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如何通过《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来诠释人类的本性和命运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马尔克斯通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这对夫妻及接下来的六代人的变幻莫测人生历程揭示了男性和女性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在近代男性和女性心理界限的模糊,男性身上会表现出很多女性的特点,反之亦然。作者都通过不同人物进行了描写,体现时代进步和变迁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可是不管怎样变化,人类本性中的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为生存而进行的奋斗、征服自然的野心、探索未知的好奇、无法摆脱的孤独、维护生存秩序的努力等永远都不会变,而在本书中作者更多的笔墨着力于对孤独的描写。

    那我们就看看马尔克斯如何在小说中通过对家庭中和非家庭中男性和女性的来描写人类的本性以及命运的。




男性成员

      家族中的男性成员,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精神继承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人类男性祖先的象征。他先以勇敢智慧开创世界,在困境中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搏斗,建设家园,是百年孤独家庭和社会的支柱。可后来他被吉普赛人从外界带来的象征人类文明的种种科学技术所吸引,以献身精神如痴如醉地投入到科学实验中,虽然探寻到一些科学真理(如圆形地形说等),但同时也陷入了崇尚经济利益(炼金术)、暴力(发明武器)、征服(认识世界奇迹)等欲望中。至始,他的男性子孙们发展了始祖种种想象阶段的幻欲,承载了男性征服自然世界的各种欲望:放纵生理欲望(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和第四代奥雷里亚诺第二)、崇尚暴力战争(第二代奥雷里亚诺)、权利无限的统治欲(第三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实业建设的创造欲(第三代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修铁路,奥雷里亚诺·森特诺制冰)、强烈的反抗性(第四代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陷入人类“崇高”劳动中又为重获人权而罢工)、精神寄托的依赖性(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依靠宗教寻求解脱)、强烈的求知性(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等。家族中第二大代男性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嗜好几乎涵盖了人类男性的各种特质,只是在作家笔下表现得更为集中、夸张突出。

      可以惊奇地发现,家族中男性成员都只有两种归宿:一是死于非命,一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独中退化。这里的“死于非命”,虽不是死于己手,却是死于整个男性欲望在现实中的交合(如战争、暴力),这也是男性自我戕害的象征。能逃出暴力劫数的人却逃不脱“孤独”。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是被捆缚在树上才陷入脱离同类群体的孤独中的,而是迷上科学—— 人类文明之后就开始了。自他始,后代男性要么陷入机械制造的孤独(理工学科),要么陷入研究家族历史即喻人类历史书籍的孤独(人文学科)。他们的“钻研”是一种退化,这时,男性已由建造世界征服世界的负有责任感的成熟男性退化到一种依赖母性维持自然生命的婴儿状态。最集中的体现是最后一代长着猪尾巴的小孩儿,“他强壮、好动,很象那些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但那睁大的眼睛和锐利的目光,却又酷似那些叫奥雷里亚诺的。”他一人集合了布恩·地亚家族男性的所有特点,是家族男性最终归宿的象征,而最后这个男孩却被蚂蚁吞噬。这其实是表达作者欲意放弃处处碰壁,使人厌倦憎恶的男性统治秩序,是对男性所代表的道德、法律、军事、政治等制度的父权社会的叛逆,渴望退回到一无所知的原生命状态;或者依附于女性或母性获得一定的生命意义(如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的晚熟);或者干脆放弃对性别的认同,独自寻求生命的本源,探索人的本来面目(自性)。

      这里的男性自我叛逆中包含两种潜在意旨:一是俄狄甫斯情结—— 对母性的依恋与崇尚,如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与庇拉·特内拉接触时想象的是母亲乌尔苏拉;第三代奥雷里亚诺·何塞与其姑母阿玛兰坦·乌尔苏拉酿成的家族悲剧,无不显示男性对母性的依恋及强烈的占有欲。二是类似禅宗出世,觉悟自性的宗教情结,他们陷入孤独不能自拔,用与世隔绝的禁欲来逃避人类罪恶的惩罚。这似乎是在否定了男性价值体系后,作者重新构筑了或回归母性或彻底出世的两种终极模式,这或许是作者寻找的出路吧。

