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终于不那么迷茫了,你呢?

图片发自App

距离上一次写文章,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个月。如今,我想回来了,重新回到文字的世界,一个真正容得下“我”的世界。

过去的三个月里,发生了很多事,我也曾在备忘录里记下很多值得一写的题目,无数次打开文档,敲下几行文字,却始终没能敲下一篇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文章。

从初一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个日记本到现在,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写字。无论是写日记,还是为他人写稿,还是沉浸在书的世界,写下一些零散的读书笔记,我一直在跟文字打交道。是的,在那些晦暗的孤独的日子里,是文字拯救了我。

如今,我的生活不再那么晦暗了,也不再那么孤独了。倒不是说有多么光明的未来在等着我,或者我已经谋划好了一切,而仅仅是因为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仿若多了一份沉静和淡定。

一定程度上,我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好,甚至比几年前预测的还要差,可是我的内心环境,也就是心态,的确好了很多。这倒不是说我成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跟打了鸡血一般,可以不顾一切、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相反,在内心深处,我依旧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跟作家毛姆、哲学家叔本华一样。但悲观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消极度日,只是比起盲目的自信、绝对的乐观,我更愿意保持一份清醒。在这样一份带有悲观意味的清醒中,我也可以像毛姆、叔本华一样,去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况且,他们二人都做得很好。所以,我更加有信心,循着这条清醒透彻的处世之道,也可以活出真我。

九月,回到学校,身边的同学莫不是忙着考研究生、公务员以及各类证书,就是在忙着找工作。走在人群中,看着那些忙碌奔波的身影,我也会惶惑,仿佛每个人都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那我要去做些什么呢?

临近毕业,我既不想考研,也不想做公务员,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工作。可是学校还有一些没有结束的专业课,我尚且不能完全脱身。每天,依旧会去上课,但依旧不会认真听;没课时,也会去图书馆待上几个小时。看到那些为了考研认真背书的身影,也会觉得惭愧。毕竟,他们的付出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个可检验的尺度。而我仅仅是看一些闲书,跟专业与就业都无关,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可也恰恰是这些所谓的“闲书”,陪伴了我整个大学四年,若没有它们,那些枯燥的专业课程一定会压垮我,压垮那个心中有梦的我,把我变成一个麻木度日的、随波逐流的、不懂思考的、没有自我的简单生物,成为毛姆笔下那种按照本能活着的生物。

如今,我依旧会焦虑、彷徨,但读了那么多书,经历了那些痛苦的挣扎之后,我终于还是成长了。这种成长,跟专业知识无关,而仅仅是人格的成长。而这也是大学四年,我最宝贵的收获。很遗憾,这些并非是大学老师教给我的,也不是什么鸡汤文、励志导师教给我的。但也很庆幸,在将要离开大学之前,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也还有这些东西,令我骄傲、感动,珍视一生、坚守一生。

大四的我,将要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学校,没有什么实际的技术,专业知识也学得不扎实,社会实践也少得可怜,没有什么特别的荣誉。可就是这个家庭普通,长相普通,成绩普通,智商普通、情商普通的青年人,依旧不惧怕未来。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去做些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想做些什么,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去尝试,去探寻。我也相信,自己终究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或者没那么讨厌的。其实,我的终极理想是不工作,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我也明白,人活着,就必然有所承担、有所追求。我不会那么执着的去追求一种必然的生活了,我会有一个方向,也会向往够不到的天空。我会以“飞翔的”姿态生活,但即使够不到天空,也能安然生活于苍穹之下了。

生活嘛,偶尔依旧会困顿、痛苦,但我有自己的化解之道。在此,也送给每一个愿意用心生活的人,那就是读书与思考。

如果20多岁的时候,可以不那么迷茫、焦虑,那20岁之后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幸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近毕业,终于不那么迷茫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