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说明
这本书来自于我在美国各地所发表的演讲。在演讲前,首先我会尽可能早地到达要参观的城镇,以便走访邮政局长、理发师、旅店老板、校长和牧师,接着走进一些工厂和商店,与人们交谈,进一步了解这个城镇的具体情况——它的历史、机遇和曾有过的失败——我必须说,每个城镇都有失败之处。之后我再去讲演,与人们一起就当地的话题进行探讨。正如本书中一贯的思想:在我们的国家,每个人借助自己的才能、激情和人脉,都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
推荐序I 康威尔是什么人?
拉塞尔·H.康威尔所做的演讲风靡了整个美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它的喜爱与日俱增,它的价值也日益被重视。人们把它印制成书,所以它又将拥有成千上万个寻求致富之路的读者。
与这些钻石同样可贵的是,书中一个关于“宝石大师”毕生工作的迷人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一天中能有何种作为,一生对于世界又将创造何种价值,从而充分说明人所具有的最根本的原动力。
在费城的三十年里我一直是作者的邻居和挚友,坦白说,高大、英气的拉塞尔·H.康威尔称得上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头号公民,是该州700万人的“大哥”。
在事业开始之初,他在“市政工程董事会”看到《新约》寓言中这样一段真实而又震撼人心的话语:“假如你仅仅是一粒芥子,只要你不失去信念,那么没有你不可能做到的事。就好像你对大山说,‘搬到那边去’,它就真的搬走一样。”
康威尔做过校长、律师、牧师、组织者、思想家、作家、讲演家、教育家、外交官和领导,以其巨大的成就闻名于世。他虽已逝世,但其美好的品德永存。
他的思想、理想以及对工作的热情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表现出一个才能不凡的人的极大活力,而这样的书正是每个年轻人所喜爱的。
罗伯特·沙克尔顿 1915年
推荐序II 世界上最精彩的演讲
总体而论,康威尔精彩生活中最杰出的就是其“钻石之地”的演讲,无论是演讲本身、场次、给人的巨大鼓舞还是他从中获得的赢利,以及这些钱的用途。围绕“钻石之地”所产生的一切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都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显示了康威尔博士的个性、理想和能力。
这个演讲体现了康威尔博士的活力、热情与智慧,也反映出他的远大理想:人人都有可能成功。“钻石之地”演讲举办了5000多场,听众有增无减。
康威尔在年轻的时候,曾有过一段痛苦的经历。一天晚上他向我谈起这些往事,忆起遥远的过去,他的声音越来越低。他说在耶鲁大学求学的那段日子,因为没有钱上大学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为了挣到更多钱他忍受了巨大羞辱。之所以痛苦并不是因为工作的艰苦,康威尔一直甘愿做艰苦的工作。也不是因为贫穷和困难,困难可以克服,他也乐观对待贫穷。让他难以忍受的痛苦是人身羞辱,甚至在过了半个多世纪后,回忆起那些羞辱他仍然感到痛苦,然而这些羞辱却促使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那时就决定,”他说,“只要能让年轻人上大学更容易一些,无论做什么我都愿意。”
于是从很多年前,他便开始把从“钻石之地”演讲中挣来的每一元钱都投入到这个明确的目标当中。他有一份所谓的“等候名单”,对于这份名单中的人他了解的很少,因为他很忙,无法亲自去做大量调查。大部分的名字都是由大学校长提供的,他们清楚本校有哪些学生需要得到帮助。
我请他讲这事时,他说,“我演讲完了得到支票的每个夜晚,都会在旅店的房间里坐下来(多么孤独的情景,简直成了工具),扣除工作实际需要的开支后,将余额开支票寄给名单上的某个青年。我总是另附上一封建议和鼓励信,希望可以帮到这个青年,并告诉他只需对自己负责就可以了,不必对我个人尽责,这也是我自己努力让每个青年认识到的。我对他们说,我希望今后大家比我做得更多。别觉得我提出的建议多,”他面带微笑补充道,“我只是一心让他们知道有个朋友正在极力帮助他们。”
他说这话时面露欣喜之色:“这事真有魅力!就像是一次冒险!信一寄出,我就将那个名字从名单上划掉,然后着手准备帮助下一个人!”
