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微观经济学原理 - 弹性及其应用

涨价会引起需求减少,但是具体会减少多少呢?可以使用弹性这个概念来回答。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当研究一些事件和政策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我们不仅要讨论影响的方向,而且要讨论影响的大小。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就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由于需求反映了形成消费偏好的许多经济、社会与心理因素,所以没有一个决定需求曲线弹性的简单而普遍的规律。有以下几种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经验法则:

-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

- 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往往缺乏弹性,奢侈品往往富有弹性

- 市场定义:狭窄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宽泛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狭窄定义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 时间范围:短期内缺乏弹性,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那具体如何更精确的衡量它?

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越大。

由于计算变动百分比的标准做法是:用变动量除以原来的水平,导致从A到B,从B到A的百分比不一样,使得需求价格弹性也不一样,与此相比,中点法是用变动量除以原先水平与最后水平的中点值(或平均值)来计算变动百分比。如下:

需求价格弹性 = (Q2 - Q1)/[(Q2 + Q1)/2] / (P2 - P1)/[(P2 + P1)/2]

一般使用这个公式。

当需求价格弹性>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

当需求价格弹性<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

当需求价格弹性=1,表示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如果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如果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 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的,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保持不变

需求收入弹性 =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 正常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增加

- 低档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 替代品:交叉价格弹性是正的

- 互补品:交叉价格弹性是负的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富有弹性: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很大

- 缺乏弹性:供给量对价格的反应很小

在长期中,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做出相当大的反应,短期中,企业的反应不大。

供给价格弹性 =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

当供给价格弹性>1,表示供给富有弹性,通过某一点的供给曲线越平坦;

当供给价格弹性<1,表示供给缺乏弹性,通过某一点的供给曲线越陡峭;

当供给价格弹性=1,表示供给具有单位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倾斜程度反映了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政策具有两面性:

- 对具体的社会角色来说,例如农民、企业

- 对社会消费者来说

- 加入时间因素,从长期来看和短期来看,影响不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章:微观经济学原理 - 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