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好运气,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加努力罢了

沟通者:“董事长”

沟通者简介:学生党/追梦者/热心肠

沟通关键词:追梦、勇气、规划

沟通鉴定:“董事长”姓“董”,火热心肠、有求必应。彼时他刚从韩国交流回来,此时就与我进行了这一期的微访谈。他和我虽然分属不同院系,但却是自己所在学院的“熟人脸”,所以相较于之前的访谈,这一次的对话也许会稍显“官方”。

启示录:

写在前面的话:正如之前所说,在《》开设《生活启示录》专题源于我的突发奇想,因为心态是“随缘”,所以不曾宣扬什么,也不会想着推广之类,我只愿默默地构筑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其中缓步慢行、不急不躁。“董事长”是在不经意间得知我开设《生活启示录》专题的人,也是主动找到我,并且让我帮他写一期访谈的人。我在感谢他的同时,也感谢每一个已经入驻并且愿意入驻的人——“坚持到不能坚持的时候”,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唯一能应允每一个访谈对象的事情。

“既然才从韩国回来,那就先跟我分享一下你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吧。”刚刚从汉阳大学交流回来的“董事长”还带着回国之初的小兴奋与小激动,感受到他眼神里洋溢的神采,我单刀直入地问。

“怎么说呢,这次韩国之旅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许是想要分享得太多,“董事长”虽然打开了话匣子,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先说说学校的氛围吧,比如食物和住宿条件,吃住都还习惯吗?”

“老实说,韩国那边的食物吃不太惯,餐餐都有泡菜,真的吃到无奈啊。”

“泡菜不应该算作主食吧?主食吃什么?饭还是面?”

“饭和面都有,但是量都不大,配菜大多都是泡菜,甚至只有泡菜,所以与其将饭和面称为主食,倒不如说泡菜是他们的主食。”“董事长”略带幽默地说。

“这么尴尬啊?一种食物吃到厌倦,难怪着急着回来呢?”我也打趣道,“那住的地方呢?你们是住在学校里面吗?”

“泡菜之国”——韩国

“对,作为去交流的学生,我们是被安排在学校里面住的,但是韩国那边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租房子住。”

“是因为学校宿舍不够还是其他原因?”

“也许是因为宿舍不够,也许是他们那边的习惯吧。一般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会在学校宿舍住一个学期,到下半学期的时候,他们要么选择回家住,要么就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单人单间,至于空出来的房间,自然是留给下一届新生住。”

“那边租房子贵吗?”

“韩国那边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兼职,兼职赚到的钱不仅足够用来支付房租,还会有剩余。”

“这确实和国内略有不同。”我思索着,抛出下一个问题,“韩国的整容术是与日本的化妆术并称的一大‘邪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整容不整容我分辨不出来,但是韩国女性真的十分爱美,无论年龄大小,从事何种职业,她们的脸上永远带着妆,精致妥帖,甚至一些男生也会用化妆品稍稍修饰自己的面容。”

“所以说韩国是一个遍布美女帅哥的养眼之地”,我微微笑道,“那日常生活呢?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韩国普遍遵循‘车让人’的传统,这点与杭州很相似,但他们是全民意识;此外,韩国的广告牌也很有特色,它们用整面墙来做宣传,与国内的标牌广告相比,显得更加夺目显眼,尤其是到了晚间。”

炫彩夺目的广告牌

“董事长”与我分享了许多趣闻趣事,看他滔滔不绝的样子,我知道他在这为期一个月的交流中收获颇丰。

“你认为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什么品质最重要?”在筹备这期访谈的过程中,我对“董事长”之前的经历也做了一些了解:作为典型的“寒门之子”,他自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学校的勤工俭学计划和课余时间的兼职是他的经济来源,虽然生活多艰,但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时更是拿到了经管和机械的双学位,并在省级创业大赛中战绩累累。

机遇和选择吧”,他坚定地说,“作为农民的孩子,我知道农民有多么得不容易,跳出农门是我的梦想,所以当机遇来临时,我会紧紧地抓住。以这次去韩国交流为例,最终去的只有我和另外三个女生,之前信誓旦旦说要一起去的小伙伴到最后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了,虽然这是他们的选择,但对我来说,这次交流是一个难得机会,我也因此收获了许多。”

仿佛勾起了之前的回忆,“董事长”若有所思,“学习可以说是我唯一能够实现梦想的途径了。”

“所以未来还打算继续深造?”我追问道。

“有这个打算,但也会有对未来的犹疑和不确定。”

我点点头:“人生本就是不断地选择与被选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确方向,大胆向前就好,如果顾忌太多,反倒会影响判断。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可以算是无怨无悔了。有句话说得好:‘趁着年轻,赶紧去试错’。多去尝试和体验,心中的答案自会渐渐明晰。

同处尴尬的年龄段,影响我们最多的情绪是“迷茫”,我们想得最多的是“以后要干什么”?对此,我也不知道,但是在排除了种种“不适合”的选项之后,剩下的那个就是我们即将要面对的道路,虽然它可能也不是最终的决定,但至少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与君共勉。

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体验



作者有话说:此文成文很早,写在2017年8月。那时,正在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我突然产生了一种人生至此,应该总结一下的想法,并将此想法付诸行动,开始筹备自己的访谈录,即《生活启示录》专题,当时采访了14个我认为值得去写的人物,他们或男或女,个性不一,规划不同,但都有一个我欣赏的共同点,那就是“努力寻找自己”、“努力做好自己”。他们当中,有的是我因为机缘巧合认识并主动联系的,有的是知道我在做此类专题而后主动找到我的,而“董事长”,属于后者。

每篇文章写好后,我都会反复修改,再将稿子发给当事人提意见,比如措辞是否合理,这个片段可不可以写,表达得合不合意,直到双方觉得都没问题后,才会定稿并公开,不求关注点击,但求无愧于心。

如前所说,此文定稿很早,但为何现在才公开?我想也应该给当事人及大家一个说法。没错,当时采访完毕定稿后,当事人催我发稿有些急切,让我有一种与设立此专题初衷不太符合的感觉——我不是专业的访谈人,设此专题,只想给诸君或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道美好印记,若将此当作推广自己或者检验我文笔的手段,则于非专业撰稿人的我和平凡而不平凡的诸君而言,有些难当使命。所以,年轻气盛之时,不免有些处事不周,只是告诉当事人稿件不急发。熟悉我的人也略知我脾性,固而紧催慢催无果后,也就避谈此事了。

现在发出,一则因为当时已经定稿,发文只是点一下鼠标的事情,但也算给当事人一个交代;二则此稿完结后,自己因产生了一些思考,二期访谈录也因此搁置,如今再看,有些感慨——文无罪过,当时何必拿此撒气,确实不甚成熟,现在发出,希望这篇文可以心情好点——万物皆有生命,一篇文也应有灵气。

纵光阴流转,唯文字不灭。怀虔敬之心,用心生活。

认识有趣的人,知道有趣的事,相信沟通的力量,每天半小时,打造生活启示录。

这里是聂溪绯,一个处在成长过渡期但始终相信文字自我救赎力量的文科女。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谓的好运气,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加努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