稍停片刻后他又说:“我并不想给任何青年寄去足够的钱,帮他承担全部费用,而只是不想让他承受痛苦,因而每一张支票对他们的帮助有限。再者,”他最后说,“我也不想让他们完全依赖我!”
康威尔告诉我,他并不期望从帮助青年人这件毕生需要进行的事中得到任何回报,因为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观察和思考,以及读写信件。“不过主要原因,”他继续说,“是我不希望让他们心里有对谁负有责任的想法。”
我指出这无疑是把面包丢到河水里,是有去无回(面包丢到河水里,喻指真心行善不望回报)的例子。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当一个人年纪大了,他就会为做过某件事而感到满足。他觉得面包在自己付出的过程中已经收回来了。”
他的秘书告诉我,在最近一次经过明尼苏达州的途中,康威尔碰见一件令其感到不安的事,火车上有位通过“钻石之地”得到帮助的男青年认出康威尔来,发现他真的是康威尔博士后,还热切地把妻子也叫来对康威尔给予的资助千恩万谢。这对夫妻激动不已,弄得康威尔博士有些无可奈何。
用高尚的康威尔博士本人的话说,这个演讲意在帮助“每个怀有崇高意愿并决心从事有益而光荣的职业之男女”,这是一个帮助他人的演讲。这个演讲用康威尔的声音、表情和举止表达出来,更是充满魅力。而演讲本身又是多么朴素、真诚!
他的演讲富有灵感、令人深思和深受启发。他要去数千个地方演讲,并根据当地情况做出调整,不过出发点是一致的。许多人即使已经知道讲的是老故事,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去听康威尔的演讲。康威尔不无风趣地说,有些人已经听过20次他的演讲了!
演讲开始时康威尔讲了一个故事,那是他与一个老阿拉伯人一起去尼尼微时听到的。听他讲述时,你仿佛在听那个老阿拉伯人口述一般,似乎可以看到那荒芜的沙漠和摇晃的棕榈树。他的声音如此从容自然,以十分平常的口气将故事娓娓道来,然而整个场景却马上在人们的头脑中浮现出来!听众似乎着了什么魔似的,急于想听下去,随他一同欢乐或一同沉寂。他具有一种控制力,而这是演讲家必不可少的才能。
人们会一次又一次去听他的演讲,这是对康威尔最好的奖赏。最近我听过他在自己的教堂里做这个演讲,人们大概会认为那已是老生常谈,大概只有几个忠诚的听众才会去听。但事实表明,他的听众都很忠诚,因为听众很多,巨大的教堂里几乎座无虚席。需要补充一点,尽管是在他自己的教堂里演讲,但并非是免费的,每个人都要支付不菲的门票费——入场费总是能检验出人们听演讲的真心。大家被这样一股潮流感染,好像无论是演讲者还是演讲本身都让他们感兴趣。虽然演讲记录阅读起来也相当好,但只有亲耳聆听过康威尔本人生动的讲演,你才会明白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那天晚上,康威尔像多年前的首次演讲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演讲,不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随着演讲的深入,虽然演讲内容同多年前的一样,但听众们仍像每一次听演讲那样发出阵阵笑声。尽管他极力带领大家忆起往事,但为了演讲的生动活泼,也需要引入新的事物,因此他不时举出一些最新近的例子,比如汽车这一当时是新生事物。
最近我又听了他的第5124场演讲。这数字真让人难以置信,5124场!我注意到这次是在一个较偏远的地方举行演讲,那儿很难有较多的听众,我不能预测会有多少人去听,他们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象。于是我去听了这场演讲,那里离我暂住的地方仅几英里远。由于道路较隐蔽,因此我猜想听众可能寥寥无几,但当我到达时才发现那座他将发表演讲的、可以容纳830人的教堂已全部坐满,并且后面还站了不少人,甚至有许多人是从数英里之外赶来的。如果说是因为广告宣传的作用,而实际上这个演讲根本没有做任何宣传。仅仅是人们相互询问:“你不去听康威尔博士的演讲吗?”于是演讲的消息便传遍四方。
当时那些听众是如此着迷,在整个演讲中他们都热切地回应着康威尔。他们不仅觉得在这样一个岔路旁的教堂里能听到这样一场精彩成功的演讲本身就值得自豪、开心,我还了解到每个听者都受到了演讲的激励,决心要为自己和他人做点什么,而他们当中不少人将付诸行动。人们不止一次感叹康威尔是如此富有影响力。
