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先行还是幽默

2018.5.23      文/琴音

                        1

这样的场景我们都不陌生。

饭桌上,孩子的碗周围撒了一圈儿的饭粒……爸爸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我的爷爷是种小米的,我的爸爸是种麦子的,我是个假农民,什么都不会种,但我儿子学会了种大米!”

孩子看着撒在桌上的饭粒,笑了,爸爸也笑了。爸爸捡起一颗饭粒放进嘴里,孩子也一颗一颗捡起来放进嘴里。事情就这么愉快地解决了。

这是我们爱自然生命力体系的一个亲子导师,在儿子吃饭时撒饭粒的一个小插曲。

很多时候我们会如何做?把孩子训一顿是对的;给孩子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是对的;但是缺少了喜感,你叨叨絮絮地训完了,道理也讲完了,思想政治课上完了,孩子的情绪也满肚子了,效果也不见会有。用喜感的方式提醒孩子的小错误,孩子更能接受,我们都喜欢幽默的父母,而不是满嘴大道理的父母。

图片发自App

                      2

在父母课堂上,我常常会问家长一个问题:爱孩子吗?爱的请举手。全场全举手。是的,“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事情”,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既然有爱,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亲子问题层出不穷?

前天在一个亲子关系工作坊中讲到《父母语言的力量》,一个妈妈苦恼地说她的孩子极其的不自信,而她又是那么的用心。现场我通过家庭雕塑的体验互动让妈妈泪奔。体验中妈妈觉察到了问题源于自己:

比如:“这有什么好哭的?这么一点小事。”

“你做事这么慢,这么磨蹭。你看你能成什么大事?”

“你就知道吃,吃,吃……”

妈妈觉察到了平时自己曾经多次的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加上妈妈无意识的指责孩子,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反而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身份认同很低。

是的,父母真的爱孩子,但未必真的理解孩子。当父母以爱的名义把一支支有毒的语言戾箭射向那颗幼小的心灵时,幼小的心灵为了自保,一个叫盾的东西就诞生了,于是矛与盾的战争就开始了……

塑造一个孩子行为的最重要手段,不是在他做错的时候批评他,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表扬他。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的试错中进步的,如何用语言化解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场共同的修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理先行还是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