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佛教四大名山):
峨眉山:1.5日游峨眉:猴哥告诉你什么叫——literally蹬鼻子上脸!
五台山:山西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名胜?你的祖先来自大槐树吗?
地藏菩萨
公元696年,与大唐帝国隔海而望的新罗国鸡林州的王族降生了一位瑞相灵异的婴儿,幼年的小王子显露出非凡的聪慧和力量,为人却谦逊有礼,深受众人喜爱。这得益于他从小所受的佛法熏陶,稍大一些后,他志愿去大唐求法,于是离开新罗,携白犬涉海来到大唐。
他在江东吴越一带寻山访道十余年,终于在安徽省青阳县的九华山定居下来,从此修行渡人,弘扬佛法,开化了不少当地百姓,广受爱戴。
99岁高龄时,高僧圆寂了,三年后,人们发现遗体颜貌如生,纷纷认为此为菩萨转世,于是将遗体陈于佛塔,建殿供奉。
这位从外国进入中原弘法的高僧叫金乔觉,陪伴他的白犬叫“谛听”。由于他的大雅宏达和神迹异能,老百姓尊称他为“金地藏”,认为他是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的应化身,自然的,他所修行传道的九华山,也被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地藏道场。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中目送日归的谛听)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最初就是地藏菩萨的宏大誓愿,《地藏本愿经》中写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而地藏菩萨也被叫作“大愿地藏菩萨”,就像提到观音菩萨,我们会想到大慈大悲,提到普贤菩萨,人们会说“大行”,提到文殊菩萨,人们会说“大智”。
地藏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灭度后到弥勒菩萨未成佛的亿万斯年(56亿7千万年)中,人间是无佛的秽土世界。地藏菩萨的大愿就是要在无佛时代度尽众生,之所以叫“地藏”,是因为他的大愿最胜最广,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密藏。
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转转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在金地藏曾打坐修行的寺庙中近距离感受“众生无边誓愿度”,领略寺庙外让金地藏驻足的秀美山水风光。
地藏圣像
九华山有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活了九十九岁,九华山北麓的大愿文化园中有一座地藏圣像,高达九十九米。
圣像右手持锡,左手托摩尼宝珠,以比丘相立于莲花座上,背靠九华山狮子峰,庄严又慈祥。
金地藏背东面西,早晨太阳升起时,霞光万道,傍晚太阳落下时,余晖披身。据说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还会出现独特的“佛光”现象。
这座地藏圣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之一,也是大愿文化园中最恢弘的景观。它位于文化园的最深处,然而进门不久,就能看到金灿灿的佛像立于葱茏山色中,似乎近在咫尺,可在文化园中朝金地藏的方向逛了半个时辰,发现金地藏还在远处,等到了圣像脚下,才对99米的高度有了真正的认识,真是太高大了,让人不由谦卑。
大愿文化园是九华山风景区北麓柯村的一处佛教胜地,不同于其他佛寺飞檐斗拱的建筑,这里的建筑结合了佛教文化、徽派风韵和汉唐风格,既古朴雄浑,又时尚现代,配合高科技的灯光声效,将佛教的宏大深邃震撼又梦幻地表现了出来。
(文化园门口的莲花心印)
文化园分为外明堂和内明堂。
外明堂包括莲花广场、五通桥、仿古牌坊、九子袈裟广场、弘愿堂、三谛圆融、净土莲花、八功德水等景点,以“圆通”为主题,彰显了地藏菩萨大愿、孝道、慈悲、救度的精神。
(莲心坪)
内明堂包括地藏圣像、涤心莲池、拜谒通道、拜台广场等景点,以“佛性”为主题,依山救势的自由布局营造了纯净安详、庄严肃穆的气氛,展现了淳朴、怡然的空灵佛性。
下面一起看看其中的几个景点。