他又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尽管年事已高,又患有病痛,但他并不缩减演讲的时间,即只演讲一小时或勉强坚持一个半小时。当康威尔看到他的演讲使人们入迷、受到鼓舞时,他会忘了病痛、时间,忘了现在已是深夜,忘了他还要长途跋涉赶回家,而是慷慨大方地一讲就是两个小时!但这并不能让听众满足,人们都希望能再听他讲两个小时。
他的谈吐轻松自然,很容易引人共鸣。他的演讲亲切、沉着、幽默,不时说些轻松的玩笑,但这并不会使听众忘记他一直都是一个无比认真的人。他们要么一同欢笑,要么全神贯注、鸦雀无声。听众的表情十分一致,或严肃,或惊奇,或觉得有趣,或下定决心。康威尔时而冷静,时而充满激情,让人感到他就是这样一个既认真又热情的男人;当讲到一些滑稽的事情时,他会发出一种克制的笑声,这是他对事件本身温和地表示欣赏,不会让人觉得他是在为自己的幽默发笑,而是因与大家共同分享这趣事而发笑。
从这个演讲中获得的启示,让许多人获得了成功。你会经常听到一些受到康威尔的启示而获得成功的故事,但并不仅仅只是这样一些。最近康威尔博士就亲口说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个农民小伙子,他经过长途跋涉来听康威尔博士的演讲。后来这个男孩(现在已是个大男人)写信告诉康威尔,在回家的路上他深入思考了如何发展自己这件事情,还没回到家里他便听说某所乡村小学需要一名教师。他明白自己尚不能胜任教书这一职位,不过他有信心可以通过学习胜任这份工作,于是他勇敢地去申请了这个工作。凭着真诚他得到了一个临时职位,白天教书,业余时间努力地工作、学习,几个月后他便转正,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如今,”康威尔突然说(博士喜欢忽略掉中间过程,只谈事情重要的开端及满意的结果),“那个年轻人已成为一位大学校长了。”
最近,一位女士来找康威尔博士说,她的丈夫曾经收入可观并且声名显赫,但在花钱方面过于慷慨大方,以致经常生活拮据。后来他们花了几百美元买下了一块小农场作为乡下的住处。她听过演讲后曾自嘲:“这个地方是什么‘钻石之地’? ”不过后来她在那块地上发现了异常优质的泉水,这在买它时根本是不知道的。康威尔的演讲使她受到巨大鼓舞,因此她把水拿去分析,发现它纯洁无比,便开始将泉水装瓶,标上商品名作为特种泉水出售。她现在正赚钱呢。此外,冬季她还从池子里切割出纯冰拿来销售,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听了康威尔的“钻石之地”!
从这个演讲中,康威尔一共挣了几百万美元。这很让人惊愕,但当了解到他这一生做了哪些善事时,你会更加惊愕,因为他挣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康威尔通过这些演讲给人以鼓舞和激励,当你认识到精神上的帮助远远大于直接用钱所给予的帮助时,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言谈中你都会对他大加称赞。他总是希望帮助那些精神不振、生活消沉的人,主张人们应该不断尝试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去年,即1914年,他以及他的工作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由于这个独特的演讲即将进行到第5000场,因此朋友们计划庆祝一下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演讲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数字。康威尔博士在费城的音乐学院举行了这场演讲,当时不仅校内有许多听众,而且校外的街上也挤满了人。第5000场演讲的收入总计超过9000美元。
在他的家乡,康威尔博士不但受到了大量热切听众的欢迎,也受到了负责这次庆祝活动的本地委员会以及全国委员会的尊敬,全国委员会的成员中有9位州长,从这一事实即可看出,康威尔博士凭其所做的一切赢得了举国上下的喜爱,最让康威尔感到荣幸的是宾夕法尼亚州州长的到场,并亲自授予他一把“自由州民权”的钥匙。
是的,这个70多岁的人赢得了“自由州民权”的荣誉。“自由州民权”颁发给这个乐于助人的人,这个关于成功信念的杰出代表,他为了人们的自由、改良、解放和发展完成了惊人非凡的工作!
