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怎么办:巧用3个对话原则,解决孩子厌学如何开导问题

大家好,欢迎关注【壹心大哥】,记得右上角关注哦!


这几天有很多家长联系我,开口几乎都在问一个非常相同的问题,就是:孩子厌学我怎么办?如何才能快速解决孩子厌学问题?孩子不上学我该如何开导?


遇到家长如此焦虑迫切的提问,我总是先让父母简单的把孩子厌学的来龙去脉介绍一下,特别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具体事件,我并没有去与家长就孩子厌学原因展开分析。


因为我知道,来找我沟通的父母大都是处于深深的无奈与焦虑情绪中,已经没法平和地去探究孩子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比如:孩子对厌学的看法、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对父母的期待、孩子对自己的定义之类。


通常当我听完或者看完父母发给我的资讯,我都会问父母3到5个问题,比如:你现在对于孩子厌学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你现在内心有什么感受?你对孩子又有什么期待?你接受现在这样的感受吗?


如果家长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我就能够容易帮家长捋清其中的脉络,当然大部分父母的前几个问题表达得都非常清晰,不过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掉进了同样的雷区。


那就是父母面对孩子厌学这件事而产生的焦虑、无助、沮丧之类的情绪,99%的家长都是不接受的,可能内心深处早已经形成了,我是不能够也不允许自己焦虑、无助、沮丧的。。。。。


当然这样的观点形成源自每位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与成长环境,我以前也是这样的,特别是当年在上市公司做高管时,我也是深深陷入这种观点中的,所以我工作非常努力、勤奋,我不能允许自己失败或者疏忽。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反问:难道绝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的吗?你现在能做到允许并接纳自己焦虑、无助、沮丧吗?


在这里,我很负责地说,我现在的确能做到,因为我已经明白了焦虑、无助、沮丧、生气、伤心、害怕。。。诸如此类的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这是一个人作为高级生物应有的生理自我保护本能。


现在,当我自己发现内心有类似的情绪,我就会马上觉察自己是否被情绪所控制,不要因为内在情绪本身而导致一些外在过激的行为比如:大声吼叫孩子、打骂孩子、与孩子争吵、温柔的讨好满足孩子,这个就属于情绪表达的范畴了。


对于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难或错误,我内心其实也是有情绪的,比如:生气,但是我在情绪表达上面是这样的,我会很诚恳的跟孩子说自己的感受:“孩子,我想爸爸还不能接受你这种行为,我现在有点生气,我想你已经影响我了,那么,你该怎么办?”。


我之所以开篇分享这段如何处理自我情绪的经验,主要是让喜欢心灵对话技术的家长能够有所觉察,作为一个大人,如果能够清晰的把情绪本身与应对情绪的表达方式区分开来,那么在运用好奇与孩子对话时,就不会被情绪所控制,真正的去关注、倾听、理解孩子,这样对话的效果才出得来。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与孩子对话之前,先在心里跟自己对话,让自己的情绪不要高涨,快速恢复到心平气和的状态,这样教育孩子才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1个实操性很强的孩子厌学解决方法,那就是用好奇与孩子听话,而不是常见的讲道理、给建议、给答案、讨好满足孩子。


那么今天我就大家关心的孩子厌学家长怎么办问题,继续分享运用好奇与孩子对话时必须注意的3个原则,你如果学会了,你就轻松解决孩子不上学如何开导这个难题,那么你就不会常常有焦虑、无助、伤心的情绪了。


原则一:以关怀人为目标



我们运用好奇与孩子对话时,必须要以关怀人为目标,不能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我今天提出这个原则,估计很多父母都会困惑,那孩子出了一个问题,比如:厌学,叛逆,玩游戏,难道你不是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吗?那么怎么会以关怀人为目标呢?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问题是人制造出来的,从来没有一个孩子会希望自己有做不妥当的事情来形成问题,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假设父母能够真正关心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他就会有所改变。


如果你有以问题为目标,它往往会导引到你的期待,它往往会有二元对立的评判,它往往会有一种指责、说教的成分在里面,只是用好奇来包装了这些东西,让孩子们可能会不舒服。


目标是关怀人的意思是当一个事件发生了以后,这个孩子内心没有受到什么冲击,那我可以举一个我自己跟孩子的实际案例做详细说明,具体的对话案例我会在讲完三个原则后呈现给大家。


我孩子厌学接回家后,我太太辞去了工作陪伴他在家自学,为了让孩子英语成绩不至于落下,她于是给孩子报了英语兴趣培训班,孩子开始去上培训班的时候还是挺兴奋的。


可是,孩子上了英语兴趣班没到两次,怎么说死活都不愿意去了,妈妈当时估计情绪有点激动,说了孩子一顿,孩子在兴趣班那栋楼底下就使劲地流眼泪,妈妈怎么叫他,也不搭理,我听说这个情况后,我立即从单位赶到她们那里。


