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线上影视剧精品化的三国杀,正在悄然开启!

关注我,期待与你一起,在电影里创造故事~

今天跟大家伙唠唠一个现象。

似乎大家都发现了在前几年的时候,电视剧圈子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越拍越长。

动辄七八十集的大制作,宣传上打上鸿篇巨制的标签,这样的作品不外乎两种:又臭又长和越看越香。

而电视剧越拍越长的背后,是电视台和出品方利益双收的结果,特别是电视台开创了极具超前思维的周播模式后,一部剧能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捆绑观众,那广告费和作品版权收入也更加可观。

那些年,网络观影习惯和便利程度也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至少,在大部分人的休闲娱乐意识中,电视依然是首选,而手机更多是用来聊天和玩游戏的。

因此,电视台与影视出品方的合作模式倒也运转地不错,归根到底就是观众话语权微弱。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4G与智能手机成了大多数人的标配,WI-FI走入千家万户,电视似乎已经逐渐成了家庭茶话会的背景声音来源。

智能时代的两大必备元素:网络和终端,都已经普及,于是在影视剧领域,观众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无论是更为便捷地获取观影资源,还是自由地在网络上参与讨论和意见表达,都从某种程度上倒逼电视台和影视出品方作出改变。

这种改变不是权益的让步,而是让他们意识到在过去几年内,因为电视台和影视资本之间如鱼得水的合作模式,催生了一大批质量低下的影视作品,在未来可能会行不通。

在按集数售卖的规则下,影视剧拍的越长,出品方的获利也就更大。而影视剧的长度,往往离不开剧本内容的支撑,没有一个合理、足够动人的故事,影视剧最终就会又臭又长。

举个栗子,陈浩民演的那个旷世神话系列《活佛济公》,从2010年到2014年一共拍了四季,这种敬业程度大概值得一张敬业福了。

但是,仅第四季就有68集(TV版,DVD版73集),而整个系列下来,超过270集,你敢信?

陈浩民版的《活佛济公》拍出了影视界的IP极限,也戳破了资本家的脸皮厚度。这四部作品的平均分5.5,及格线以下。

如果说分数不可靠,那能够抛开一切成见,去欣赏一部旷日持久的现代嘻哈风的古装神话剧,在下只能佩服五体投地,顺手给你大脑门点个赞。

《活佛济公》真的是将赚快钱的思路运用到极致,无论是剧情、角色塑造,还是服装道具、后期处理等,都透露着浓浓的杀马特风,一副“我无所谓,但你不得不看”的挑战精神。

并非单独针对这部剧,也不是单独针对陈浩民个人。陈浩民饰演的段誉,奠定了我对这位痴情的翩翩公子最原始的想象,然而,在《活佛济公》中,连同陈浩民一起,所有的角色都在使劲放飞自我。

而且,提到济公题材,1985年的时候,游本昌老师就拍出了《济公》,如今评分8.3,游本昌老师也成就了大众心中最为知名的济公形象。

更重要的是,85版的《济公》才12集。可是大多数人回忆起来,似乎《济公》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个体量,这种回忆错觉,也意味着当年的这部剧每一个细节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活佛济公》是那些年影视剧粗制滥造的一个缩影,以它为代表的古装题材,频繁翻车,而在神话领域更是重灾区。

我曾经在某水果台看过一个古装剧的片段,一群演员站在河边,衣服五颜六色,头饰千奇百怪,而整个画面的色彩则是浓浓的现代感,搭配着城市公园般的溪流和草地,我的眼睛突然被辣到了。(我相信大多数观众都能脑补出那些年的一些奇葩神话题材剧)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当时突然翻到的那部剧叫什么,但是我觉得自己不配看这么有层次感的剧。

除了这样的古装题材,还有现代都市爱情剧以及抗战神剧,并称影视剧三大坑。

虽然题材不一样,但是脑残、无逻辑、演技浮夸、特效感人等特点,却一个没少。

究其原因,就是影视圈的快钱越来越好赚,只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拍出最长的剧集,就能快速换钱,这种买卖谁不愿意干?

