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该如何定位?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双非遗引发的思考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桂林制作技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等荣誉登榜。那么同时经营“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的餐饮连锁品牌“粉家源”该如何定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间,"餐饮品牌抢品类”的说法几乎成为餐饮业者心中的不二之选。以巴奴火锅改名“巴奴毛肚火锅”,喜家德水饺改名“喜家德虾仁水饺”为代表,涌现出了一系列“佼佼者”。加上H&H等一众公司的推波助澜,都快让小吃名称不够用了。各种“穿衣带帽”的细分品类,涌上前台。

关于餐饮定位的迷思

这样一定是对的么?乍一看起来,是的。

任何一个谈到餐饮定位要“抢品类”的人都是这样描述客户选餐的过程:中午就餐时间,几个同事在商量。“咱们吃什么啊?”“吃火锅?”“不行,油烟太大,下午见客户呢。”“去吃个螺蛳粉?”“味道不更大么!”“吃桂林米粉得了。”“好,去哪家?”“楼下转角那家,最近还有优惠”……

这里面,着重地强调了“品类”所扮演的角色,即消费者是先选择“品类”,再选择“品牌”。因此,要想做好餐饮,一定要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绝对专家,第一名,才有生存的机会。这也自然成为很多餐饮人的“金科玉律”。

人们总能为此举出很多的例子。早期的案例中(餐饮还没那么兴旺的时候),是更多快消品的例子 —— “飘柔”的顺滑、“海飞丝”的去屑、“潘婷”的滋养等等,还有其它跨行业的例子,比如杰克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都被认为是“定位”的成功。

李开复还出了一本书《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对各方面资源极为有限的创业公司而言,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立下来的第一步是:成为细分市场的垄断者。不管是资本还是尖端人才,追逐的永远是行业里尖端的企业,第二名毫无意义。”

这几年,更是找到了做得不错的餐饮品牌做代表(比如前面提到的),具体地说明了细分理论的成功。



事实的真相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并不这样认为。或者说,我们都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了。现在我们来拆解一下。

1、快消品的案例有没有参考价值?


“飘柔”们的成功,根本上得益于没有销售边界的(边际成本递减)。互联网(应用)企业更是如此。

快消品、互联网巨头们以任何一个功能性卖点(USP)切入,集中所有资源传播,建立印象,占领心智,便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消费。巨大市场蛋糕的一个碎片,就足够让它们所代表的品牌获得足够的营养。

但是对餐饮企业,尤其是需要复制的餐饮连锁企业而言,门店作为基于一定地点提供有限服务的场所,并不可能完全聚焦于某一个菜品,也极难找到足够多的消费者只为某个单一产品买单。

2、数一数二战略对餐饮有何启发?

“数一数二”在餐饮行业里只能是个被盗用概念。“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餐饮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再争论谁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的第一第二。

有个朋友对我说:“最正宗的桂林米粉,就是我家楼下那一家。因为我吃着它长大,所以没有人能够否定它。否定它,就是否定我的童年。”另外我以前去台湾出差的时候,台北的同事都邀请我去品尝他们心中最好吃的台湾牛肉面 —— 毫不意外,不同同事推荐的,都不是同一家。

餐饮,只需要服务那些认可的人。你可以引导培育,但是不要想改变。乐凯撒做“最好的榴莲披萨品牌”的结果就是,我绝对不会去光顾。因为我不吃榴莲。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否定“品类”概念。诚然,聚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适当地聚焦,能够优化供应链,提升议价能力;能够简化操作,方便复制并降低对人员技能的依赖;能够聚焦推广,在有限预算下提高触达用户的信息准确性,便于用户接受……但是“抢占品类”这个概念,被神化了。

我们当然要追求“数一数二”,但一定的是在形象、出品、效率、培训、服务、成本等各个环节的优化、领先、卓越,而非在“品类概念”上的独占。

3、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


对餐饮行业来说,就是句空(pi)话啊。

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因为统计口径的原因,这个数据比实际的肯定还要少)。同年,餐饮百强企业第一名百胜中国营收87.8亿美元,第二名金拱门(麦当劳)中国1-11月营收243.9亿港元,第三名海底捞265.6亿元(占2019年全国餐饮的0.57%)

垄断?哪个敢讲垄断?呵呵。

4、那些看起来成功的细分餐饮巨头,真的成功了吗?