罗伯特·沙克尔顿
[插图]
有的人总是在向往远方,认为从远方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和成功。这些人其实忽略了身边唾手可得的资源,如果他们愿意关注一下已有的东西,就会发现“钻石就在自家后院”。
[插图]
生活中,很多人自以为对自己的生活已经了解得足够清楚,认为自己的人生无法改变,于是他们放弃了学习,每日得过且过。而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些成功的人还在一点点地充实自己,以便让自己走得更远。
[插图]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生活富足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有一项显著的特征:敢于冒险。当穷人和富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穷人往往都是那个等待机遇来眷顾他的人,而富人就会冒险先跑一步,主动抓住机遇。
[插图]
人们常说:富人相信“我创造生活”,穷人相信“生活掉落在我身上”。这话可能有一定道理:没有行动的梦想就是空想,而到最后也只能落空,依然归于平庸的生活。
第一章 在哪里能找到钻石——有钱人对自身资源敏感,穷人总是梦想远方
[插图]
很多年前,我同一队英国旅行者沿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顺流而下。我们在巴格达雇了一个富有经验的阿拉伯老向导,这个向导在某些精神特征上与我们很相似:他认为自己不仅有责任带领我们沿河而下——这是他应做的事,因为我们付了他报酬——而且还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让我们开心,这些故事有古代的和现代的,有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这些故事多数我已经忘记,也不感觉可惜,不过有一个故事让我永远难忘。
老向导拉着缰绳牵引我的骆驼沿那条古老的河流向前走去,不停地讲着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我都听得厌烦了,不想再听他讲那些枯燥的故事。于是老向导发脾气了,不过我没生气。我记得他脱下头上的土耳其帽用力挥舞着,以引起我的注意。我从眼角瞥见他这样,就下定决心不看他,担心他又会借此再讲一个故事。但我的内心不够坚定,最终还是又看了他一下,结果他真的又讲起一个故事来。
他说:“我现在讲一个只给特殊朋友听的故事。”当他强调“特殊朋友”时我便倾听起来,事后我为自己这样做感到高兴。我真的由衷地感激他,因为有1674名年轻人正是受着这个演讲的鼓舞而念完大学,他们也为我当时听了那个故事而高兴。
老向导告诉我,从前离印度河不远住着一个年老的波斯人,名叫阿里·哈菲德。阿里·哈菲德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其中有果园、谷地和花园。他靠吃利息也能挣到钱,维持自己富足的生活,这是一个富有的人,他也因富有而感觉满足。一天,有个年高德劭的佛教僧人拜访了这个波斯农夫,这个僧人算得上东方的一位贤明之士。他在炉火旁坐下,为这个年老的农夫解说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他说创始之初这个世界只是一团浓雾,佛把手伸入雾中,开始时慢慢转动,然后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把浓雾旋转成一个实心火球。火球旋转着在宇宙中穿梭,一路燃烧着穿过其他浓雾,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的湿气开始浓缩,最后以大雨的形式浇灌在这个火球酷热的表面上,火球的外部因而冷却。而内部的火焰喷发而出,很快形成了我们这个美妙世界里的一座座巨峰大山、山谷、平原和大草原。假如内在的熔岩喷出后很快冷却,它就变成了花岗石;假如冷却的速度慢一些就变成了铜,再慢一些就变成了银,再慢一些就变成了金,而最慢的就变成了美妙的钻石。
老僧人说道:“钻石是阳光凝结后掉下的物质。”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从科学的角度讲,钻石的确来自太阳上的碳素沉积物。老僧人对阿里·哈菲德说,如果他有一粒拇指般大的钻石就可以买下整个县,如果有一矿山钻石就可以凭这巨大财富让自己的孩子个个登上宝座。
阿里·哈菲德听了关于钻石的情况后,立刻明白了钻石的价值,于是这一天睡觉时,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贫穷的,虽然他实际上并没失去什么。之所以感到贫穷是因为他不满足,而之所以不满足是因为他害怕自己贫穷。于是他说:“我想要弄一矿山钻石。”他为此彻夜难眠了。
次日一大早他就去找僧人。顺便说一句,凭着经验我知道僧人一大早被弄醒是非常生气的。阿里·哈菲德把老僧人从梦中用力摇醒,问道:
“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钻石?”
