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Shirota Yuri on Unsplash
我们都认可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育儿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但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点是,我们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充足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亲密依恋关系的基础,是他能够去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前提。
那什么才是孩子的安全感呢?
是妈妈么?我最早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觉得我自己对他来说很重要,我就是他安全感的大树。但是通过我这些时间跟他朝朝夕夕的相处发现,我太过高估了母亲的作用,高估了自己的作用,我只是他安全感的一个组成部分。
婴幼儿,特别是1岁之前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感来源于-----生活秩序的稳定。
1稳定的抚养人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稳定抚养人的最佳选择是妈妈,主要是因为孩子对妈妈更为熟悉,亲密关系有最早期的基础,母乳喂养又进一步增加了连接,妈妈成为稳定抚养人无缝对接,并且没有磨合期,毋庸置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稳定的抚养人不一定非要是妈妈不可,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真心关爱孩子的阿姨,只要能稳定长期对孩子进行照顾,形成长期的依恋关系,这个抚养人对孩子来说就是安全感的来源。孩子长大之后亲密依恋关系的形成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2稳定的日常作息
这就用到了宝宝满月之前的记录方式,记录他每天大概隔几个小时吃奶,几个小时要睡觉,每天大小便的情况,按照记录的情况摸索宝宝自身的作息规律。
比如小象象这样6个月左右的婴儿,每天白天一般要睡2-3觉,平均2-2.5个小时他就需要一次休息。这个休息可以是0.5小时的小憩,也可能是3个小时的长睡眠,就看宝宝自己的状态。察觉到他睡觉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安排他的游戏时间、户外时间,并且也能立刻抓住宝宝的需求。
母乳喂养的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按需喂养”,长辈们就会说,孩子什么想吃就什么时候吃,这种对“按需喂养”的解读其实是有误的。
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吃,就容易形成“零食奶”,孩子一直在吃不饱的但是又不饿的状态,这个状态对于宝宝早期的脑部发育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都知道婴幼儿脑部发育非常迅速,而脑部发育又需要提供充足的血液去输送养料。孩子每次进食需要身体的血液优先供给胃部去完成消化的任务,等胃部的压力减轻才会供给到身体其他部分。如果孩子一直断断续续在吃,血液总是优先供给给胃部,导致供给脑部的血液有限,从而影响早期大脑的飞速发展。
保持喂奶的节奏可以一方面可以慢慢养成孩子规律饮食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育。
3稳定的生活场景
生活场景的稳定不是说生活环境不要改变,而是活动区域有稳定的功能。
我最早是在一本如何设计育儿家庭功能区的书中,第一次了解到对孩子活动的区域进行规划和分割。书中介绍到孩子活动的区域要区分睡眠区、护理区、活动区、喂养区,对每个区域的设置进行一定的规划。
当然我一开始是不以为然的,很多家庭就是在一张床上同时实现孩子的喂养、睡眠、护理和日常活动的,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啊。
直到小象象开始爬行,我们给他买了爬行垫之后,我才开始有意识地对他的活动进行区域划分。比如他要玩的时候就放在爬行垫上,他困了就抱到床上睡,他吃辅食的时候就放在餐椅里,吃完立刻抱出来。
当我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孩子哭闹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抱到床上他也不会像之前一样到处打滚翻来翻去,而是看着我躺在他身边,吃两口很快就睡;抱到餐椅里坐好,他只要看到他的小碗,小嘴就开始呢喃;放在爬行垫上就很快开始自顾自玩起来了。
他就像开启了多种模式一样,在不同的场景之间无缝切换。带娃变得越来越有条不紊。这时我才意识到设置稳定的生活场景对他来说是多么有效而有意义的改变。
总体而言,婴幼儿的安全感并非只是和抚养人有关,而是一种生活秩序的稳定。我们可以想象婴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人类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星球,任何的不可摸索,未知和不确定性在我们看来是新奇,对孩子来说,每次都是世界秩序的重新排列。在未认识这个世界之前,孩子向往的是规律化、井然有序、可预测的生活。
每天在固定的区域和时间,用固定的方法做固定的事情,婴幼儿很快便能识别甚至预测要做的事情。他们非常喜欢这种规律的安排,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对于婴儿面对的这个茫然混乱的世界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END
往期推荐
什么是有效高质量的陪伴
那些“过度保护”的爸爸们
宝宝哄睡是一条漫漫长路
生孩子我后悔了么?
母乳喂养那些事儿
RECOMMEND
推荐关注公众号:小象妈妈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