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狼性文化

什么是领导力?在大学时候上“管理学基础”的时候导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至今还历历在目。

因为那段时间在看<<狼道>>。意气风发的我举手回答道:“领导力,就是一头狼,带着一群羊战胜一群狼。”如我所料,我的发言后掌声雷动。本以为能得到老师的夸奖,导师却只是让我坐下,接着去解释领导力的含义。

在后来迈入社会工作那些日子,见识过不少的公司,尤其是大部分的初创公司都倡导着狼性文化。每天工作群分享各类鸡汤文,每天的早会喊口号,打鸡血。无可厚非,在刚刚接受到这类型文化的新员工的确会充满激情,干劲十足。以至于企业的齿轮会转动得非常快,从而使得公司能得到“野蛮式的增长”。但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种持续的激励方式就像“临时的兴奋剂”久而久之员工身上就形成了“抗体”。员工的激情会随着在企业工作的时间变长而下降。

其实这个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叫做“边际效用递减”。大概意思是外部给到一个刺激(即各种鼓励积极的心灵鸡汤),人的神经兴奋就有即时的满足感。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兴奋程度就会不断下降。这个原理就相当于我们吃西瓜,吃的第一口感觉是最甜的,吃到后面也就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了。

很多企业误解了狼性文化。他们只是仿照了狼群的型,没有真正理解到狼性文化的魂。

狼群,是非常具有团队精神的一支军队。它们面对猎物,有着强烈的目标感。它们优胜劣汰,会在队伍里选出一个能力最强的人去当狼王。它们好勇斗狠,不单打独斗。对于外部,它们很清楚地了解自己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大森林里生存,单打独斗打不赢狮子,老虎。它们必须团结起来。在内部,他们不论资历,会以决斗的方式选出能力最强的作为狼王。

反观那些摇着狼性文化大旗的企业,只是做到了很表面那部分。事实上是口头说着把大家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朝着目标去冲。实际上底下的员工受够了每天吆五喝六地画饼而不作为,背地里想着跳槽。中层管理者与员工和老板更是斗智斗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定理,人先满足生理需求,其次到安全需求,最后才升华到自我实现阶段。但现实是那些摇着狼性文化大旗的企业大多数就是一开始给你上价值,在你底部基础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把你捧上了金字塔的顶端。以便你为了自我实现的崇高愿景而忽略了底层的需求。包括不辞劳苦地熬夜加班,不计回报地辛勤工作,舍弃社交和家人的相处去获得领导的肯定。马斯洛用三角形的模型阐释需求定理设计得也是非常巧妙。在几何意义上,三角形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的图形,那是因为它的底层有足够大的承载力,能支撑顶端的锋芒。但如果是倒三角形呢?

所以发现问题了吗?很多企业在追求狼性团队的情况下忽略了考虑人性的因素。事实上底层员工对于公司的愿景没有那么强的参与感,在一线拼死拼活地付出。做出成绩功劳上级抢了,原因是你的上司领导有方。中层领导整天说着要培养人才,但为什么培养出来的人才都不太理想?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只是需要培养自己的手脚强壮自己罢了,不需要培养大脑,因为大脑会随时随地取代他们的一天。但纵观狼群是怎样选狼王的?选狼王是选能力最强的人来当,当你的能力不如别人的时候会被随时取代。所以这也迫使狼王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很容易地位不保。胜者为王是狼性思维的灵魂。

管理需要人性,目标需要狼性

随着这些年工作的积累以及对社会的阅历。我慢慢地理解到当年导师为什么对我的领导力的理解没有作出任何评价。是我理解得不够全面。一个强的管理者不是“一头狼带领着一群羊去战胜一群狼”因为狼王再厉害,带着一群没有斗心的羊只会拖了自己后腿。而是应该把一群羊训练成一群狼,跟大森林的野兽去搏斗,去掠夺生存的资源。“狼王”是需要有战略思维的,它的嗅觉,发现猎物的能力在狼群里是最优的。但人性归根究底都是贪婪的,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我们只有用人性的管理,解决了人性最底层的担忧,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跟着“狼王”,一同去实现伟大的目标。

接下来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员工总抱怨工资低?

2.为什么员工总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在公司看不到未来?

3.如何打造狼性团队?

很多保险业务员没有底薪,但他们从不抱怨工资低,因为他们绩效考核标准很明确,你做了多少业绩就能够拿到多少提成,收入跟付出是成正比的。员工抱怨得不到重用,是因为晋升机制制定的标准含糊不清。是否能够晋升多半受上级领导的主观评价较多,缺乏公平性。要建立一支狼性团队,除了要有远大的理想,铁一般的执行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勁之外。更需要有明确的薪酬制度体系,按能力值和贡献值分配相应的报酬。这是确保员工能立足于安全条件下的基石。其次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每一个人才都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更需要有360度的考核,不仅要对工作完成情况评分,还要抽查下属评分,直属上司评分。务求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最后把企业愿景跟员工的发展愿景两个价值相统一,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共享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误解的狼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