“钻石?你要钻石干啥?”
“唉,我想变得非常非常富有。”
“嗯,那么,去寻找它们吧。你只需去寻找,你就会得到它们。”
“可我不知道去哪里寻找。”
“哦,如果你能找到一条穿过白色沙滩和高山的河流,你就会在那些沙滩里找到钻石的。”
阿里·哈菲德有点不相信:“我觉得根本没有这样的河流。”
可是僧人却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嗯,有的,有很多。你只需去寻找,然后就会找到它们。”
阿里·哈菲德说:“我愿意去。”
于是他卖掉农场,带上钱,把家人托付给一个邻居,寻找钻石去了。他从月亮山脉(鲁文佐里山脉位于东非高原,有时被叫作“月亮山脉”)出发(我认为这很正确),进入巴勒斯坦,又流浪到欧洲,最后他把所有钱花光了,变得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他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湾岸边,忽然看到一股巨浪卷入赫拉克勒斯墩中间,这个贫穷痛苦、备受折磨、奄奄一息的人抵挡不住那股极大诱惑,纵身跳入翻滚的浪潮中,终结了自己的痛苦,并且从此再没出现。
老向导讲完这个极其悲哀的故事后,拉住我骑着的骆驼,回去把另一只骆驼上的行李固定好,我则趁机思考他讲的故事。我问自己:“为啥他只把这个故事讲给‘特殊朋友’听?”这个故事没有开头、没有过程,也没有结局,似乎什么也没有。主人公一开始就死了,我还从未听过这样的故事呢,这是我读到的第一个这样的故事。只听到故事的一章,主人公就死了。
结果老向导回来后拿起骆驼的缰绳,继续讲故事的第二章,就好像根本没有中断过。他说买下阿里·哈菲德农场的那个男人一天把骆驼牵到花园去饮水,就在骆驼把鼻子伸入园中的浅溪里时,那个男人注意到小溪的白沙滩里闪现出一种奇异的、耀眼的光。好奇之下,他捡起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这块石头如此迷人,驱使他把它装进口袋里带回家,并且放到火炉的壁炉架上作为装饰品,这以后就把它全忘了。
几天后那位老僧人又来走访阿里·哈菲德农场,他一打开客厅的门,就看见壁炉架上闪耀着光的那块石头,急忙冲上去,大声叫道:“这不是一块钻石吗?阿里·哈菲德回来没有?”“哦,没有,阿里·哈菲德还没有回来,那也不是钻石。那不过是我们在花园里发现的一块石头。”“可是,”老僧人肯定地说,“我一看见它就知道它是钻石。看看那闪耀的光吧,我能肯定这是一块钻石!”
接着他们一起冲进那个老花园,用手刨开白沙子。瞧呀!又出现了一些更美丽、更贵重的宝石。“于是,”向导对我说(朋友们,历史上确有其事),“他们发现了整个人类历史上一流的戈尔康达[插图]金刚石矿,它甚至胜过了金伯利矿。英国和俄国王冠宝石用的世上最大的科依诺尔钻石[插图]和沃罗弗钻石,即来自于此矿。”
这个老阿拉伯向导讲述完故事的第二章后,取下头上的土耳其帽又挥舞起来,以便让我注意到故事的寓意。这是那些阿拉伯向导的习惯,他们希望自己所讲的故事包含深刻寓意,虽然它们并非总是如此。他一边挥舞帽子一边对我说:“假如阿里·哈菲德不出去,在自己地窖里、麦地下面或花园中挖掘,那么他就会找到‘钻石之地’,也不会陷入悲惨处境,忍饥挨饿,最终自杀在异国他乡。因为那古老农场的每一片土地都藏着至宝,甚至每挖一下,都可以发现用于装饰君主王冠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