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没了声音,你还会热爱生活嘛?

搁置了两天,才提笔写这个偶然间想到的话题。前几天微博上因为上海推出“静音车厢”一度引起争议。当时的我看到这个话题觉得没有感觉,基本上是保持中立的状态。很多网友都非常支持这个提议,因为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出行,不被打扰,可是基本上说出这个论点的人几乎都是白领或者更经常出差的人。而对立的人觉得这样会引发其他的社会问题,比如因为价格不同而做区分,就会有很多胡搅蛮缠的人,会说出“谁让你没有买静音车厢的票啊”这样拉低道德底线的话。

直到我周末从医院坐地铁回家,当时正好是晚下班高峰期,可是北京的地铁人潮拥挤,可并没有很大的噪声。我和男朋友坐在椅子上,他刷着手机,我靠着他,偶尔他看到好玩的内容会特别开心的给我一起看。背对着我们的那一对情侣,女孩子靠在男孩子肩膀,男孩子轻轻搂过女孩子,即使看不到他们的脸,他们传递给我的感觉就是甜蜜。身边的人有和男朋友一样刷着手机的,也有闭目休息的,还有愉快的聊天的,更有漫无目的像我一样,没有目的的看着窗外的。

我想我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才叫做生活吧!

忽地想到昨天地铁遇见的小朋友拿了一个电子玩具,按下不同的键就可以换不同类型的语音素材的那种,她好像有点紧张,一会看看我,一会按一下那个玩具。我对着她笑了笑,谜之自信的以为,即使带着口罩,笑容也会从眼睛里面跑出来的。

这种温暖的相遇,让我想到电影里面上海弄堂的巷子,乡村阡陌交错的高低平房,比邻而居,鸡犬相闻,见到的每一个人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问好。可如今钢筋水泥保护下的躯壳,像是被冷漠涤荡了灵魂,人和人的距离疏远了。

我们衣冠楚楚的坐在明晃晃的高楼之上,在网上的道德高点为小人物的悲哀而悲鸣,为逝去的热情而吊唁,脱离了生活最原本的状态去批判最真实的生活。

如果真的有静音车厢,那我和朋友只能四目相对,我想说的,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便都能传递到对方的大脑,是科技进步了嘛?

我想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更高的生活却丢了生活原始的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生活没了声音,你还会热爱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