鹊的土地,“庙食兹土,由来最古。”鹊山的扁鹊庙,简直就应该是全世界中医朝拜的圣地啊!神医扁鹊,德泽深厚!

这真是我们阳泉人天大的幸运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定鹊山,神医扁鹊世世代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