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字闲说

  经常看到这个“悟”字,亦觉得这个字很有意思。在市面上,很多种写法,越写越是传神。最有意思的是一人坐在台子上礼佛。

  其实,面对这个“悟”,我倒觉得拆字就很有意思了。将“悟”字先分三部分来猜,那就是“五”、“口”、和“心”,而从组合来说,就是“五口”对“心”。中国的文字向来博大精深,所谓的“五口”就是“五感”,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五感对心也就说明了,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接收来的信息,那都务必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最终最真实有效的判断就是“心感”,这个心的感觉就是“悟”。最近看了一本书,说的“第七感”我觉得在老外心中的“第七感”其实就是禅宗的“悟”。这是超越理性和感性之上,最真实直接的判断体验。

  在把“悟”字分成左右两部分来看,那就是“吾”对着“心”,而这个“吾”就是我,当然佛家讲去我执,所以这个我不是哪个我,而是真实的一个个体。而这个个体面对着心,其实本意还是要告诉我们要面对内心。

  心灵本来就是洁净的(人之初,性本善),透明的,宛如一面镜子,自身便具备了洞察外界自然、了解现实世界的功能,思想妄念就是镜子上面的浮尘,如果灰尘多了,镜子就失去了鉴照的功能,而对着心就如同对着镜子。所以,宗教学问中总是要去除私欲,去除杂念的原因。所以,静定就是要去除思想妄动造成的干扰,呈现出事物本来的信息来。释迦牟尼曾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障碍智,则得现前。”说的就是这个“悟”的本质,也就是外国人口中的“第七感”。

  再说这个“悟”字的第三种看法,从形上看。犹如人坐口上,对心而静的造型,相信很多人看过这种艺术写法。这说明什么呢?自古有一句话:“天机不可泄露!”这几话另一个意思就是“祸成口出”,其实话多了就容易出错,这已经是自然现象,因为当口滔滔不绝的时候,口就走到上面去了,这个“悟”字就错了。其实以古人的智慧,能编辑出诸子百家,能做出木鸟盘空,能做出木牛流马等造诣,难道古人就没有智慧发展科技吗?不是不愿意发展,而是没必要。古人凭自己的静定就对世界现实看得很清楚了。所谓的学问,这个“问”字,口也在门内,关起门自己对自己说,就够了。现在有不少和尚,觉得自己出了家,看了几部经典,就以为自己成佛了,觉悟了,然后广收弟子,所谓的弘法,甚至出书,开篇就是错的,例如“佛陀说法四十八年”,一类盲目语句,佛可说:“说佛在说法,是谤佛。”这类的和尚是谁,我就不多说,其实还是一句,学了多少,悟了多少,好修者自己领悟,你悟到的说给别人听,不见得适应别人的生活模式,那你所“悟”就是误导别人。所谓“开悟”,那就是学会自己面对自己内心,发挥自己的“本明智慧”。

  《道德经》中有这么一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其中,“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说的是,宇宙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奔波世界各地,于表面上对宇宙真相的了解,其实知之甚少。所以仅仅凭五官去感知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个人精力有限,智力就有限。而只有通过自我修养的功夫,做内观反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智慧和虚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也就能做到后面一句:“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所以,对古之圣贤而言,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都并不看重外在的经验,因为外在的东西很多都是假象,他们更重视静定时看到的,所知道的,因为这是假象所掩盖不了的。有部动画片叫《圣斗士星矢》里面常常说到“小宇宙”这个名词,其实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人自身存有宇宙的一切信息,通过静定,除干扰,呈现本来信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修身、养性就是沟通身内宇宙,以宇宙般无穷无尽的智慧,从小家到大国,到天下事。

  所以,“悟”很重要,这个“悟”不是出自别人口中的法,不是出自书上看来的“法”,而是面对自己内心,去领悟出符合自然,符合规律,符合天道,符合正义,符合道德,符合真谛的“心语”。达摩祖师的《心经偈》:“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字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