五通桥:进大门后不久,连接莲心坪和牌坊的石桥;佛教认为通过禅修可获得五通、出入三界,离苦得乐;五通分别是他心通(能知众生心想)、天眼通(能看到世上一切力量)、神足通(上天入地,无物可阻)、天耳通(能听到和分辨一切)、宿命通(能知过去世)。
五通桥后是芬陀牌坊和感化牌坊,两侧有金黄的秋叶,道中铺精美的石雕,走在路上心静意笃。
感化牌坊后像剧院一样的建筑是弘愿堂,这是国内最大的地藏文化展示中心。为了契合地藏菩萨如大地宽广的誓愿,弘愿堂的建筑原则是:根植于大地之中,而非凌驾于大地之上;融于周围环境,而非突兀于整体之外。弘愿堂的墙体重重错落,运用了徽州建筑马头墙的风格,从正面远观弘愿堂宛如张开的双臂,欢迎八方来客。
弘愿堂前的水池叫佛光池,因为“九十九”这个数字的缘分,佛光池的直径也是九十九米,水深为九厘米。
佛光池后面有一座汉白玉莲花,原本莲花座上什么都没有,但站在池边的特定角度,就可以看到地藏菩萨正好矗立在莲花上。地藏圣像和白莲花都十分清晰地倒映水面,在阳光照耀下,在水底金黄色马赛克的映托中,波光粼粼,金光闪闪,十分神奇。
这座汉白玉莲花叫作“净土莲花”,是世界上最大的汉白玉莲花宝座。莲花底座内有12幅琉璃壁雕,表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
莲花在佛教中有特别的寓意,因其“出污泥而不染”,常被喻为“佛性”,当人们说拥有莲花一样的心境,也就是有了佛性。所以在大愿文化园中处处可见莲花的形象。
另一组鲜明的“莲花”形象雕刻在乐台广场的中轴线上,两旁还刻有些许“卍”字,分别象征圣洁和吉祥。广场南北两边耸立了6座红色大乐台,每根乐台都由16根立柱支撑而成。最中间的两座乐台分别放置有铜鼓和铜钟,暮鼓晨钟,消灾祈福。
乐台广场东侧是八功德水,这是一组恢弘盛大的音乐雕塑,每天这里都会表演两场“九华飞天”,飞天雕塑会随着音乐升降,展现出人天共欢、共颂地藏的盛况。
八功德水一侧是谛听的雕塑,作为地藏菩萨的通灵神兽,它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打得难舍难分,众神都无从区分,唯有谛听辨认出谁真谁假。
文化园中不仅有令人震撼的佛教建筑雕塑和音乐表演,还有让人心醉的绿树鲜花和小桥流水,真可谓是融人文与山水于一体、汇现代与古朴于一炉。
九华街
九华山分为四个景区:九华街、闵园天台、花台和柯村,上一部分介绍给大家的大愿文化园属于柯村景区,这一部分我们去九华街转一转,这里是九华山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方。
去九华山的游客第一站大都会选择九华街,因为这里位于位于四山环抱的化城盆地,除了化城寺等名寺坐落于此,还拥有众多旅店饭馆商铺,是南来北往游人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九华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时随着金地藏重修化城寺初具雏形,明、清时九华山香火极盛,以化城寺为中心的九华街初步形成。佛事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九华街吸引了无数行商坐贾前来做买卖,老街店铺,寺庙林立,僧俗共处,一时间名噪东南。
穿过九华圣境牌坊,经过迎仙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祇园寺。
祇园寺始建于明代,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建筑组成,为典型组合式建筑。寺庙依山而建,结构精妙,气宇轩昂,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大雄宝殿是祇园寺最重要的建筑,位于高处中央,琉璃碧瓦,翘角飞檐,十分雄伟壮观。
大雄宝殿一侧是卧佛殿,其中卧佛雕塑尤其精美,卧佛和身前身后的众弟子每一尊都雕刻得惟妙惟肖。
从祇园寺出来,沿老街向西南,来到了化城寺。化城寺外是化城广场,这里是是九华山举行庙会和佛事活动的场所。广场上残留一座”娘娘塔”基和明眼泉,相传,金地藏卓锡九华后,他的母亲思儿心切,万里跋涉来到了九华山,一路风霜加上思虑过重,眼睛快要失明,金地藏用广场边一口井中的泉水为母洗眼,治好了母亲眼疾,这口井就被后人称为“明眼泉”。金地藏用心侍候母亲,向她细说佛教因缘,母亲感悟,终于留山助儿护佛,后人在广场建塔纪念,称”娘娘塔”。
