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山爬爬爬

假期的尾巴里,常带娃爬山。

对于深圳的山而言,爬这个动词是最适宜的。用“登”,深圳的山并没有这么高;用“走”,深圳的山也不会这么缓。唯有爬,合情合理,特别是娃,有时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最困难的路段。

最近“深圳学子7天封顶10座山”的新闻被纷纷转发,在佩服这些学生的同时,也开始追随他们的脚步,向这些山峰迈进。

梧桐山、七娘山、大雁顶、梅沙尖、大笔架山、阳台山、塘朗山、凤凰山、大南山、莲花山被合称为“深圳十峰”,这十峰东多西少,体现了深圳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

带着七岁的娃爬山,一定得先做点铺垫,让娃有期待,才好铆足劲往上爬。


塘朗山上有猴子,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要!那就走吧,猴子在山上。

从塘朗山脚下的龙珠门出发,向山顶爬去。

山道是宽阔的柏油路,走上去很舒服。爬山的人不少,看穿着就能区分不同的爬山者。脚踏跑鞋,身着压缩衣压缩裤的,都是专业跑者,步履不停往上小跑;推着幼儿车,背着妈咪包的,是遛娃的一家人,他们爬到哪算哪,主要看娃的心情;轻装上阵,甩手甩脚的,是银发的夫妻,他们习惯了每天上山走走,对每一段山路都是熟悉的;我们这样的游客也不少,慕名而来,爬一段看一眼路牌,还不断问下山的人哪有猴子。

走到半山腰,俯瞰山下,楼盘密集,道路交错,一派繁荣。

临山的楼盘十五峰阳台开阔,山上的人看着阳台上的人,阳台上的人看着山,两不相厌,各自思索,也是一妙。

从地图山看,塘朗山在南山区腹地,背靠长岭陂水库,前眺深圳湾公园,在山道上婉转曲折地绕行,北望山,南望海,深圳山海之城的美誉在此得到印证。


再往上爬,娃对平缓绕升的山道厌倦了,要走“近路”,殊不知对于一座山的路而言,“近路”意味着用角度换长度,陡就是“近路”的标志。

娃要爬,大人就跟着,娃扑在地上,脚蹬手撑,如蜥蜴般向上,我喘着粗气紧随,盯着娃小小的背影。

爬过长长陡陡的一段阶梯,眼前豁然开朗,淡淡的雾气飘荡在山间,感觉离顶峰不远了。

往上走,爬到山顶去。

不去,山下才有猴子!

大人和孩子僵持着,我说了句:“先下去看看猴子,再登顶吧。”

往下走了不到百米,就听到路边的丛林间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凑近了看,猴子们正跃跃欲试想凑近游人讨食呢。只是公园巡逻的人员拿着竹棍,威慑着猴子们,让它们不敢靠近。

巡逻员走开了一会,猴子就爬过围栏讨吃的了。我们准备了馒头,丢给猴子,猴子不屑一顾。一个小女孩很大胆,冲上去递上香蕉,猴子三下五除二地剥开,大口大口地吞,生怕被抢走。