于是,剧情注水,一句话的事能演上一周,绝不当场解决。演员不再聚焦于人物内心塑造,在剧情已经无法抢救的时候,角色开始洒脱放飞自我。

因此,不伦不类,成了当时评价影视剧最常用的词汇,而除了这些,影视剧中的机位、补光、构图、色彩、台词配音等等,都被牺牲殆尽。

古装剧没有古装感,现代剧悬浮现实之上,而抗战剧充满意淫,是行业的不幸。

其实,电视剧越拍越长已经是行业不可改变的事实,随着电视逐渐走入千万家,影视剧作品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越来越长的电视剧数量也飞速增长。

▲图片来源见logo

如果说,40集以内的影视剧属于行业标配,那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40集以上的影视剧数量激增。

并非说影视剧拍的长就一定不好,就像前面说的,除了又臭又长的类型,有一些也越看越香。

就像2003年的《走向共和》,全剧59集,评分高达9.7分,在观众心中长期位居神剧榜首。

还有2007年的《大明王朝》,全剧46集,评分也是9.7分。

而近几年的一些影视剧出淤泥而不染,包括《琅琊榜》《甄嬛传》《那年花开月正圆》《风筝》《白鹿原》等,都收获超高口碑。

这里无怪乎它们的剧情推进、作品画风、拍摄手法等满足甚至超过了观众的心理预期,不把观众当傻子,是一部影视作品最基本的素养。

现在想想,其实大多数8090后童年成长过程中所看的那些影视剧,本身集数都很短。

除了《济公》,86版《西游记》25集,1997年的《太极宗师》28集,1998年的《还珠格格》24集,1999年的《莲花童子哪吒》20集,2000年的《西游记后传》30集,2001年的《天地传说之宝莲灯》20集、《机灵小不懂》30集,2004年的《水月洞天》30集···

然而,那时候的古装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剧中人物的装扮和道具舞美都很有场景感,所以说,有时候高质量的作品跟集数并不呈正相关。

就像刚刚在网络上播完的两部网剧《我是余欢水》和《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前者12集,后者18集。

两部作品用实力说话,打了行业一巴掌,短小,确实可以很精悍。

《我是余欢水》用两集刻画出了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中年男人形象,同时将一个现实的社会众生相用讽刺的手法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是剧本的精华所在,也是主创才华的表现。虽然最后一集在冲突推进和现实的解剖上稍显无力和拖沓,但不影响整部剧的上乘质量。

同样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作为一个经典IP的网剧改编,18集的体量真的是很克制了,而且,中间还穿插了3集的鹧鸪哨探黑水城的回忆。

但是,这部剧在细节还原、人物性格刻画上,都诚意十足,马大胆和李春来的角色充满惊喜,而潘粤明饰演的胡八一在后面的剧情中,渐入佳境。

同时,墓穴中的环境构造、氛围营造等,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我是余欢水》和《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两部剧的成功,也并非年初的意外收获。

网剧的诞生已经有好几年了,随着互联网向手机端垂直延伸,观众更加倾向于在手机上看视频,而为了符合观众碎片化时间规划,网剧在剧集数量和单集质量上都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开始的网剧还处于群魔乱舞的战国时代,各种资本力量试图将电视圈的粗制滥造通过复制到网剧领域赚得快钱,最终都折戟沉沙了。

后来,优质影视制作团队转战网剧圈,和资本之间的博弈在互联网平台得到新的平衡,于是,网剧的PGC时代来临。

早在2016年,正午阳光就拍出了《鬼吹灯》系列改编的第一部优质网剧《精绝古城》,获得口碑流量双丰收,这部剧只有21集。

随后,《白夜追凶》《河神》《疯人院》《我叫黄国盛》《东方华尔街》《无证之罪》《你好,旧时光》《一起同过窗》《唐人街探案》等相继涌现。而今年年初上线的《唐人街探案》单元剧模式,已经逐步接轨国际网剧开发模式,口碑质量得到认可。

在完美兼顾网络观剧体验的同时,没有丢失剧作的品质,这或许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影视剧行业最大的改变吧。

而在今年2月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回到最初的主题,影视剧,不以长短论英雄,根据内容的丰富程度,皆可出精品。

最重要的,不忘一个行业的初心。

今年的这场疫情,可以说是加速互联网观影习惯的培养,而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走向线上,必将是未来大势所趋,一场属于线上影视剧精品化的三国杀也在悄然开启。

孰优孰劣,这次,决定权在观众手中。

-END-

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电影吧!

喜欢的话,记得小手点一下扩散出去哦~

更多影评:娱观(smshe189)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线上影视剧精品化的三国杀,正在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