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管理班级?(下)

今天整理讲座《一线带班》的最后一个部分,主要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不得不说,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成绩是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为此,老师们也绞尽了脑汁。

讲座中,管老师谈到成绩时,强调了一个方面:新老师要学会上好家长课。具体怎么做呢?还是来看讲座内容吧。

- 01 -

你每天上的都不是家常课

管老师说,很多新老师刚开始上课时,基本上每节课都是打了折的公开课。

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新老师,因为缺乏实际授课经验,基本上是在模仿他人的课堂。要么是大学课本里学到的案例,要么是借鉴名师教案,要么是从教研培训中受到的启发。无论是哪一种,其真实案例都是公开课。既然是公开课,就必然会有作秀成分,很少有老师能把家常课上得像公开课那般精心完美。但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却是家常课。

我想起去年在某小学实习时,正巧学校在进行校内教研学习,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去听科组其他老师的课,听课内容必须包括公开课和家常课。

我当时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分公开课和家常课。后来我发现,每当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课堂氛围就和平日里不一样了。首先是学生,比平时要乖巧;其次是老师,授课环节比平时更为紧凑,整个课堂氛围也更加积极。后来看到一些老师准备公开课,尤其是参加比赛时,无论是教学环节,还是教学道具,都是精心设计的,甚至还有老师指导。

当然,不是说公开课不好,而是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上好家常课,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正如管老师所说,家常课不是公开课,家常课面向现实,公开课则面向未来。公开课是理想而完美的,却并不适合真实课堂。

- 02 -

什么是家常课?

 什么是家常课?我在讲座里记了三句话。

首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强调老师的课堂组织管理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老师服务的对象。但在很多课堂上,却发生了角色颠倒。想想看,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课堂记忆里,很多时候是不是都只有老师在说,尤其是一些习题课,整节课可能都是老师在讲。于是,听着听着,学生便开始走神发呆。这不能怪学生,因为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只是被动地接收者。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应该思考: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也就是讲座中的第二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方法而不是教内容,这才是陪伴学生一生的知识。

那有人说,既然学生都能自学了,要老师有什么用?用一句话来说,老师就是导演,负责课堂运转。学生就是演员,是整部电影的主角。

第三句话是:“学而时习之”。“学”,是老师的事情,教给学生知识;“习”,是复习,是学生自我练习。

哪一个更重要?肯定是“习”。教只是理解,“习”才能掌握,所以在家常课上,老师也应该注重“习”,而不仅仅是“学”。

- 03 -

怎样上好家常课?

《洋思经验》中有两句话,“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他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

教师在课中也应该学会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一昧的讲讲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后,应该让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这里的练习不单单指做题,也可以是一切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

为什么现在小学生作业那么多?因为老师把一些可以在课堂完成的练习也留到了课后,于是,老师们不仅是给学生增负,也是在给自己增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有老师能够保证,学生放学后,还会像在课堂上那般认真地做作业。

这里管老师以他夫人为例,管老师的夫人也是教师,带班以来几乎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夫人的秘诀是什么呢?夫人说:“我学生的作业都是在我眼皮底下完成的。”

正如管老师所说,课堂不是听讲的场所,而是练习的场所。这句话听起来也许有些绝对,却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教师们在家常课中,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而教师们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课堂,管理课堂,维护纪律,并且在关键的时候做出示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为主导。

(这个讲座终于整理完了,内容有些长,理解因人而异,文章内容可能与讲座观点有所出入,欢迎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教师如何管理班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