当猴子越聚越多时,巡逻员上来了,一阵敲打,猴子四散而逃,游客们哈哈一笑,也散了。

当我把猴子吃食的照片发在微信群里时,一位朋友回复“好心的人类喂野生猴子,终究把他们培养成进攻人类的敌人”。

此话让我默然,还是爬山吧,山不会攻击人,只会等着人,静静的。

走下山又要往上,娃们不乐意了,各种撒泼打赖。

都到这里了,就一定要爬上去。大人们甩下一句话,扬长而去。娃们只好跟上来,他们其实内心也想往上看看。

再往上走,有一个平台,一边是百级天梯,一边是一个两层的厕所,其中第二层的男厕还是半遮掩的,可以一边方便,一边远眺。

我站在平台下,仰视厕所,很羡慕在二层方便的两位男子,他们的前列腺现在应该无比畅快吧。可惜我酝酿很久,确实没有尿,就不上去体验了。


登上百级天梯,塘朗山顶峰就在脚下。

青色的海,灰色的城市,墨绿色的灌木丛,由远及近。

一对情侣凭栏远眺,男生忽然把女生抱起,女生弯着腰端着手机拍照。女生婀娜的姿态,让我想起春晚的《只此青绿》。

诗可兴观群怨,登上顶峰,兴之所至,吟诗一首,吐胸中之块垒。

新春登临塘朗山,

湾区风光尽一揽。

只此青绿鸳鸯羡,

虎威去疫正当年。

折腾了两年多的疫情,让人们对自然有无限渴望,让人们对生活与生命无比珍惜。


俱往矣,新年来了,愿家国无恙。

登塘朗山是一次正儿八经的晚宴,爬尖岗山就是一份午后的甜点,有那么点意思,但也就那么点意思。

我来宝安十多年,是最近几年才听到尖岗山这个名字的。政府为了让市民有更多休憩的地方,把不知名的山开发出来,供人休闲,尖岗山就是其中一座。

开始一段,山路平缓,娃们打打闹闹,就上了一半。穿过一个小山坳,再往上爬,就是窄窄的石阶了。石阶旁是土路,娃们爱走土路,一路扬尘而爬,有如一辆山地越野小吉普。

再往上,就是尖岗山的精华,一段悠长向上的人工栈道。一边走,一边看山景,走过栈道,向上的路几乎呈40度角。

喊苦喊累也要爬,不到山顶非好汉!在大人的带领下,两个娃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

一座小庙临万千风景,一座凉亭歇各色人等。山顶不宽阔,但有点意思。


小庙上的对联我就读不太懂,功参天地育万物,德配坎离汇百川,横批是“流水大王”。这德配坎离估摸着要在《易经》里查查卦象,而“流水大王”是何方神圣,就真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个名字通俗得有点可爱,两个娃都能读出来。

俯瞰山下,两个密集高耸的楼盘如左右护法,守着山下的土地。城市里的山和城市的关系是交融的,山看城,城看山,平日里山寂寥守着城,周末时城里人热闹涌进山。没有城,山还是那座山,没有山,城就少了点味道了,所以,还是多珍惜深圳的每一座山吧。

寒假里,爬的最多的还是家附近的铁仔山,娃说都爬腻了。其实,娃还没有理解爬山的精髓。爬山并不在于山,而在于爬,在于爬中寻求心灵和身体的宁静。最常爬的山,就如最常吃的菜,西红柿炒鸡蛋之类的,怎么会腻呢?

铁仔山其实挺大,完整绕上一圈要十公里,到现在我还没完整绕一圈,常是走一条线路上下。

登上半山腰,就可以看见碧海的全貌,登上碧云栈道,就可以看到零丁洋,能见度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海那边的中山。

深中通道现在建了一半,海中央的桥像一条潜龙,能量还没有完全凸显。

一架架飞机不断地降落宝安机场,海天相连处划过一条优美的曲线。


铁仔山的另一面,看到的是老西乡,一眼望去,楼更密也更老,相比碧海,多暮气少活力。城市,总是在新旧不断交替中前行。

相比南山,宝安的城中村和工业区还占据了许多土地,这些地块,在山上看得特别清楚,城中村的拥挤,工业区的空旷,肉眼可见。

铁仔山有六个出口,每个出口下来都是城中村,有一次从固戍出口下来,费了好大的劲才回到宝安大道。虽然在西乡这块生活了十多年,依然搞不清这里有多少个城中村,但又对城中村充满好奇。

铁仔山是爬不完的,就好像史铁生的地坛是走不完的一样。希望有闲多爬爬这座家旁边的山,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有一次从铁仔山下来,看两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两大块淮山,我们好奇地向他们打听哪里挖到的,他们告诉我就在山里,他们自己在一块隐蔽的地方种的,一年来挖一次——这次偶遇,让我回身又望了一眼铁仔山。

山山山,最近爬了三座山;

爬爬爬,山就是用来爬的。

如果文章都按照这样起名,那以后记录爬山就变的简单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山山爬爬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