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与东亚世界》:汉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构建出不同的文化

在历史上,中国是东亚唯一的文化光源,近邻的国家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很大影响。比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

在古代,这些国家也使用中国的汉字,汉字汉文已融入他们的生活。

汉文与东亚世界1.jpg

在日韩籍著名学者金文京所著的《汉文与东亚世界》一书中,作者认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只能说是同文字,不能说是同文化,也没有统一的世界观,不同于欧美、中亚等别的文化圈。我们都属于汉字圈。

原因是,近邻国家虽然都使用过汉字,但发音与汉字不同;此外,这些国家的人用汉字写的文章,跟中文差异大,中国人并不能完全看懂。

由此得出,东亚各国虽使用汉字,但却各有自己的语言观、国家观乃至世界观。

本书的主旨就是通过分析东亚各国使用汉字、汉文的不同情况,来探讨东亚各国不同的国家观和世界观。各国情况可谓是是各有千秋,复杂多元。本书也堪称是比较文化学的典范之作。

作者金文京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精通中日韩三国文字,热爱研究中国文化并著书多本。

汉文与东亚世界2.jpg

“训读”是本书的主脉络。作者重点着墨于此,并基于对史实的考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日、韩、朝鲜、越南等国训读的起源、发展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训读”是用日语来直接阅读汉文的独特方式,而这种独特的读法也曾流行于朝鲜及其它东亚国家。比如“山”字,中国发音“shan”,而日语叫“yama”,因此,“山”字直接读成“yama”。

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有趣的场景,当东亚人共读中国经典《论语》时,大家都明其深义,但读法却各不相同,这不同的发音如能谱写出一首音乐,会颇具特色且动听吧。

汉文与东亚世界4.jpg

由此,世界上就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沟通方式—“笔谈”。

作者说,在近代以前的汉字文化圈,这种笔谈方式的交流相当普遍。东亚的知识分子都以中国儒家或佛教的汉文经典作为教学对象,所以都能写出正规的汉文,但很少有人学习过汉语口语。

所以,东亚各国商贾、使节、文人需要交流时,则对面而坐,各执笔,中间摊开一张纸,就这样一言不发,默默进行笔谈。如有隽语妙言,则相视一笑。真是有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

同时,各国文人或使节的节面,也会有汉诗的应酬,这不仅是表现个人才华的机会,更是发扬国威、互争国家威信的重大仪式,好比现在的奥运会、足球世界杯。

在书里,作者认为日本训读发展史也是一部日本史。它与日本朝代演变有关,也与佛教的传入、佛教和神道的斗争与融合、中国朱子学的传入与推广及西洋文明输入等重要事件相关联。

在大时代中,这些因子互为碰撞,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日本汉文训读史。

书中除了对东亚训读及其汉文文体演变的叙述之外,作者还特别讲解了中朝日三国的女性文字及女性文学,并赞叹不已。而文字还有男女之别,则可视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做学问得细致。

汉文与东亚世界5.jpg

在《汉文与东亚世界》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思考题:基于各国都有汉字文化的基础,在全球化的时代,是否建立东亚共同体?

有人主张建立,有人不赞成建立。

而作者认为,正处于时代岔路口的我们,更应该回溯历史,反思已经走过的路,以便做出更佳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文与东亚世界》:汉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构建出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