女性成员

      在作品中的女性中,乌尔苏拉是整个家族母性的代表,几乎是整个家族史的见证人。“如果让她死去,小说也就‘半途而废’”。这说明没有她的存在,这个家族就无法延续。乌尔苏拉是家族的支柱,也是家族(人类)的始母,具有女性几乎一切的优点。在丈夫退缩脱离男性统治秩序时,她又建立了一个与原男性统治秩序有继承性和否定性的女性统治秩序。实际上,乌尔苏拉才是世界人类不仅从生命意义更是从秩序意义上真正的创始人。她不仅抛弃男性的野蛮与荒诞而真正引入文明—— “我到了她丈夫在失败的远征中没有找到的那条通向伟大发明的道路,”还以“她丈夫那种神魂颠倒的热情”创建家园,解决人类基本生存问题;而此时,她丈夫“在这场动乱中躬候着上帝的光临”。

      乌尔苏拉夫妇的“创世记”有双重象征。既有对人类之初原始氏族母系社会女性对人类发展所起的启蒙性引导作用的象征;也象征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男女两性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男人开创世界时,女人援助;男人蛮干乱闯时,女人阻止;男人停止不前时,女人继承;男人退缩逃避时,女人支撑。马尔克斯认为“妇女是使世界不至毁灭的支柱,而男人则没法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但这里“创世纪”的寓言是对不切实际的男性的批判和对用实干苦干巧干而创立、引导与支撑世界或人类的女性的颂赞。

      乌尔苏拉支撑家族,但她的理想女性统治秩序并不臣服于男性统治秩序,她反对暴力、权欲、空想(也许有一定价值)、纵欲(女性也不可避免)等消极因素,她努力使后代成为“永远听不到战争、斗鸡、生活淫荡的女人和胡思乱想的事业”的人,虽然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徒劳,但还是在力图阻止男性统治带来的恶果。

      乌尔苏拉是书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是人类始母的象征,那么其他女性尤其是布恩迪亚家族成员更是“乌尔苏拉”的延续和补充。其中阿玛兰坦的高傲、丽贝卡的野性、雷梅黛丝(俏姑娘)的美丽、丽贝卡·雷梅黛丝(梅梅)的热情,以及雷梅黛丝·莫科特的纯真善良,都是女性相对男性的特质的承载。第五代阿玛兰坦·乌尔苏拉是“创世记”时期第一代,乌尔苏拉是经过历史发展变迁,赋予了新的女性意义的,融入家族历史上女性特点的总合体。这一点从其名字包含了两类女性的名字也可看出。她既有原始女性(乌尔苏拉)的勤勉、细致、倔强、有主见等优点,也有发展中女性(第二代阿玛兰坦)对欲望的强烈渴求,更融入了男性的放纵,所以她是被男性统治秩序一定程度地同化了的女性形象。至于书中涉及的其他女性,其性格包含于家族主体女性中,起传宗接代的作用,但庇拉·特内拉尤为瞩目。如果说家族内的女性是以乌尔苏拉为统率,那么族外女性的代表就是庇拉·特内拉。马尔克斯认为“她的人品与乌尔苏拉极为相似,但她是一个对现实的看法更为朴素的乌尔苏拉。”庇拉·特内拉是布恩迪亚家族的旁观者和几乎每起传宗接代交往的参与者。她以纸牌测出男女心中桩桩隐秘,简直是布恩迪亚家族(人类)的性女神。她比乌尔苏拉统治家族的时间长,从亲产第三代直至最后鼓励酿出第七代,她都以旺盛的精力作历史的见证;而乌尔苏拉在混乱不堪的家族后期就只是作者引以叙述的线索而基本失去了实际能力。乌尔苏拉努力维系家族,竭力避免由性乱导致的灾难,却终于在既继承她又是性欲占上峰的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的身上得到了非循环的实现。

      害怕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出现在家族,而一直没有出现,直到最后在无知的状态下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出现了,又被无数的蚂蚁吞噬,宣告一个家族的消失,一个时代的终结。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无论怎样努力,在时间的长河中终将被抹去,不会留下一点印记。这在最后梅尔基亚德斯的预言被破解后揭示出,这是我们无法摆脱的终极命运,我们不应该悲观,而应该正视,循着我们人类的本性在宇宙中孤独前行直到尽头。

书中关于孤独的金句: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独。”

“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然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尔克斯如何通过《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来诠释人类的本性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