我停好车后,并没有急着赶去妈妈那里,我先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已经觉察到了自己因为这件事非常焦虑并开始生气,于是我用心声告诉自己三句话,各位看文章的父母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句话:我感觉我在生气,第二句话:我知道自己在生气,第三句话:我接纳并允许自己生气,当我感觉自己情绪好很多了,我才慢慢走去妈妈与孩子那边。


壹心大哥是个出生于教师家庭的70后父亲,从小一直是被父母给答案给建议,成家以后,好奇心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走去孩子那边的路上,我心里默念:我打算要开始好奇了,孩子的所有事情我都要好奇了。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渐渐的跟自己做一些说服的动作,慢慢更改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固有意识,让我的好奇心能够逐步的增加,这样与孩子对话,才能真正做到以关怀人为目标。


原则二:回溯时间



刚才我们提到沟通中首先的是关怀孩子,而不是解决问题,当你关怀了孩子这个人,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但是当孩子逐渐形成问题的过程中,是会发生一些事件,这个事件所有应对他的人,就自然形成了他今天的问题。


所以我在这里要教会你运用好奇与孩子对话的第二个原则:回溯时间,在好奇提问的同时,要学会回溯时间这个技巧,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比如,孩子不愿意去上兴趣班,妈妈束手无策,打电话让我过来处理,孩子又不是一出生就会不愿意上兴趣班的,如果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得先了解这个事件的根源,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的原因。


那么你怎么样去了解孩子发生什么事呢?你可以透过运用好奇的问话,比如,我会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想上兴趣班的,从什么时候才感到困恼的?


这样的好奇问话就会引导孩子去面对问题,当一个孩子去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也就自然有了觉知,所以回溯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使用方法。


现在的孩子其实内心层面是非常丰富的,透过回溯时间,你可以觉知孩子此时此刻有没有感觉?有什么期待?有什么看法?遇到特殊的事件,特殊的问题,自然也有特殊的感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期待。


可是怎么样才能形成今天这样叛逆厌学的孩子,是有原因的,它随着孩子出生成长的时间轴,不断累积而形成的这样的一个人,当一个问题出现了,你希望一个孩子不要去继续沉迷于玩手机游戏,那他怎么会成为今天这样的啊?


你就可以这么问他:“孩子啊,我很好奇,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沉迷于玩手机的?”,那么你就会知道,在他的时间轴里面发生了什么问题,形成今天这样的他,这是一个简单的问话方向。


那么除了这些解决问题的对话以外,比如,当一个厌学在家整天玩游戏的孩子告诉你说,他心里其实很想去读书,但是在学校心里很难受,他也知道光待在家里是不对的,也很难受,所以就只能玩游戏,因为玩游戏能够让他开心一些。


你看像这样的问题,孩子一提出来,通常大人错误的回应,通常会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啊?”,或者直接给答案讲道理,“孩子,你还小,不能荒废学业,我们都希望你今后过得比父母好,所以要努力读书。”,往往孩子就会闭上他嘴,不愿意继续说下去。


当然现在的你学会一点好奇,你也许会问孩子,问他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如果孩子跟你关系比较好可能会直接告诉你,但如果孩子的防备心比较强,已经不愿意跟父母沟通,那么一个最深入最简单的问话原则就是:“孩子啊,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想这个问题的?”,真的非常简单。


当你与孩子沟通后,你就会明白孩子问题的背后,原来有一个时间发生的成因,通过回溯时间的原则,了解这种事件发生的成因,在问话的过程中,你就会了解到一个根源性的问题,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要忽略我们前面提到的,要关怀一个人,在时间轴里面去回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谈话方式。


原则三:具体事件



最后一个原则就是具体事件: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造成孩子厌学的事件,因为发生了一个事件,人的内在就有了感觉,就形成了看法,就有了期待,就有了怎么连接自我。


通过我们与孩子的问话了解具体事件,是在于觉知事件对孩子内心的冲击,而不是事件本身,但是如果问了具体事件,它有以下好处:


1、它能够帮助孩子重新回到那个事件里面,重新去感应它,所以他的感觉会回来;

2、透过具体事件,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你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的问细节,什么叫做刻意问细节,比如:假设孩子告诉你,同学经常取笑他,你如果问孩子,哪个同学取笑的?同学怎么取笑你的?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这些问话就会让孩子很不舒服,这牵涉到了孩子的隐私。


我们在问孩子具体事件的时候,同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太八卦,正确的问话是在于具体的事件对人的冲击是什么?所以这两个得区别出来。


当然这个具体事件的问话,它也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因为有些时候孩子所回应的,都是一些表面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具体事件可以搭配着回溯时间来问,比如说,回溯时间的标准语言,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从什么时候想的,?那么那个时候发生什么事啦,?这就是搭配回溯的具体事件问话。


具体事件的问话要能够让孩子更有感觉,你可以甚至细到天气怎么样?当时是几点?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背景,这个背景的细节有助于孩子去感知它内在的感受,他会重新回到那个情境里面,去体验它,这就是具体事件问话所带来的好处。


