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的传说

大唐贞观时期,吏治整顿力度很大。很多当官的都或多或少曾被惩戒,甚至有的在整治之中被砍了头。

但是,众多官员之中有一人与众不同,他如不倒翁般,始终立于不倒之境。这位“不倒翁”就是子虚州刺史何曾有。

何刺史生于大富之家,刚过弱冠之年就因贤名被举荐做了县令,五年后便升做幽云州长史,又过几年便升做子虚州刺史。

有一年,太宗皇帝大张旗鼓地评比各州吏治,评选工作跨时五、六、七三个月,以各州官吏违法案件多少为主要标准。一时间,天下州郡严肃官吏队伍,广施德仁政策,力求官廉民安上下稳定。而何曾有刺史除一般性治官安民政策之外,暗暗颁行一条案件仲裁政策。凡有案件,先行调解,有官犯律先行教化、惩戒,于当事双方调解,绝不死板地依律惩处。对于官员贪污的,补齐贪数再交出双倍保证金,任期满了无再犯的如数奉还;对于鱼肉百姓私增劳役的,罚亲身服役与民同劳;对于勾结奸商巧取豪夺的,没收产业扣俸一年,任期满无再犯的归还扣俸......总之,除少数罪无可恕的恶官外,严,何刺史多采取较为温和手段进行惩治,绝不轻易上刑立案。如此以来,天下各州唯子虚州的案件最少,各州均无法望其项背。

太宗皇帝大殿之上问何刺史:“爱卿何以治吏?”

何刺史答:“禀陛下,严刑峻法不足惧,过而能改真贤能。”

太宗皇帝:“哈哈哈,何爱卿高见!”

太宗崩,高宗继位。高宗发现天下各州官员风气不正,着手严肃官风,整治贪官污吏。高宗把各州府治吏力度做为官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此时,何曾有已官居京兆府尹。

为积极响应皇帝号召,何曾有一改一贯的和风细雨和循循善诱,以雷霆手段查办各类犯律官吏,一年下来,京兆府查办的官吏犯律案件跃居天下各州府之首。

高宗单独召见说:“老爱卿治下,一应奸邪无所遁形!哈哈哈”

何曾有赶紧跪拜说:“老臣只是谨遵陛下旨意,不敢稍有懈怠!”

高宗说:“老爱卿,不亏为国之柱石、群臣楷模!”

何曾有战栗着说:“微臣愧不敢当!”

后,高宗又对何曾有公开褒奖,大加赏赐。

何曾有的独子得知老爹又受皇上奖赏十分自豪,对自家老爹的为官之道十分钦佩。晚间爷俩小酌,忍不住问:“父亲,儿有一事不明,您的治下,何以前几年先皇在世时案件最少,而今却立案最多呢?”

何曾有一本正经地说:“儿啊,当年为父所在之州官员数量少,且惩治不是目的,善用才是目的。”说到这儿,何曾有向儿子一招手,左右瞥了一下接着微笑着低声说:“所谓惩教使其改过,不过是个幌子,哪有猫不偷腥的,惩教只让他们少贪,最终目的是案件数量少,能得皇上心意。”

儿子恍然大悟说:“爹,您真高明!”然后,略有所思地说:“而今,您查案又是最多,这是为何?”

“为博得皇上青睐,除了正常的案件查办以外,为父还用了三样手段。”何曾有捻了一下胡须,眯起了眼说:“一来,我给下属各郡县下达了案件底数标准;二来,我把原来积案、旧案、疑案进行判决;三来,外派官员、基层小吏、官吏眷属等从作奸犯科案件列入其中。如此一来,我所查办案件数量岂能不多?”说完,他朝儿子投去平静而又自信的眼神。

儿子大感赞叹,又思索片刻说:“案件底数是何道理?”

“知道你必有此问!我给河间郡人多富庶,给河间郡定大小案件30起,郡守至少要交上这个数目的卷宗,山南县贫瘠,给其定下15起案件,县令至少要交上15起案件。如此而已。”何曾有说。

“达不到既定数目怎么办?”儿子皱起眉头说。

“呵呵,他们敢不按数呈报吗?他们自会想方设法凑足的,这个不需我去担心。”老子表情一下严肃起来,语气也显得威风凛然。

“……”儿子怯懦了,支支吾吾没了言语。

何曾有看了儿子一眼,表情温和了起来,说:“哈哈哈,我儿不要担心,你只要双眼向上看,一心揣摩上意,只要上面满意了,下边的就只是你的垫脚石,想怎么踩怎么踩,有硌脚的,换掉就是了,有的是人愿意上来垫你的脚。”

“噢,原来如此!”儿子若有所得地露出笑容。何曾有也跟着欣慰地笑了起来。

又过了一年,武后审查过往吏治情况,发现太宗、高宗都对何曾有大加赞赏,欲深入了解,寻找优化官吏队伍的良策。经查看基础案卷和实地探访,发现其中问题很多,于是着手深入调查......

(但由于无史料可查,野史轶闻也无涉及,后来何曾有结果到底如何?现已无从得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倒翁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