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国外的快乐教育,中国的大多数家长和媒体的第一反应是,他们的教育很自由、很轻松,孩子的压力也比我们的小很多。
但是,他们的教育方式虽然轻松自由,却不能培养出聪明人。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的很多中小学生,连二元一次方程都算不明白。
这样一对比,很多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可取。曾经更有一位清华教授声称,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这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
这其实是对“快乐教育”的误解。
西方大多数学校提倡的“快乐教育”,和放养式纯开心色的所谓“快乐教育”是不同的。真正的“快乐教育”,是可以启发孩子的内心,并满足孩子自身价值的实现的。换言之,中国的很多家长仅仅看到了“快乐教育”的表象,但并没有深入了解到快乐教育的本质。
今天,我们就先从“快乐教育”的具体表现说起,结合广大家长的需求,好好地扒一扒到底什么才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
微博知名教育博主“美国老张”近期发表了一段视频,详细叙述了自己在美国接受过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宗旨。
据他所说,早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特别的拓展小组。在这个小组中,他们会按照各种项目要求自行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例如排演话剧、搭建舞台、开审判会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而在寻找方案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随时接触到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此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既获得了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老张”在视频中说道,所谓“快乐教育”的宗旨即:培养和支持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并培养能够解决问题、自我决策且自信的下一代。这种教育方式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们去尝试接受新事物,即使有可能失败也要去冒险。
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方面,如果孩子们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应对?
另一方面,孩子们在组织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尝试去主动接收新鲜事物,所学的知识是不是可能会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针对这些问题,老张在视频中从侧面给予了回答。如果一定要问这种教育是否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老张觉得是很难回答的。
很有趣的是,老张虽然已经攻读了硕士学位,但是却并不精于计算,也不能很全面地概括某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些算不算是接受“快乐教育”遗留下来的不良后果呢?换句话说,老张的这些表现,是不是不聪明的体现,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这些表现来否定“快乐教育”的存在呢?
所谓“聪明”,仅仅限于掌握书本知识吗?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不禁要说,难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孩子连计算、历史这些最基本的技能知识都没有掌握,岂不是说明了“快乐教育”的最终效果是本末倒置的?
其实不然。或许是迫于国内的升学压力,中国的家长们往往最为看重的,主要还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完全否定“快乐教育”的理由。
所谓“聪明”应当如何被定义?
在中国,评判孩子聪明程度的标准大多数时候是通过分数衡量的。例如,一个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克一道数学难题,那么他相比其他孩子就是聪明的。
而在西方的“快乐教育”机制下,所谓的“聪明”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他们更多地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关注孩子们可以答对多少题目。老师们的最大希望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了解到他们喜欢做什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聪明”?
虽然“快乐教育”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评判标准,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聪明”绝对不仅仅是掌握书本知识,再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输出到具体的分数上。这样的“聪明”是机械的,是物化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用一套固定的标准对他们加以评判。相反,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要去尝试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再针对这些特点鼓励他们去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如果孩子最终可以做到这些,那么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是聪明的。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快乐教育”的本质,不是鼓励孩子们把时间花在休闲娱乐活动上,而是要引导孩子们进入“体验式学习”模式。
这种“体验式学习”,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收获多少专业性知识,而是侧重于让孩子们获取学习兴趣,并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们可以在自身兴趣的驱使下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那么他们就会将“体验式学习”一直进行下去,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性的闭环。
诚然,面对国内巨大的升学压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尚不敢将这种模式完全运用于教学中。但是更要清楚的是,孩子们长大了以后,评判他们能力的标准就不再仅仅是那一纸分数了,而是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如何增强?
综上,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真正优秀的教育所应该做到的。当孩子们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可以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时,他们会有更加良好的自我感觉,也会有更为持续的学习能力。
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增强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必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他们遇到的困难。毕竟很多时候孩子遇到的困难,在家长看来可能是一件平凡无奇的小事,所以不能因为自身的想法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相反,家长最好不要急于给孩子建议和方法,也不要主动帮孩子解决,而要让孩子主动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自己实在解决不了,自己再提供建议也不迟。
其次,要给予孩子们选择的机会。中国的很多家长因为种种顾忌,往往不愿意放手,这样是不利于孩子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
例如,孩子准备参加学校的一个活动,思考穿什么样的衣服时,可以略带试探性地询问,“你想穿这件红色外套,还是这件绿色外套,还是那件白色衬衫?”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为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完全遵守父母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会感受到自己的个人价值。
最后,不要轻易地指出孩子所做决定的对错。家长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孩子的年纪毕竟还小,很多决定可能不是很成熟,但是不要因为孩子们不成熟的决定就否定他们做过的一切。
只有在孩子不断的试错中,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不易,才能在这些不易中不断倒逼自己形成更系统性的思维。当然,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家长也应当加以引导,毕竟创造性的思维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需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所以,“快乐教育”不总是会培养出傻子,真正的“聪明”也不能够被一套固定的标准所定义。
真正优秀的教育,是要在教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且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做到,那么“快乐教育”的“快乐”便不再是表面的快乐,而是孩子们达成目标后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是耐撕baba,育儿路上坑多多,欢迎留言或者私信与我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