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宋代还有两首极妙的中秋词


又是一年中秋到,且和国庆重叠,微信朋友圈里全是“中秋、国庆双节快乐”的祝词,可惜今天是个阴天,无缘看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素月清辉,甚是遗憾。好在有那么多写中秋的诗词相伴,也算是一件美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360百科图片  

1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在古代写中秋的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原因应为在这首词的下阙里,苏轼以他特有的旷达,给无数饱受思乡、思亲之苦的人们以莫大的精神慰藉,是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和苏辙不就一个在山东密州做官,一个在江苏徐州任职吗?想见一面,难了去了。在中秋之夜,月圆人不圆,这是多少人的憾恨呀!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人生有多少不得已呀!惟有祝愿各自健康,各自安好,各自快乐,天各一方的亲人,共有的惟有那轮可爱的月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永不过时的美好祝愿!

苏轼在词的小序里说自己“欢饮达旦,大醉”,其实此时苏轼的内心非常苦闷。苏轼是因为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不能在朝廷中枢安心做官才请求外放的。先是到杭州,杭州比较富庶,和长官的关系比较好,苏轼过得还比较开心;到密州就不一样了,密州很是贫瘠,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词的上阙里说:“我欲乘风归去”,到哪里去,到月宫里去,那里没有束缚牵绊,自由自在,其实苏轼是有退隐的想法,可是能退吗?就此归隐,何曾甘心,所以才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还是继续做官吧。

有文献资料说,宋神宗读了苏轼的中秋词,说了一句话:"苏轼终是爱君"。宋神宗还真是苏轼的知音,读懂了苏轼的弦外之音。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说:

“”苏轼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苏轼《念奴娇·中秋》:360百科图片  

2 苏轼《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已被“乌台诗案”折磨得七荤八素,以戴罪之身被安置到了黄州。这个时候,尽管他对“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伟业依然仰慕,但更多的是用老庄和佛教思想化解心头的苦闷,他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来安慰自己。

在这首《念奴娇 · 中秋》词中,词境浩渺清冷。长空万里,没有丝毫云影,整个世界都像被清冷的月光浸过一样,月宫中也是一个清凉世界,那些仙女们乘着鸾鸟飞舞,从月宫中眺望人间,人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历历在目。

词人在月亮的清辉中一个人饮酒、唱歌、起舞,陪伴自己的只有空中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好不孤单!他想乘风到月宫里去,在那水晶一样的宫殿里,没有尘世的污浊和烦恼,他可以陶醉在一片横笛声中,把横笛吹断都没有关系。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360百科图片  

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袁行霈先生曾经说,从苏东坡到辛弃疾,这其间有一个伟大的桥梁式的人物,就是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生活在南宋初年。张孝祥是著名的主战派官员,当年他以“状元”的身份考中进士,打破了秦桧给自己孙子谋取"状元”的计划,和秦桧结下了梁子,并且上书替岳飞鸣冤叫屈,遭秦桧及其党羽的忌恨。所以在他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张孝祥几番起落,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到最后,在政敌的攻击下黯然离开官场。

张孝祥的词大多感情直露,慷慨激昂。《念奴娇·过洞庭》是张孝祥词里风格比较独特的作品,显得比较含蓄蕴藉。这首词写于1166年,此时张孝祥辞去了官职,由任职之地桂林返还自己的家乡,途径湖南岳阳。

词人看到了中秋之际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景象,说自己的内心就和这“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月下乾坤一样澄明清澈。在三万顷明净如镜的湖面上,只有自己的一叶扁舟,显得是那样渺小和孤单,但自己已融入这个光明澄澈的世界之中,其中的妙处只有自己知道,其他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在下阙里,张孝祥说自己“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他的人格就像中秋的明月一样,就像冰雪一样,高洁纯净。但正是因为过于高洁,才不容于官场,落了个“短发萧骚襟袖冷”的结局。

尽管如此,词人毫无落寞之感,他说在这个万家庆团圆的中秋之夜,他驾着一叶扁舟,稳稳当当地泛舟沧海,他想用北斗那个大勺子挹西江里的水,和天地万物对饮,他扣舷独啸,豪情万丈。

这是何等的胸襟、气魄和格局,把人世间的一切龌龊踩在脚下。

清代的王闿运在《湘绮楼词选》里说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结语

以上三首词是古典中秋词的精品,词中有令人感动的美好祝愿,更有苏轼和辛弃疾两位文化精英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心路历程、人格、思想、胸襟尽显其中,非常耐人寻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宋代还有两首极妙的中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