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063 《效率脑科学》:职场身心俱疲的你,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用错了大脑

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周一早上?早晨 7 点半,匆匆早餐后去上班,满心希望新的一周有个好开始。但一进办公室就发现200 封电子邮件扑面而来,还有 50 多条来自公司聊天室的消息,还有几十条有关另外两个项目的提醒,焦虑感席卷而来。

卯足了劲儿,回复了半小时信息,却发现自己只回复了 20 封邮件,自己马上要交的创意方案,却丝毫没有进展,就在烦闷踌躇时,电脑屏幕又弹出会议提醒,半个小时后的项目回顾会上,你本想做个发言,可是还没来得及把资料查清楚,就在这时,老板的一条消息你还没有来得及读,却被自己无意间误删了……

就这样,一周就在在慌乱和惴惴不安中开始了。

我也时常发现自己深陷在上面的工作怪圈里,幸好我最近读完了一本新书——《效率脑科学》。这本书中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大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刷新了我的认知。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在于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供养了一个能耗巨大的大脑;另一方面,脑力也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如何有效使用大脑,直接决定了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效率脑科学》的英文名是“You Brain at Work”,直翻就是“工作中的大脑”,所以,这本书主要探讨我们工作场景中的大脑情况。

作者介绍

戴维•罗克,是英国神经领导学协会(NLI)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神经科学领导力专业博士。NLI的研究成果被4500多家公司跟随学习,《财富》Top100公司,超过一半都跟他们有合作。戴维·罗克跟神经科学家杰夫里•施瓦茨博士共同提出了“神经领导学”。

本书精华内容

1个重要的大脑区域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工作情境下,大脑思维过程主要是理解、决策、回忆、记忆和抑制。这些工作主要由大脑中一块叫“前额皮质”(Preforantal cortex)完成。

(注:有些书会把这块区域叫做:前额皮层,前额叶皮质,都是一个意思。)

前额皮质位于额头后方,是人类大脑在演化过程中最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区域,仅仅占大脑体积的4%左右,但是,我们平时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全都离不了它。

如果没有前额皮质,我们就没法设定目标,连想着“去商店买点牛奶”都做不到;也没法制订“怎么去买牛奶、再怎么回来”的计划。你也没法解决问题,比如在买牛奶的路上被车撞了,该怎么办;而且,你连创造力都失去了,再也不能创作故事、展望未来,跟别人讨论那些没有见过的事情,等等。总之,前额皮质是我们与这个世界进行互动的生物基础,是大脑的思考核心。

1个精妙的比喻

为了让不熟悉大脑工作的普通人,作者作了一个巧妙地比喻,把前额皮质想象成一个小剧院的舞台,剧院中的每个演员都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演员代表你关注的信息。有时,这些演员像正常演员一样从舞台的一侧入场。

理解:前额皮质需要创建代表新信息的图谱,并在新图谱与储存在大脑其他部分的现有图谱之间建立联系。这就像把演员放到舞台上,看看他们是否与在场观众有所联系。 决策:意味着要激活前额皮质中的多个图谱,并在这些图谱之间做出选择。这就像把多位观众放在舞台上,然后在他们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就像合唱团进行试唱一样。 回忆:需要对储存在记忆中的数十亿个图谱进行搜索,然后把其中合适的图谱带入前额皮质。 记忆:让图谱持续处于前额皮质的关注下,直到它嵌入长期记忆之中。 抑制:尝试不去激活某些图谱,就像阻止某些演员登台那样。

另外,前额皮质这个舞台还具有典型的局限性:高能耗、有限且挑剔。

4 幕为打工人贴身打造的剧情

为了便于理解脑科学的原理,作者将工作中典型场景,编成了4幕短剧,让我们明白工作中那些一筹莫展的项目,与他人沟通的困难,推动改变的僵局在大脑这个舞台中,是怎样发生的?又该如何破解?

第一幕:“问题与决策”,解密思维的基本原理。

第二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探讨情绪、动机以及它们对思维的影响。

第三幕:“与他人协作”,介绍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幕:“推动改变”,聚焦于如何改变他人。

全书用保罗和埃米利的职场故事展现了大脑遇到不同局面或者困境的反应机制,比如狂轰乱炸的电子邮件,会不玩的语音留言,看不完的文件,还差2小时就要交的报价单,在家办公时,吵闹的孩子们等等。并且带领我们透过这些场景,通过脑科学找到背后化解方法。

1个关键模型

在与人协作和推动改变的部分,作者重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关键的脑科学原理:大脑天然会接近奖赏,远离威胁。

基于“威胁”和“奖赏”,作者给出了一个SCARF模型:五个字母分别代表:地位感(status)、确定感(certainty)、自主感(autonomy)、连接感(relatedness)、公平感(fairness)。

简单而言,“奖赏”与这五种感受的强度正相关,而“威胁”则正好相反,与这五种感受的强度负相关。也就是说:地位感、确定感、自主感、连接感和公平感越强烈,大脑越是受到奖赏,反之则收到威胁信号。收到奖赏信号时,大脑开启“接近”状态,收到威胁信号时,大脑开启“远离“状态。

透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明白:

如果想要高效与他人协作,或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甚至改变他人,领导团队。那么我们要尽量让对方的SCARF五感提升,这样他们才能为你开启“接近”状态,才更有利于达成一致,或者被你影响。具体的机理,请大家有时间翻看原书,比如说给孩子以最大的自主性,赋予属下更高的信任度,让对话更加有对等感等,作者还提出了不少建议,比较直观,我在此摘录出来给大家分享:

1、一旦发现自己打算“教别人做事”,请立刻抑制住这种冲动;

2、想要推动别人改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别人自己产生洞察;

3、撕掉你心里给别人贴的“敌人”标签;

4、在工作场合公开肯定一个人,能够对这个人产生比较长久的激励效果;

5、允许团队成员弹性工作或者减少汇报频率,都能够提高其自主感,使其获得激励;

6、谦逊地面对下属,跟下属共同讨论工作计划等等。

结 语

《效率脑科学》一书用脑科学的原理,解释了前额皮质在思考过程的工作机制。用一个精妙的“舞台-演员”比喻让我们明白了前额皮质的诸多局限性,以及应该如何节约其有限的资源,从而高效地应对压力、解决问题。

全书通过4幕典型工作场景的呈现与复盘,将工作场景中的脑科学原理提炼出了一个关键的SCARF模型,重点提醒我们要在与沟通协作和领导他人时,注重提升对方对其地位感、确定感、自主感、连接感和公平感这五种感受的强度,这样才能让对方打开心扉,相向而行,并最终促成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063 《效率脑科学》:职场身心俱疲的你,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用错了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