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我写了一篇文《搞个煽情的,把他送走。》
2019年2月16日,我发了一封跨洋邮件《自白书》
2021年1月30日,我收到他的毕业证
2021年4月3日,我第一次视而不见
2021年8月12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be.》
2021年10月3日,我们完成了接风的承诺
1日,我接到他的消息。当时,我正在读《熊镇》。
彼得按着那只手说,“哪天来我家吃晚餐吧。蜜拉要是见到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那是一定要的!”罗宾说着谎。这一点,两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就此告别。
我们得到的,只有浮光掠影。
我已步入患得患失的膏肓之地,拒绝思考“下一次”和“最后一次”,只管赴约。
他说,我请客。
我回,那是自然。归国的接风时效已过,你太忙,而我难得的慷慨大方已遭变卦。
3日,我们相对而坐。一桌菜中,我点了两道:糖醋里脊、蓝莓山药。前者是最近很馋的味道,后者是我们第一次共餐时的一道甜点。他依然不是很喜欢,但我却没能“照单全收”,如今的胃口早已大不如前。
上一次见面,已是两年多前的事了。
再次见面,我瘦了,也换了短发;他胖了,换了肉肚子。被我言明后,他还逞强地吸吸肚子,说要再次锻炼起来。问我怎么瘦了,我说工作餐太难吃,扒拉几下就算了,反正也没什么胃口。
席间。
我言,近日陷入反省,自觉「无法沟通」的缺陷害人害己。见他深以为然,想必也被我喂尽苦头。
他劝我,积极沟通才好解决问题。弄懂别人的同时,也能让对方明白自己。何况,是亲近的人。
我回他,我在乎的太小,表达得太拙。其实,我每天都在惦记着对方,却无法说出只语片言。
他透露,昨日,刚刚分手。自己也算是深受“沟通”缺陷之害。
这段恋情发生的时点令人耐人寻味。
我没多说,只是慰他,能踏出这一步,总强过我的固步自封。
他自述,异地的失败再次让自己吃不消。他希望知晓对方的行踪,无奈两人相异,终于分崩离析。
我只道,总有人会怕分享得太过细碎,成为无聊之谈,惹人生厌。你的想法,也该早点告诉她。
他问,为什么有人可以像没事人一样?
我答,她装的。在我看来,你也像没事人一样。但没有人可以不伤心。
我拿起水杯,边端详边说,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某个习惯再也不会被谁记起时,总不免怅然若失。
我提起最近追的一部剧,向他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喜欢你。”
“我要去美国了。”
我言,没有明确的“喜欢”,就是不喜欢。他点头。
我说,你没有“他”理智。他说,我说我异地不太行,但……
我称,朋友才好长久。他说,是的,如今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我没再多说,继续介绍自己近日看过的剧,读过的书,喜欢的某个博主。
“当那个「别扭」的主角被救赎时,仿佛自己也得救了。可惜,最后还是BE了。”
“我觉得我会成为另一个‘维之’,只是应该会比她活得久一点。”
“前几天去了一趟奶茶店,但‘勾搭’奶茶小哥实非易事。”
他说我太容易代入了,我同样没再多说。
其间,我告诉他,当初他推荐的《刺客伍六七》已经下架了。我还没有看。
他还未适应国内的工作节奏和压力,如今再遭感情变故。我似有所感,却并未多言。
我向他说起去年上旬自己糟糕的状态,然后告诉他,我终于自恰了——工作也好,感情也罢。
我想借此告诉他,都会过去的——工作也好,感情也罢。但我并未明说,至于他听进几分,不求。
我问他还有没有在找房子。他说不找了,在家住挺好。
他问我有没有取得驾照。我答已不愿再考,就这样了。
临别,他称今日状态不佳,愿日后再约。
我只回,快走吧你。
我一边说着,一边退步拐进了商圈的人群中,并未目送他离去。
当日深夜,他再次为自己的不佳状态而抱歉,称已寻好医生,并重申了再约之意。
我答他,我的状态很好,只是餐厅并未选对口味。同时,祝他可以早日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