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帮我把手机充下电。”

        李毅递过手机,他正在写一个材料,屁股挪动一下都嫌浪费时间。

      小雅接过手机,刚插上电源,手机突然振动了一下,跳出来一条微信:今天能见面吗?网名:糊涂的爱。小雅的心咯噔一跳。看看李毅忙碌的后背,小雅放下手机,没有说话。

        这是一个周末,孩子上兴趣班了。李毅因为材料没有写完,难得的没有出门。小雅靠在沙发上,想着刚才的巧合。的确是巧合,夫妻俩几乎从来不查看对方的手机,十几二十年的婚姻,你可以理解为相互的信任,也可以理解为各自的淡定。

        糊涂的爱,小雅猜到那是谁,百分之七八十的确定,虽然网名是陌生的,但是第一个跳出脑海的名字往往代表正确率。午饭后,李毅果然出去了一趟,说是有事。小雅没有问什么事,她知道即使问了也得不到真实的答案。

        第二天上午,李毅接了一个电话,客厅里很安静。李毅的声音突然降下来,隐晦地答了几句嗯啊,然后挂了。这是他次数不多的白天在家的日子,对方显然没有料到他在这个时间会在家,小雅决定直接出击。

        刚才谁来电话?

        你不认识。

        谁嘛?

        陈立刚。李毅举了一下手机,上面显示来电的名字是陈立刚。

        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在撒谎,小雅立即做出判断。

        昨天去见的也是他吗?

        谁?

        糊涂的爱。

        李毅愣了一下,抬头看小雅,发现小雅正盯着他。

        李毅有点慌,撒谎对于男人其实是家常便饭,但是小雅的眼睛像在警告他,这谎言不能继续了。

        是。

        陈立刚?陈立刚是不是陈莉?

        不是,你多心了。

        那你什么时候见过陈莉?

        陈莉?两三个月前吧。

        这是你们见面的周期?

        什么周期,偶尔遇到。

        小雅的手机响了,是快递,快递来得真及时。

        李毅,某机关单位小科长,官不大,有实权。为人不过于虚伪,办事也比较实在,加上外形一表人才,颇有人缘。

        小雅认识李毅的时候,他刚从学校毕业,一穷二白,每天单位里忙进忙出,其实就是一打杂的,恋爱的时候别说送花,羊肉串都只敢吃个位数。但是小伙子肯吃苦心思活泛,加上做事认真,慢慢地从一个办事员爬到了科长的位置,抛去自恋自傲还有自卑等等一切内心戏,李毅的成功带着点励志,顺理成章成为家族群的中心。条件好了位置高了以后,小雅看出李毅的虚荣和浮躁时常冒泡,忙碌的外表遮掩着空虚,有时候会恍惚隐现出一种老年人的迟暮感,她有点担心,想着选择时机适当提醒,但作用不大。

        小雅是见识过李毅的困顿和低落的,十几年的婚姻也是予他成长的一种陪伴,因此对李毅的这种小得意忘形很不以为然。李毅也厌倦了小雅的清高与淡泊,不知不觉俩人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上有了分歧。有时候争执,有时候甚至懒得争执,中年人的婚姻味同嚼蜡。

        味同嚼蜡的生活需要一点新鲜和刺激做调料,陈莉出现了。这十几年里伴随李毅同时成长的还有每天的酒局应酬和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的朋友圈。一次李毅陪朋友去看房,认识了售楼部经理陈莉,前前后后去看了好几次,虽然最后房子没有看好,却互留了电话和微信,俨然成了朋友。

      小雅见过一次陈莉,完全没有在意,她不是一个对陌生人过分关注的人,不论男女,第一次留下的印象只有个子高挑。后来又见过一次,因为陈莉的公司推出了新楼盘,做了一期嘉宾活动,邀请了李毅和他的朋友,所以小雅也一起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雅回忆起这个细节,才恍然大悟朋友为什么极力邀请她一同前往,真可谓用心良苦。

