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触发事件——《产品游戏化》读后1

前两天看了《产品游戏化》一书,有不少启发,分享几篇。

其实这本书还没上市,感谢中信赠送的审读版,也就是出版社内部自己印刷的,看着像书,但从技术角度而言其实是一本印刷品,差不多如下图吧。

书内提到了人的行为,有4种触发事件,是一个很棒的梳理。

我们先复习一下 B = MAT 这个公式。

行为behaviour =

动力motivation * 能力ability * 触发器trigger

要发生一个行为,需要三者同时满足。这个公式在产品设计和用户运营领域都可以有很好的应用,而《产品游戏化》告诉大家,T有四种。

内部触发事件

用户内在的情感、冲动或者渴望触发,比如饥饿、孤独、激动、期待、期待、好奇、无聊等。

你饿了就会打开饿了么,无聊了有可能刷抖音,看到特别的场面就想拍短视频……

一个产品能和用户的内在触发事件关联起来,并且成为该场景下的“第一提及”,需要对用户需求有比较深层的理解,要到情绪与感受、甚至人性与价值观层面。

条件性触发事件

也是内部触发,但需要条件,用户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转变、惯例,比如睡醒起床,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和家人一起吃饭等。

你下班准备走了,就可能打开百度地图(自驾),也可能是滴滴(打车),早上出门前,看一下墨迹天气……

这种触发,需要借力场景和环境,这背后靠的是对用户工作生活场景的深度理解,逐步建立绑定。

外部触发事件

这是一些提醒用户去做某些事的线索,比如收到各种通知,看到门边的鞋子、办公桌边的便签贴等。

各种push、短信啥的都算,不用多说了。

外部触发事件往往在短期内提升数据的效果很好,但长期还是要靠上面两种偏内部的触发事件。

粘性触发事件

这是用户与产品产生了链接以后,产生的受到外部反馈支撑的内部冲动,简言之,是由外变内的触发,比如各种App里可能存在的未读消息,在某游戏里不断提升的某些数值,参加了一个30天打卡社群等。

这种触发也很牛逼,是让用户逐步对你的产品“上瘾”,从而在脑中自己设置了一个提醒,定期触发。

PS:本书内容倒也不新,明显是把很多已有方法论做了个综合,里面可以看到游戏化设计、设计思维、精益创业等很多方法论的幽灵。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种触发事件——《产品游戏化》读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