运用好奇心的三个原则案例


重新回到我孩子厌学在家,不愿意上兴趣班这个事件,当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往孩子那边走过去,孩子正坐在楼兴趣班底的花坛上,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的太太正手指着孩子,声音有点大的指责他:“你之前不是自己说要参加英语兴趣班培训的吗,才上了两次,怎么就不愿意上了啊?你英语成绩不好,以后怎么办啊?”。


妈妈这样的言行举动,其实就是在关心问题,因为孩子厌学回家后,她内心其实比我还焦虑、无助,甚至伤心。我也能理解太太的想法,孩子已经厌学在家了,我们又不是专业的老师,不能就这么放任孩子在家玩或者自学,所以才给孩子报了英语兴趣班。


但是孩子今天却不肯上去学了,孩子的英语学习如果落下了,哪天孩子打算上学了,他怎么能够跟上正常学习进度,那他以后怎么办啊?


我看到这一幕,我跟太太说:让我来吧。我走到孩子跟前,蹲下来,轻轻地对孩子说:

“钟铭,怎么啦?”,我以关怀人为目标开始了我的好奇问话。

孩子不说话,头也没有抬起来。

“发生什么事了?”,我关心孩子当下的感受。

孩子仍然沉默……

”妈妈叫你来上英语课啊?“,我继续问话。

孩子这个时候点点头,仍然没说话。

“妈妈叫你来上英语课,你不想来啊?”

孩子又不说话。

“钟铭啊,妈妈叫你来上英语课,你会生气吗?”

孩子没说话。

“你会难过吗?”

孩子也没说话。

”你会害怕吗?“

孩子还是没有回答。

“钟铭啊,看起来你今天心情真的不太好,不过爸爸一直相信你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虽然你不愿意来上英语课,但是你至少陪妈妈来到兴趣班楼底下了啊,对吗?”,我就具体事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嗯”,孩子抬起头,开始回答我了。

“那么爸爸好奇的问一下,都到了楼底下了就没有上去了,怎么啦?”,我继续探索着具体事件。

”……“,孩子想说好像又不敢说。

”发生什么事了,能告诉爸爸吗?“

”我们迟到了……“,孩子终于说出了他不愿上楼的原因。

”哦,你跟妈妈迟到了啊,所以你就不愿上楼了?是吗?“

”嗯",孩子点点头。

“钟铭,你以前上课有迟到吗?”

“没有。”,孩子摇摇头

“那么今天是你第一次上课迟到,对吗?”

“嗯”,孩子点点头。

“爸爸,想问你,对于今天上课迟到,你有什么感觉啊?”

“很难受……”,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上课迟到就会难受的想法的?”,我开始回溯时间。

“上个学期在学校。”

“发生什么事情了,你会有这个想法的?”,我结合时间背景探索具体事件。

“有同学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到校上课,老师让他围着学校操坪跑了十圈,还做了100个深蹲。”

“你当时就在旁边吗?”

“你看到同学因为迟到被罚了,才会难受,对吗?”

“嗯”

“那你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啊?“,我继续透过问话探索孩子的观点。

”我认为好孩子不能迟到,但是老师也不能太凶啊……“


至此,我才明白孩子不愿上楼的真正原因,之所以孩子很难受,是因为他不接纳自己迟到的行为,原来是曾经学校往事对孩子心灵造成的负面影响。


后面引导孩子正向观点的对话就暂时不呈现了,最后的好奇对话结果就是孩子消除了不肯上学的负面情绪,上楼主动跟老师就迟到的事情道歉后,开始了他当天的英语学习。



总结:今天给大家仔细讲解了好奇对话的三大原则,这是个整体框架与问话方向,希望你能从简单的好奇问话开始,重新与孩子连接,对于孩子厌学怎么办,建议不要解决问题,从关注孩子这个人入手,结合具体事件与回溯时间,就能非常简单的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巧用这个三个对话原则,就能轻松解决孩子厌学不上学如何开导问题。


你如果要熟练掌握或精通好奇对话技术(又称为心灵对话技术),你需要不断学习实践积累,不断参考身边优秀父母运用效果好的对话案例,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形成你自己的对话风格,希望看此文的家长,能够重视这个方法,只有方法对了,孩子才会优秀!


壹心大哥简介:壹心亲子学社创始人,知识星球『亲子沟通学习圈』创始人,专注于亲子沟通领域,擅长心灵对话教练技术,定期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孩子教育方法及亲子沟通技巧,帮助家长快速掌握方法,只有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


如果你有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听话、叛逆、早恋、厌学、玩手机……),或者想学习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亲子沟通技巧,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孩子教育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果我恰好懂,我会专门为你写一篇文章。


如果本篇文章对你及身边的家人、朋友有帮助,务必帮忙收藏并转发,如果觉得壹心大哥分享的内容还不错,可以关注我,记得右上角关注喔!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厌学怎么办:巧用3个对话原则,解决孩子厌学如何开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