        那次见到的陈莉,穿着职业装,满脸带着职业的微笑,全程对小雅非常照顾,春风拂面。

      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雅确定了陈莉?嘉宾活动之后不久,由此可以推断他们的单独交往在嘉宾活动之前。

        首先是欣赏,李毅评价过陈莉的工作,有能力做事条理清晰待人谦卑有礼,评价里都是肯定。接触几次评价了几次,后来突然再也没有提起过,取而代之的是电话。从什么细节确定的?好像就是电话。有段时间俩人正好休年假,出去转了一圈然后回家休息了几天,就是那几天,一天里最多的一次接了五六个电话,根据通话时间的长短以及语气和神态,小雅判断这几个电话应该来自同一人。

        当然还需要真凭实据。真正的证据来自李毅换新手机,传输完通讯录和照片等重要文件后,旧手机放进了家里专门存放旧电池旧手机的抽屉里,小雅有天去整理,发现被李毅淘汰的手机还能用,于是又放进抽屉,放进去又拿出来,然后看到了这样几条短信,是最原始的短信,成了漏网之鱼。上面赫然显示:

        想我吗?

        几天不见了,难道不想我吗?

        ……

        小雅脑袋里嗡嗡作响,她默默地把手机放下,关上抽屉。

        那天晚饭后,小雅陪孩子玩积木,用积木搭建一座宫殿,搭完后孩子兴奋地喊爸爸来看,李毅走过来。小雅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跟这积木一样,一砖一瓦搭起来,但是一旦中间抽掉一块,宫殿就会轰然垮塌……

        李毅听了,没有接话,神情若有所思。

        这是个小城市,转个弯都是熟人,能藏住什么秘密?小雅去查了一下陈莉。本地乡下长大的女孩子,比李毅小十岁,深圳打过工,彼时已经结婚,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老公本地同村人。

        再回想李毅的评价:有能力,能做售楼部的经理,肯定有点能力;做事条理清晰,说明她头脑清楚;谦卑有礼,那是读书不多年少打工艰苦累计的沉淀。相比之下,小雅的经历简单得如同一张白纸,上学,上班,结婚,生子,水到渠成,顺顺当当。她与陈莉的差距在于,小雅是需要别人仰视的,而陈莉更懂得如何仰视他人,这是男人的软肋,也是陈莉们的优势。妻子的眼里看到过丈夫最糟糕时的模样,而情人的眼中只有他们最潇洒最得意时的影子。起点不同,视野也不一样,谁比谁更占优势还真说不定。

        小雅不觉得惊讶,也好像没有多么生气,她从小就是进有优越感退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人,没有什么值得她去争,更准确来说,她觉得不屑。

        那为什么要去查?为什么要去确定?很简单,即使当一个傻子,也应该是一个明白的傻子。

        结果在意料之中,糊涂的爱就是陈莉,陈立刚就是陈莉。 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只是一种遮掩的伎俩,一个网名也是如此。       

        小雅知道,过于洞察人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尤其在你洞察后并不愿意去深究去解决。小雅知道,中年男人的心理需求,那里有一个巨大的精神黑洞,如果不能自我治愈,则需要有大量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去填补,比如说来自年轻人的崇拜,来自异性的仰慕,来自烟酒茶的熏陶等等。小雅不愿成为那个虚无缥缈的存在去进行填补,她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她不愿意,生活中工作中皆如此。用李毅的话评价小雅,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小雅知道,这是中肯的评价。但是没关系,生活是自己的,她愿意保持这份清醒的独立。

        李毅若有所思后寂静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真的寂静了,还是陈莉另攀了高枝,前前后后几年了,小雅没有再管。她对婚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走哪算哪,毕竟经营是双方的义务,而不是单方的责任。

        后来有天,身边有个朋友离婚了,李毅和小雅聊到这个话题,小雅多说了一句,现在聪明的人很多,但是自以为聪明的也不少。怕就怕聪明人在装傻,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却以为他们真傻。

        李毅看了一眼小雅,没有接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