广场周围布满了商铺,白墙褐瓦,古色古韵。广场上有很多鸽子,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喂食。
化城寺是地藏道场的开山祖寺,又名地藏寺。东晋隆安五年,天竺僧杯渡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756—758 年)改建,始名化城寺。化城寺前有座为月牙形的水池,名作“放生池”,是金地藏率众徒修建化城寺时开挖的,供僧侣和香客放生之用,也可以防火。池中龟闲鱼欢,引人争相观赏。
上禅堂是九华山的另一座重要寺庙,位于神光岭南半山腰,始建于明代,原名景德堂。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徒宗衍新修殿宇,始易今名。
古时上禅堂有“三最”之说:香火唯上禅堂最贫,风景唯上禅堂最佳,院宇唯上禅堂最丽。其中“风景最佳”确是如此,站在上禅堂远望九华山景,寺庙民居聚落在满山葱茏中,云树映带,秀冠云林,明媚盎然。
寺西有金沙泉,匾额是李白手书。李白三上九华,曾于此处用泉水洗净笔砚,又见泉水清澈、金沙剔亮,于是题名金沙泉。泉边是九华山三宝之一的金钱树,传为李白滑落的钱钞所化。金沙泉亭中有滴水观音,此为观音菩萨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身相之一,菩萨手持净瓶杨枝,以甘露水为众生消灾增福。
(上禅堂的香客)
从上禅堂出来,沿着神光岭继续向上,来到了月身宝殿(或者叫“肉身宝殿”)。
月身宝殿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原为三层石塔,俗称肉身塔,塔中安葬着地藏肉身,故又名“地藏坟”。宝殿所在的神光岭之命名,也是源于塔墓之地曾现圆光。宋代始建塔院,明代塔院建殿,以殿护塔,规模宏伟。
肉身宝殿绿荫环抱,环境优美,游人如织,香火旺盛,这里是九华山佛教的宗祠,也是圣地的象征。每逢法会,人山人海,守塔拜塔,盛况空前。
肉身宝殿西南是小天台,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禅林,1919年由比丘尼妙量募建。
小天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远望山峦起伏,烟霞缥缈,九闵公路傍山蜿蜒,隐没在翠绿金黄,傍晚夕阳红遍,霞光万道,是观赏青山夕照最佳场所。
越过神光岭,来到华严岭,一座高耸的铜塔映入眼帘,这是位于回香阁的万佛塔,号称中国最大的佛塔。
万佛塔是由慧光大师于1994年发愿修建的,塔中供奉着一万尊“消灾延寿药师佛”,为社会解难。
观塔最佳时间是周末的夜晚,届时佛塔被灯光照亮,宛如浮在空中,整条九华街上都能看到,流光溢彩,瑰丽灿烂。
(登塔时遇到穿窗而过的阳光,神圣美好)
沿山路继续向西,来到了东崖禅寺。
金地藏于741年初来九华,变晏坐于此,清修苦行十六载。明代时建寺院,西侧有王阳明手书的摩崖石刻,清代扩建为十方丛林,高阁崇楼如云海巨舫,又名东崖云舫,为九华八大景之一,可惜于近代毁于火灾。
虽然无法目睹云海巨舫的风姿,但处于九华东峰之顶,这里可以眺望长江、俯瞰山镇、环顾诸峰,佛国风光,一览无余,实在是摄影的绝佳位置。
由东崖禅寺再往西,来到了睡佛观景台。从这里眺望对面的山峰,可以看到花台景区内的八座山峰,连绵起伏,错落参差。仔细端详,会发现线条像一座睡佛卧于群峰之上,面仰天际,鼻梁高耸,喉结突出,轮廓分明,五官清晰,面目慈祥,法相庄严,栩栩如生。
离观景台不远处是百岁宫,又称万年禅寺,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百岁宫中最神奇的景观是应身菩萨。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叫海玉的僧人来到九华山,刻苦清修,耗用28年,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天启三年(1623年)秋,海玉禅师于124岁时圆寂,弟子将其遗体装缸,三年后启缸,肉身面色如生、身体完好,遂装金供奉。高僧在世百年,时候肉身不腐,这也是百岁宫名称的由来。(殿内不允许拍照,禅师金身是一座枯瘦老者模样,以后大家有机会去九华山可以留意看看)
以上是九华街景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下面我们一起转转天台景区,俗话说“不上天台,等于没来”,天台有哪些引人入胜的景致呢?
