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师与您一起感受亲子教育》第一讲 从认识围棋到认识儿童思维

                  第一讲  从认识围棋到认识儿童思维

        在学习围棋的第一课里,通常要学习的是以下内容:一是围棋的来源;二是认识棋子、棋盘;三是学习棋子的“气”;四是学习基本“吃子”;五是学习基本“逃跑”,当学习完这些内容孩子就可以开始简单的吃子游戏了。

        这个内容的学习看似简单易学,其实“危机四伏”,不科学的第一课学习极可能让孩子坠入“迷宫”,从此难入围棋“殿堂”。因为在这部分围棋技术学习中,恰恰是成人与儿童在思维方面的有天差地别之处,如果不能认识到儿童思维特点,那么讲授和学习都是无效甚至负效的。下面我们就这一部分围棋技术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家长如何借鉴并举一反三在孩子日常教育中符合孩子认知规律,做一点讨论。

        一  故事中的深刻理解

        孩子在围棋的学习中,通常会对围棋游戏的本质产生三个层次的理解,第一层次是把围棋理解为“吃子的游戏”;第二层次是把围棋理解为“活棋的游戏”;第三层次把围棋理解为“占地盘的游戏”。由于围棋学习顺序和进程的关系,很多孩子都会把对围棋的理解停留在前两个层次上,这其实是对围棋理解的误区,第三层次的理解才是对围棋本质正确的理解。

        对于7岁左右的孩子要对围棋本质一下理解到第三层次是困难的,因为教师不方便在第一堂课给孩子直观呈现围棋终局的状态,更主要的是这种终局状态的进程逻辑儿童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但是我在对成人的培训中往往是第一节课先用半小时左右时间,可以给成人讲清楚围棋的终极目标和基本的对弈逻辑,所以,这里首先要切忌以成人学习的逻辑顺序给孩子进行围棋入门讲解。

        其次,如何在第一课就让孩子对围棋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呢?讲好围棋起源的故事很关键。关于围棋起源,我们大多围棋老师讲述的是“尧造围棋,教子丹朱”的故事,老师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如果能抓住两个细节,则对于儿童正确理解围棋本质有极大启蒙作用。一是故事中如果能给孩子生动描述一下远古时期,没有今天的城市、楼宇、街道,大地是一片荒野,阡陌纵横,则对于孩子理解围棋盘的纵横交叉的线条代表“地盘”有帮助。二是强调尧造围棋的游戏规则是以黑白石子代表“兵”,比比双方谁围的“地盘”多。这个故事细节就对孩子理解围棋游戏的本质有很大帮助。

        给家长们的提示:儿童理解事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此时儿童的逻辑也非常简单,因此,在对孩子表达一个概念或说明一个道理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充分考虑所表达事物是不是孩子生活经验所能理解的;二是在孩子不能充分理解一个事物时,不要勉强去给孩子孩子解释,尽量找一些生活化的事例,给孩子打一些比方,说明基本道理即可,与此同时,对所讲述事物的本质属性先在孩子头脑中埋下一粒种子非常重要。如前面讲到的,孩子理解不了围棋究竟是怎样的游戏,但需要在他脑子里先给他留下一个“围棋是围地盘的”这样一粒种子。

        二  简单重复中的儿童认知规律

        围棋的“气”是儿童学习围棋初期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找不到“气”也是在实际对弈中最常犯错误的地方,说明儿童对于究竟什么是棋子的“气”,在头脑中是困惑的,认知是不清晰的,一知半解的,似是而非的。

        根据二十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岁左右的孩子仍处于前运算发展阶段,其思维特点之一就是,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儿童还不具备抽象思维,不能形成抽象的概念,只能具体形象地认知学习内容。

        根据儿童认知的这个规律,教师在讲解围棋的“气”这一概念时应该给孩子全方位的、大量的呈现“气”的形态,不能想当然地站在成人角度认为是一个简单概念。例如:对成人我们只需要说明图一中“×”的位置是黑棋的“气”,同时说明图二中“×”的位置不是黑棋的“气”。

(图1)
(图2)

        而对于孩子则应通过图3—图6分别说明什么是“气”。

(图3)
(图4)
(图5 )
(图6)

        与此同时,儿童对正确概念的形成还应伴随对错误概念的明晰,所以,讲解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图7—图10讲明这些位置不是“气”。

(图7)
(图8)
(图9)
(图10)

        这样,经过正误两方面对比,比较容易帮助儿童形成完整、正确、清晰的认知。

        给家长的提示:7岁左右的孩子还没能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论是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还是给孩子讲一些道理,都应该注意避免用一些概念,而是尽量多的给孩子呈现具体形态、变化或结果。

        三  自然体验中的儿童逻辑思维

        围棋学习第一课通常需要学习完“吃子”和“逃跑”的概念。在这两个内容学习时,教师如果把它们分别讲授学习,是错过了一次极好的训练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因孩子已经掌握一个子的“气”的概念,因此老师可能顺势请学习思考如何“吃”一个子,通常学生会选择占去棋子最后一口气吃掉对方,这样,实质上孩子完成了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即“棋活着需要气”→“占去对方最后一口气”→“可以吃掉对方棋子”,这样孩子自主学习到“吃子“的概念。同时,老师再继续请孩子思考一个子被打吃时如何逃跑,孩子也就延续之前的逻辑思维,会去延长这个子的气。学习过程如图11—图13

(图11)
(图12)
(图13)

        给家长的提示:7岁左右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不断创造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思考过程是对孩子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围棋练习中如此,日常其他学习任务中也应发掘这样的素材。让孩子在自然体验中习得逻辑思维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老师与您一起感受亲子教育》第一讲 从认识围棋到认识儿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