诚然,细分派出了之前提到的“巴奴毛肚火锅”、“喜家德虾仁水饺”、“西贝莜面村”等一众代表,但不细分的也有餐饮知名品牌九毛九山西面馆改名“九毛九西北菜”,乐凯撒榴莲披萨改名“乐凯撒披萨”,谁又能说这样一定不对呢?

很明显,餐饮巨头成功的案例,能举出很多正向案例,也可以举出无数的反向案例。我以为,在餐饮这个几万亿市场规模且高速发展的市场里,任何过往的案例,只是时间的一个片段。

这种分化是必然的。大家都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已。一个资本和劳力同时密集的行业,巨头的站立,可能旷日持久,但是巨人的倒下,则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定位就是抢品类?

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对“品类”的抢夺,,只是餐饮无数环节中的一环,仅此而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种片面的认为成功餐饮企业完全得益于“品类细分”、“超级符号”、“爆品策略”或者其它任何一个片段以此来说明成功的,都是江湖术士游方郎中的惯用伎俩而已。

因为对于术士郎中而言,只是告诉你体质虚弱,要按时休息,注意饮食,锻炼身体,是挣不到钱的!他必须“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背后第几块骨锥常有痛感,必须辅以金石和独特手法根治,他才能从你这获得诊金啊!

试问现在谁没有个腰肌劳损之类的病痛,哪怕说错了也并无所谓,毕竟,他只是说说,退一万步还可以“提醒你注意”嘛。

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明确的是:实践是检验一切的唯一标准。不要迷信任何言之凿凿的过客。

粉家源何去何从?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给粉家源(和以此为代表的创业型餐饮企业)的建议是:成功有成功的道理,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模仿就会死!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粉家源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

我们在“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米粉”的概念,有如下几个思考:

1)发展空间:广西米粉包罗万象,各地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米粉,南宁老友粉、玉林牛巴粉、生料粉、武鸣生榨粉、融水滤粉、全州红油米粉、钦州猪脚粉、平果卷粉…… 虽然现在不能全部囊括,也为未来的新品开发留下广阔的空间。

2)传播潜力:在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已经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在传播上会有极大的阻碍,因为相关的各种关键词已经被各类文章、评论充斥,在传播上是极其不利的。广西米粉则可以避免这样的窘迫。

3)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新零售的尝试,我们有预包装食品的板块。以广西米粉出发,推荐广西地域美食为己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区内各种特色美食,而不局限于米粉。如此,可以拓展我们的SKU,还给整合行业资源,甚至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提供了机会。

4)差异化:以地域特色为切入点,将“粉家源”与各种米粉餐饮品牌区隔开来。定位的差异,还可以延伸至设计、出品、服务甚至产品定价等各个细节。

5)文化属性:作为多民族汇聚区域,广西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可以发掘;作为人口输出大省,背井离乡的情怀也能够为粉家源争取更多的支持。

当然,这种概念上的定位,只是一切的开始。如何将“定位”的结果,落实到所有同仁的思考,落实到所有合作伙伴的意识,落实到终端的每一个细节……都还需要自身的努力。毕竟,挖井不出水,很多时候就是不够深。

后记


为什么我要记录这段文字?就是因为在我们给“粉家源”重新定位的过程中,听到了太多纷杂的声音。你这样不对,那样不行,不够细分,不够精准…… 你看那谁谁……似乎他们找到了“只要……就能……”的真理。

像我这样没有“光鲜战例”且半路出家的创业狗,是很难一下子说服别人的。毕竟,人家只出一张嘴,而我要扑上整个人,整个家庭,整个团队,甚至整个后半生。所以我不得不慎重的思考,这只是我思考过程的一点记录罢了。而这样的思考,也会继续下去。

粉家源在成长,这就是我的创业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餐饮品牌该如何定位?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双非遗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