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8

传习录卷下




【二七六】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

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个条理,便谓之信。」


 【译文】

有人问道:“您认为人与物同为一体,那为何《大学》又说‘所厚者薄,所薄者厚”呢?”

先生说:“只因为道理自然有厚薄。例如,人的身是一体的,但用手脚去捍卫脑袋和眼睛,难道是刻意地要看轻手和脚吗?而只是从道理上讲就应该如此。同样,对禽兽和草木一样有着爱,但是却拿草木去养禽兽,又怎忍得?对人和禽兽一样有着爱,但宰杀禽兽去孝养亲人、祭祀祖先、招待宾客,人心又怎忍得?对至亲和路人一样有着爱,但如果你只有一箪食、一豆羹,吃了便能活命,不吃便会饿死,在此无法两全的情形下,你先去救亲人,而不救路人,人心又怎忍得?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从道理上讲理应如此。至于我自己和骨肉至亲,更不得分彼此厚薄了。因为仁民爱物都是从关爱亲人扩充开来的,要是此处能忍心,就没有什么不能忍的了(如果不能关爱亲人,那就不可以为人了)。《大学》上说厚薄,是良知上的自然条理,不能够逾越,这就是所谓的义;遵循这个秩序,就称为礼;明白这个秩序,就称为智;始终坚持遵守这个秩序,就称为信。”


薄厚乃良知之条理,知所薄厚便是良知之自然明觉。物理自有厚薄,不是圣贤强加的。学圣贤亦是如此,只是为了明理,不是着在圣贤之文字上。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爱之心是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地扩散开来的。以修身为起点,关爱家人,就是齐家,关爱百姓,关爱万物,就是治国平天下。

没有厚薄,不分远近亲疏地关爱人和物,是不合常理做不到的,必然会有厚薄之分,而如果连亲人都不爱,却要关爱天下的陌生人,关爱花草树木,又怎么能做到呢?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天道之德,自然幻化。人事物理,千差万别。物有所易,易之不易是为真易;事有不同,不同而同是为大同,此道法自然;天理流行;良知之无善无恶而知善知恶者也。

吾心光明,大中至正,即大人;发而皆中节,即于万物同体,所以说:“是我心的跳动,奏响了自然的乐章”。若是信得过,便立志克己复礼,然后仁义智信俱可至矣。


批注:

①与物同体。参看第八十九条,注二。并参看第三三六条“人心与物同体”。


②语本《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一章)


③厚薄。《大学》经文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④箪食豆羹。《孟子·告子篇》第六上,第十章云:”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⑤仁民爱物。《孟子·尽心篇》第七上,第四十五章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⑥参见《礼记纂言序》:“故仁也者,礼之体也;义也者,礼之宜也;知也 者,礼之通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一而非仁也,无一而非性也。天叙天秩,圣人何心焉?盖无一而非命也。故克己复礼,则谓之仁;穷理,则尽性以至于命;尽性,则动容周旋中礼矣。”(《全书》卷七)


净心斋笔录

2022年9月14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