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义教之旅

去年的早些时候,我从校内自媒体的推文得知一个叫"灯塔计划"的公益组织,组织以一句"方向引领一生","生命影响生命"为宗旨,看完后,这两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起了自己选择师范专业的初衷,这个初衷也与乡村教育有关,是因为高中的某一天,我在中央电视看到了一个年轻的支教老师在支教地因意外不幸去世的公益广告。老师不在了,但是那里的孩子仍然深深地怀念她,镜头前的孩子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一个小小的种子也从此悄悄埋藏在我的心里,于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为了读师范专业,我放弃了另外两所非师范类,但是等级更好的院校,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现在的这所学校。

还记得两轮面试通过后,当我看到面试结果有我的名字的时候,高兴地发了个朋友圈。因为那一天我刚好被另外一个公益组织刷了,而且是过了一轮面试,参加了一次培训后。这种大起大落的心情让随后而来的喜悦成倍增长。喜悦过后便是几乎每周两天或是一天的培训,因为学校远,每次6点多就要起床去赶车。而后面的全天候,全封闭式的团培和集训更是让人觉得有点心累。不过也算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旁人也许会讶异才认识了几个小时,最后加起来不过是三天朝夕相处的陌生人,怎么愿意将自己内心里深藏的故事和秘密和大家分享。但现实就是那么地神奇,在导师的引导下,我们放下心防,和队友分享自己的种种经历和想法。印象最深的是feedback的环节,当时有一个队友的话直戳我的心窝,原话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一句,就是"愿你的善良有棱角"。那些话像是一面镜子般照射出一个真实的我。

经过团培和集训的我们形成一个14人的团队,由于有人受不了培训的频繁和下乡时间过长,选择中途退出,但所幸,剩下来的十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即便最后下乡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也没有一个人选择抛下团队。这是我下乡最美妙,也最宝贵的体验,我觉得非常幸运,也非常幸福,遇到了一群非常nice的伙伴。相识并不久,却默契得像老友。

"在这个城市,我和你相遇,为了共同的理想,走进美丽山区......走过千山和万水,走过困惑和迷茫,在这生命旅途中,曾经迷失了方向。"这是我们的塔歌,但也是我们下乡最真实的写照。没有抱着任何期待下乡,因为我知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在某个转角等着我。但到达支教学校,得知即将迎接我们的住宿条件时,我们都崩溃了。坐了8个多小时的车,到达学校已经5点多了,一身的疲倦却不能阻挡校长安排我们打扫一个空置了半年多,堆满尘垢,充满各种不知名的小动物,老鼠屎,甚至是马蜂窝的杂物房的命运,因为它即将要变成我们这一个月的住宿地,甚至连床都要自己组装。当时的我们内心一阵orz,相对无言,只能默默拿起扫把等清洁工具开始打扫。但打扫完毕后,我们还是不能忍受那间充满异味和马蜂窝的杂物房,于是我们想了很多种方案和校长协商,最终争取到了一间课室作为睡觉的地方,校长宿舍的厕所用来洗澡。还有一个最恶心的没有提到,当时学校的厕所脏得无法想象,两个厕坑都堆满了粪便,和日积月累沉积下来的污垢。

住宿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吃饭问题没有解决,因为那里煮饭是要烧柴的,而我们不会,而且每天都有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煮饭,导致第一个星期吃得比乞丐还惨。记得最夸张的一顿饭是用早上剩下的稀粥加水煮成的,再加一盘青菜,那天每个人下午都是饿着肚子的。后来帮我们煮饭的大叔回来了,情况就改善了很多,虽然也有试过一顿饭只有三盘通心菜,另外一顿饭只有油水煮粉条的经历,不过总体情况还是好了很多。但是负责人过来巡点时,看到我们每天的吃住情况,在全体例会feedback时,还是心疼得忍不住落泪,而且是一个成了家,三十多岁的老男人,真是让我们有点惊讶。而这时的我们经适应了眼下的条件,变得麻木了。但有一个困惑从一开始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萌芽,那就是:只有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才能算是义教吗?这个问题,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

适应了环境后,孩子们将我们的心逐一填满。从扫村宣传那一天起,我就感受到我们,即灯塔在村民和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为了报名,有些孩子的家长早早地打电话过来,想要报名。也有的怕我们扫不到她孙子同学的家,执着地要求亲自带我们前往,即便她不认识孩子的爷爷。

今日份回忆,未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义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