九华天台
天台景区是九华山的高山游览景区,从九华街坐索道可达,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十王峰、七贤峰和天台顶均坐落于此。
与九华街景区相比,天台景区虽然景观不多,但每一处都是不容错过的精华,奇峰突兀、危崖叠层、怪石嶙峋、奇松挺拔的胜景给人带来了雄、奇、神、秀的感官体验。
首先来看一看天台的怪石。
双桃石:位于十王峰南侧,巨石高耸,四面无遮,上托两石,顶尖下圆,如两颗仙桃;换个角度(从钵盂峰眺望),又像二士并列,又名二士峰。
大鹏听经石:位于天台西侧,俗称“老鹰扒壁”,怪石伏贴于悬崖上,翅膀分明,状如大鹏;传说金地藏拜诵经书,大鹏飞来聆听而感化为石。
金龟朝北斗:位于十王峰西北,一石龟竖立,神情专注,似在翘首仰望北斗星辰。
蜡烛峰:有两座,分别位于拜经台南北两侧,顶部有矮松,形如烛芯,两座并列,恰似洞房花烛。(也有点像黄山上的梦笔生花,见黄山文)
再来看看古寺。
天台景区人文景观不多,但每一座古寺都地位不低,且依山而建,镶嵌在葱郁林木中,别具特色。
古拜经台和观音峰寺院巍然耸立在天台峰下,四周群峰环绕,怪石纷呈。
古拜经台始建于唐代,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处拜诵《华严经》,现在寺院中还留有金地藏的足印。
天台寺是天台景区最重要的寺庙,位于天台峰,虽然天台峰略低于十王峰,但因着天台寺是地藏圣迹所在,所以天台峰也成为了九华山主峰,又叫“天台正顶”。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
天台寺又叫“地藏寺”,相传金地藏曾居于天台,留有金仙洞遗迹。
(仰观天台寺)
(在十王峰俯瞰天台寺)
除了古寺和怪石,天台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景观。在天台寺后的山路上,常常会碰到玩耍的猕猴,见了人也不躲,也许它们也喜欢居高临下地欣赏风景吧。
景区内还有两块巨石形成的一线天,这是我见过最袖珍的一线天了。
九华与李白
因为地藏菩萨应身金乔觉的事迹,九华山成为了地藏道场,列于佛教四大名山,与九华山颇有渊源的另一位名人,是诗仙李白。
李白于唐天宝八年至上元二年前后的12年中,曾多次应青阳县令韦仲堪之邀,并游九华山,他感叹于九华的美景,留下了众多赞颂的诗句。
九华山初名九子山,天宝十三年(754年)冬,李白应邀登山揽景,面对灵秀山色,吟诵出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赞叹,自此,九子山便更名为九华山。
又一次,李白和韦仲堪同游九华,看到山间清泉潺流,秀溪萦环,银瀑飞泻,水景迷人,于是作诗一首赠与好友: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山灵水秀,这是李白和众多观览过九华风光的唐宋诗人对九华山的通感,随着历史的积淀,九华山的山水风景中逐步渗入了人文传奇,清朝的周赟在《游九华》中将神话传说和人文古迹融汇到名胜奇观中,概括出了著名的九华十景:天台晓曰、 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平冈积雪、东岩宴坐、天柱仙迹、化城晚钟、五溪山色。
也许一趟旅行并不能尽揽九华全部的灵秀,但是明媚的山色和庄严的地藏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