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记(10)----不容易合作的新客户,才是常态。

创业记(10)----不容易合作的新客户,才是常态。天下好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销售方法,不同行业,不同的客户对象,也是需要不同的人来合作。不管当年是做软件外包销售,还是现在的文化活动的销售,我都不觉得我是个聪明的业务员,话语表达有些还会磕巴,机灵应对方面也有些不足,也不喜欢应酬。但之前的运气都还不错。我现在都还记得N年前是怎样签下第一个软件外包业务项目的,坐在我对面的甲方代表是位海归,计算机系的,人高马大,对我这个技术外行的业务员挑剔的不行,我都只有挨听的份儿。有次我听对方需要一份银行+商城移动的解决方案,我就傻斧斧地找来10家银行10商城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可取之处进行汇总,再画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最后竟然成功地合作了。但在文化活动,这一方法并不凑效,因为文化活动更像是个服务,不是产品。文化活动的招展和招募这两块,我自己都晕了两三年,都不知道这类活动到底是靠什么赢利模式?直到反复听了吴军的《谷歌方法论》和刘润的《商业洞察力》之后,才有所领悟。吴军提到一个“数量级”的概念,在招商能力需要长时间培养的过程,先把难度稍低的招募数量级做上去,1,10,100,1000,。。。这之间的差就是数量级的差别;刘润提到“增强回路”的概念,先把活动质量做好,才能吸引住更多的人数;更多的人数,也就更能选拔出优秀的赛手;优秀的选手越多,整个活动的质量就会越多;活动质量越高,吸引赞助商参与的能力就会越强,就如电磁线路,一圈圈增强。现在回看深马活动,早几年最初也是惨淡经营,但挺过了死亡期,就成了深圳活动的一个大品牌。-----一句话,你若盛开,蜂蝶自来,先努力把自己的花养好,才是最根本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记(10)----不容易合作的新客户,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