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正在成为超融合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超融合是一种IT基础架构构建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使用通用硬件,用软件定义来实现IT基础架构的各项服务,包括计算、存储、灾备、运维管理等,且这些服务都在统一的平台上。2013年,超融合概念首次在国内出现。随后的2016年,市场迎来“超融合元年”的创业浪潮;2019年,超融合开始落地到用户的具体场景。

2021年,超融合仍然是IT市场中的热点。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25%,处于成长期。2022年,中国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应用阶段,客户类型的变化、应用场景的丰富以及本土技术的发展,驱动供应商格局持续演变。

时间来到2023年,超融合的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的接受度都达到一个顶峰,新基建和边缘计算的兴起,给超融合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可以预见超融合市场的爆发期和飞速上升期即将到来。

中国市场进入主流应用阶段 国际厂商市场份额缩小

国际权威信息技术研究与咨询机构Gartner指出,在需求方面,中国的HCI市场已进入主流应用的早期阶段,中小型企业(SMB)和大型企业都将HCI作为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球市场14%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中国的超融合集成系统(HCIS)(一体机)市场预计将迎来相同甚至更高的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30亿美元。

在应用场景方面,Gartner认为超融合应用场景正在从通用场景和桌面云(VDI),扩展至混合云、云原生和边缘场景中,这也驱动超融合以及厂商向以下方向发展:除了计算和存储的核心能力之外,超融合还需具备包括容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和云管理在内的多种能力,以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支持关键任务工作负载,超融合厂商需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能力,并优化特定应用程序的性能,如 Oracle 和 SAP(HANA);边缘用例的丰富对超融合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更小的占地面积(两节点解决方案)、容器管理和扩展到公有云的能力。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超融合玩家不断涌现,加大了中国超融合市场竞争。然而,受国产化、自主创新等政策影响,VMware、Nutanix和Dell等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缩小,也为中国本土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空间。

本土厂商崛起 国产化是必由之路

的确,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全面推广的浪潮下,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超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纷纷考虑将超融合架构作为未来IT架构的主流形态。

特别是在国产化替代试点陆续铺开的背景下,超融合对信创数据中心和私有云的落地有重要意义。这个架构大幅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并缩短了产品成熟周期,让产品更快速地从可用变为好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中国超融合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从市场侧看,前有华为、新华三、浪潮等基础设施厂商受到持续关注,后有深信服、安超云等新生代超融合厂商强势崛起。

从需求侧看,金融、制造、医疗等高度依赖IT的行业,是采用超融合架构较多的行业。政府部门存在国产化替代的需求,使得超融合成为虚拟化的潜在替代品。

从技术侧看,作为底层基础架构,实现自主可控安全是必由之路,超融合既要满足特定行业的政策要求,更好地支持国产化应用,又要具备更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与更多第三方的系统集成,同时还要持续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现场服务能力。

以安超云为例,安超云一体机(ArcherOS HCl)是基于超融合技术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平台,支持标准X86服务器或国产芯片服务器,融合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安全资源等前沿技术为一体,并通过可视化的云管理平台进行集中化管理,提供丰富的业务资源管理特性。具有开箱即用、软硬件解耦、面向应用自动感知、支持混合业务负载与业务容灾与保护等特点。安超云提供了丰富的X86与国产化一体机,为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成本集约及易于安装维护的IT基础设施云平台,是云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的理想选择。

如今,超融合正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应用的拓展、技术的变革、市场的洗牌似乎在所难免。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超融合将成为一条新的路径。未来3-5年,超融合将真正成为市场主流,以应用为核心,企业级的、定制化、国产化的超融合将成为超融合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kaf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