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阐释: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原文摘要:通过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相关历史研究方法的梳理 , 说明进化论、 实证主义 、阐释学先后对民族音乐学产生的影响。


引言

        历史研究是客观的、 科学的,这曾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假定前提。追寻与再现历史客观事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目的。20世纪 60年代后 , 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历史 研究的主观性 , 认识到绝大多数史料, 都是人们对历史的主观记忆, 并且是有选择地保留、 延传下来 。文章通过梳理西方民族音乐学中的历史研究方法, 揭示其从重构社会史、文化史、音乐史的历史研究取向转变为历史地阐释音乐文化现象之过程, 在讨论历史研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后, 分析关注局内人阐释的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对于民族音乐学的意义。 

一、 音乐地重构历史与历史地阐释音乐: 西方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历程

        受进化论影响, 民族音乐学之比较音乐学时期的研究认为 , 可以通过分析低于西方音乐的其他民 族音乐形态 , 构成世界音乐发展历史概貌。抑或 , 在同一音乐文化中存有简单和复杂音乐形式 , 研究 从 “简单 ” 到 “复杂” 的脱胎过程可以重构音乐史。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 进化论、 传播论思想得到扬弃。但, “重构历史” 仍是 60、70年代西方民族音乐学历史研究的主要方式, 但其视角发生了变化。 学者们开始关注 “以何种方式重构音乐史” 以及 “如何重构不同地域音乐史” 等问题。进入 20世纪 80年代, 民族音乐学对一些新研究 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 例如族群流散、全球化、种族、性别等等。

        作者认为 “在过去中研究音乐”是在历史过程中研究音乐, 而不是仅将 “过去的音乐”作为一个历史点研究。 事实上, 近年撰写的民族志中, 已关注了历史 话题———音乐文化的过去。

        20世纪 90年代, 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的特点, 在于 逐渐从重构社会史 、 文化史、 音乐史的研究旨趣 , 转入阐释历史的研究视角。丹尼尔·纽曼提出了民族音乐学与历史结合的三种模式:1.音乐 历史对自身的指向,亦即音乐历史的历史;2.阐释的音乐历史, 亦即作为历史的主题;3.内在的音乐历史, 亦即以音乐 “书写 ”。在与此相关的音乐民族志撰写中, 也体现出对 历史的理解。如安东尼 ·西格的经典著作《苏雅为什么歌唱———关于亚马逊人的音乐人类学研究》。2003年, 瑞斯再次为 “核心主题的音乐民族志”的撰写提出三维分析方法 : “时间—空间—隐喻。” 

        综上所述, 西方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经历了从音乐地重构社会史 、文化史转向历史地阐释音乐文化现象的过程 。

二、 在真实与想象之间: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 ?历史研究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 20世纪 初, 鲁滨逊在《新史学》的开卷就指出:“从广义来说 , 一切有关人类在世界上 出现以来所做的、 或所想的事业与痕迹, 都包括在历 史范围内。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 小到描写一 个最平凡人物的习惯和感情……” 从学术来说 , 历史应包括 a .过去发生的事情 ; b.撰写为文字、 传承于口耳或存在于记忆的历史 ; c .历史研究三个方面。因此, 历史包容了性 别、 轻重、 大小、 长幼 、 尊卑 。

         现代西方历史学家已不再将历史单纯地定义为 “过去发生的客观 事实 ”, 而视之为包括了过去发生的客观事件与史家对事件的主观认识两个方面。基于这种认识 , 社会科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广泛 采用了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辩证态度 。

        如何在历史研究中处理主观选择与客观存在的关系? 现代历史学家伊格斯提出 :在现 代主义历史的叙述中, 存在专业标准和学术实践纪 律的历史研究观点 , 诸多近现代历史学家在承认历 史学主观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历史客观性的追寻。人类学家也指出 , 理论思考的主观性并不能成为放弃追寻客观事实的借口。

        此外,探索研究对象的 “意图 ” 也是民族音乐学的研 究取向。民族音乐学研究者亦希望通过对乐人行为及音乐本体的考察以了 解局内人所具有的音乐意识 , 通过与乐人的访谈达 到对一些局内观念的理解。

        因此, 民族 音乐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可以从 “历史真实 ” 转向 “历史记忆”, 这也是由追寻客观事实向理解历史承载者的转变 。 

三、 以过去理解现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及意义

        如何在历史变 迁中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现象的当前存在状态 ?作者认为口述历史之研究方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在集体记忆中记录口述历史:什么是口述历史?美国口述史学家唐诺 ·瑞齐的解释较为中肯 : “简言之, 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 , 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口述历史的优长之处在于 : 1)补充历史文献的不足;2)使普通人获得参与撰写历史的可能, 体现出历史研究中的民主性 ;3) 服务现实, 为社会政策的制定 、 文化历史遗迹的保 护和管理以及大众传媒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帮助;4) 对新近发生的不可能通过文字记录进行研究的政治 事件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同样, 口述历史的弊端亦十分明显, 可归纳为 两点 :1)口述者有选择的记忆、 有意识的失忆 、 无意识的误记或失忆均会导致口述历史的不真实 ; 2)相对于历史文献的固定文字记载而言 , 口述历 史具有的流动性 、 一次性的特点, 可能带来解读上 的多义乃至歧义 。 

        然而, 关注口述史学方法的研究者们指出, 历 史的主观性同时存在于口述历史与历史文献中。历 史文献中亦存在有选择的记录 、 无意识的误记或散 失等现象。因此 , 口述历史不会比历史文献更不真 实。因此 , 在集体记忆中记录口述历史可以成为 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方法。

        2.在历史过程中阐释音乐文化现象的意义: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的上述定位可以使我们 相信, 集体记忆中的口述历史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 传统音乐承传历史的内在脉络。作者将 “在历史过 程中阐释音乐文化现象” 这一研究方法的意义归纳 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通过对以往音乐文化现象的阐释可以更 好地理解现今音乐文化存在状态和延续原因。 其二, 在历史中阐释音乐文化现象, 有助于我们将现今音乐研究中似乎已成为常识的概念放置在 历史过程中重新加以反思。

结 语

        今天的 民族音乐学者在面对局内人集体记忆时, 不应仅仅 将其作为 “历史背景 ” 衬托在音乐民族志的行文 里, 而应在音乐民族志的撰写中展现 “过程” ——— 这一历史研究的关键词 。因此 , 民族音乐学者需要 思考相关历史过程的阐释角度和研究方法。被研究者———主位的叙述、 回忆与阐释受到 重视, 使主位观念得以自在阐发, 研究者———客位的阐释, 是在理解主位观念的基础上, 摒弃自 身偏见, 倾听各种具有个性化的主位阐释, 再以有效 的研究方法解释主位对历史观念的选择方式、 延续手段、解读角度。如此 “历史地阐释” 可以 形成对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地阐释: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