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心中君子的形象

2019.9.29

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从《论语》中他所说的两句话就能看出来,一句是“子曰:君子不器”,另一句是“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君子不器”。

所谓器,是指有固定形状的,具体用途的东西,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所制造出来的物件,故《说文解字》中有谓“器者,皿也”,《易·系辞》中所曰:“形乃谓之器”也。

一个人在他所生活的环境中,要是有可以脱颖而出的特征,或被他人认可的才能,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好事,毕竟能成大器是许多人毕生的追求,这同时也是每一位长辈对后生殷切的期望。

若按照这一逻辑,要成为一名君子,恐怕他要有北斗星般的闪耀,有空前绝后的才华,才能担当吧,不然是配不上如此殊荣。

而孔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觉得想要成为一名君子,就不能只是成器,所以他才会说出“君子不器”的话。

在孔子的心目中,君子是(仁)道的追求者和守护者,也是(仁)道的传播者。在儒家的眼中,(仁)道是这个社会乃至天地万物靠以运作的法轮,所谓万物皆有道也。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君子,就需要将自身从物质上超脱出来,不要被外界所束缚,直至成为(仁)道的化身。故君子,表面上看不成器,但实质上早已具备了道的本质,反而无器不是、无用不用,而在这社会上已是一个万能的人。

然而,我们不要误读了孔子的这句话。虽然很多人皆想成为一名高尚的君子,但是我等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与万物一样皆是生而为器。要想成为一名君子,正常的途径是先要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器具,然后才能进一步成为孔子所说的君子。所谓道为器之用,真正有用的道是能够促进这个社会和自然的。因此,成为有用之器,其实是更加接近于道义了。

不是人人均能成为君子,但愿人人都在成为君子的路上。我想这才是我们要在这句话上所要的领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人的命是由天、地、人所构成的,就像一个故事,主要由时间、地点和人名(物)所构成,而且细细想来,人又何尝不是由一个又一个故事所组成的呢。之所以说人很复杂,是因为天、地、人这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是说人随随便便地花上他一生的时间就能够一探究竟的,而不单是指人心的复杂。再者,就算毋庸置疑的这天与地它真实地存在着,可是经过了每个人的眼耳鼻舌以后,又已经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了,所以为什么佛家喊它作大千世界,这是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世界(生活)是相同的啊。

可是世间万物的生成和运转,都有一个规律可循,如果人能知晓这些道理,等于人就掌握了命。关于这种理论,我想老子在道德经上阐述得比孔子更加详尽,他认为宇宙它有一个总的运行法则叫做道,而每个个体也会有一个叫做德,德是道的衍生。然而,凭借人有限的感官是很难得到道的。如果真的能做到,那你应该就是君子了。

如果人总是浑浑噩噩,跟其他生物就没有什么两样了。但蜉蝣一生,想要知道自己是谁,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要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如何的难啊!因为人不是生出来就是带着一份报告来的,需要经过自己的境遇去寻找、去总结,而且到最后未必就能交出一份让他人、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满意的答卷。尽管如此,人还是要不倦的去追求,努力让自己达到知命的境界,这样才对得住自己生而为人,而这个过程,就是成为君子的过程吧。

总而言之,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其实是神一般的存在,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到,包括他自己。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像像孔子一般,知不可为而为之,朝着君子的方向去追求。我想,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不一样,但是对于自己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使成为更好更真实的自己。

2023.3.18

目前比较困扰我的问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贤文》)。自有工作以来已近3年,算经历了一些世面,也晓得了一些人情。工作上我算是勤勤勉勉,生活中也是缩衣节口,可这日子仍然过得捉襟见肘,不免令我陷入深度的焦虑当中。我想我对于金钱的渴望程度,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强烈吧。我最近常常想,是我的思想(理想)发生了变化,还是以前的我认识太过肤浅了?终究是一个只会坐而论道的人啊!过年前和一位同事聊天,谈到了对于目前收入的焦虑,她建议我摆下“清高”的姿态,去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肯定会有一条好的收入来源。何尝不是!可我内心仍然有所顾虑,隐约觉得这不符合自己的道义!但我所谓的道义的是非又有谁会来评判?或者说谁在乎呢?如今的自己经历社会已有时日,而在体制外的耳濡目染中,深感钱财靠取之巧言令色者,何其速而何其多,靠取之有道者,又是何其难而何其少!若是去论天道轮回,失道者却是如此地逍遥自在;若要讲因果报应,守道者反而遭受着生活窘迫之苦、妻子哀怨之悲。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论是在富贵还是在贫贱之时,都应当要守道,而后才能获得长久的富贵。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不管是富贵的获取与贫贱的去除,似乎都在这社会的沼泽里,自困难拔。难道属于我个人的困境,抑或是社会之因素,真不得而知,这也是我深感痛苦之处。荀子所说的“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这段话,在某一些层体来说没有问题,这也是我仍深奉不疑的。总之,这可能是作为年轻人而身上的问题比较多吧,因此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也许只是需要点时间去化解。今日回看前文,是为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心中君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