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人间世》廿一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卻曲卻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的末尾,是接與讽劝孔子的歌词。开头讲的是孔子教导学生,如何处世接人,这里又以孔子做收束,足见庄生文章的深意。

孔夫子是一位积极入世的圣人,他的理想远大,但是命运却很不好,这一生当中,遭遇了重重磨难,比如被困陈蔡,连饭都吃不上。古往今来,每一位圣贤,也包括我们平常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完成一番事业。然而世事总是不如人意,无论圣人还是凡夫,都面临着烦恼与障碍。圣人的烦恼,是担忧这个时代,世道的衰落,人心的沉堕。因此上,东西方的大圣大贤,不约而同地把教化作为头等大事。

楚国的接與,这是位隐士,他在孔子去楚国的路上,跟在车子旁边唱歌,所以叫他“接與”。

歌词第一句,就感叹世道的衰乱。“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我们唯一能办到的,就是安住于当下,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要把每一念都守在道上,这样叫做善护念。可是佛又说“应无所住”,我们的意识像瀑布水流恒转不止,前一念还没来得及抓住,早已经被后面那个念头打消。什么叫做一念不起,圣人教我们不起杂念,而不是要人做什么也不知道的傻瓜。

接與这句话,在讽劝孔子,千万要知道眼下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沦落浑浊。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这句道出了圣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孔夫子和释迦牟尼佛为何出世,为众生故。没有了众生,也就没有了圣人,所以说,圣人有感而后应。世尊成道之后,欲随即入灭,天人请法,方才住世传道。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分为五个阶段,先说的华严,然后是小乘,灭度前最后说的是法华。这都是根据当时众生的根机,随机设教,由此可见,圣人的教学是多么的严谨而且负责。

而当圣人在世间的行化已毕,则是表示自己无一法可说,所谓的说法,只是善巧方便而已。这是在告诫世人,不可执着一切法,一切文字相都是指月之指。圣人无功无名,往往会功成身退,因此上,说天下有道乃是圣人成之,圣人必不以为然。

天下无道之时,圣人是不是就不顾苍生,只管保全自己去了?如果是这样,那就算不上圣人。无论时代环境是好是坏,圣人都在用不同的形式,应现世间,度化众生。尽管末法时代,传道修行的条件很是险恶,但只要正法犹存,我们就还有的救。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这一句道出的正是时代背景下,芸芸众生生存的无奈。庄子反复地强调保全自身,并非消极意义的明哲保身,而是为了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开显无尽的智慧如来藏,在有限的时空环境中,突破维度的局促,让心灵获得逍遥于无何有之乡的超然。

“仅免刑焉”反映的时代问题,只能依靠圣贤教化来给与疗愈之道。然而最迫切而且现实的问题在于,方今社会,已经罕见传道之人,明师难求,在弘扬传统学术,复兴国学文化的探索道路上,还需更多践行者。

我们继续来看接與的歌词:“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末法众生,迷惑颠倒,不相信因果的存在,几乎将人的价值扭曲到了极点。今天,《弟子规》所以大行其道,都是因为我们迷失了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不能小看了这些幼学启蒙的教材,它们也是圣人为了教化当机众生而设立的一个法门,既然法无高下,那么我们就该认真去学习。

“已乎”后面的两句,是庄子苦口婆心劝告众生的话。“临人以德”,如同颜回“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画地而趋”,是指墨守自己的成规见解,好像在地上画出一个范围,困在里面不肯出来。

我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聪明人都是知道趋利避害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只有圣人可以做得到,平常人如果没有审时度势,没能具备豁达的胸襟,则往往会身犯险地。只有修养到“八风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时候才差不多可以考虑建立事业。孔子教给颜回的“心斋”,也就是无己无我的功夫,这是世出世间一切圣人通用的法门。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这两句不大好理解。过去注解家把迷阳说成是有刺的荆棘。“郤曲”是退回、迂回之意。前行的道路上满是荆棘,落脚一定要当心,别只顾着勇往直前。有些时候,退步其实是向前,世间人是很难体悟这一点的。

最后,庄子总结整个这篇文章,道理还是那一个,方法也还是那一条。

“山木自寇也”,人的命运或者结局,全是自找来的,“咸其自取”。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处世为人,最难的是什么?不是去应付周遭的环境,面对他者,最难的是自己身心和谐。我们的脑袋整天妄想纷飞,身体被意识牵动着,东奔西走,庸庸碌碌,这样怎么能不生病?自己同自己都没办法好好相处,又怎样去适应环境,应对环境里的人事物。

今天,人的价值完全是被社会赋予的,你有什么用,取决于你的知识、身份、地位。读书的目的,变成了“学成文武艺,卖给资本家”。现代教育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没有中心,没有思想,也谈不到有良好的方法,仅只是将一个个人培养成为“工具”,在社会中发挥特定的功用。这是价值的失落,是文明的悲哀!喜剧大师卓别林的作品《摩登时代》,讽刺的正是人在所谓现代文明中的沦落。


人的价值是什么,究竟我们应该活成什么样子,庄子讲的最清楚。要行走人间,就需要重新拾回自己失落的东西,这个东西不在外,不在内,但是人人都有。

庄子内七篇的次第关系,可以说是紧密相扣,《人间世》这一篇,秉承的都是前三章的心法。我们也要了解,世出世间本无差别,能在世间修出世,又能出世而不离世间,这才是庄子道妙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庄漫笔——《人间世》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