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善良吐芳华 ——我看《芳华》

最近看了许多《芳华》的影评,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了自己的所感所悟。


我深深理解大家见解的不同。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这些感受都受着自己三观的影响,有所不同,也就太正常了。


而我,也想把我的感受在此与大家分享。


我觉得,这部电影要告诉观众的精髓是这句旁白:“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这句旁白来自这样一个场景:男一号刘峰从见到独唱女演员林丁丁,就爱上了她。


但他不敢表白,出于平凡的农村出身,也出于那个屁大点儿的事儿都会上纲上线的时代氛围。


另一方面,在文工团,他就是“活雷锋”,是那个时代大家所推崇的偶像,又是被一群不大不小的“小青年”所嘻闹着的角色。


他给不能回家的知青捎来大包小裹的东西;


把战友因为昂贵没人敢修的手表通过自学修好;


给不吃饺子的南方战友煮面条;


食堂打饭,他吃的全是煮破的饺子;


就连猪跑了,养猪的人都会跑到食堂把正在吃饭的他喊去帮忙;


怕战友没有沙发结不了婚,他就主动给做一对……所有的这一切,出自善良的本能,也可能出自潜意识的为了吸引爱的人的注意……


所以,当爱慕的对象坐在沙发上时,他作为青年人的勇气与冲动终于爆发了。


他激动地抱住了林丁丁,喃喃地诉说着,却被两个男战友撞见了。


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男战友惊恐地喊道:“林丁丁胆敢腐蚀活雷锋!”


于是“擅于”被人爱慕的林丁丁为了自保,举报刘峰强行“摸”了她。刘峰死活不承认,终被文工团下放了。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那一刻,没有人记得他是活雷锋了,那么多曾被刘峰帮助过的人,竟然都不曾站出来,帮他说一句话或是送他一程。


到是从小没有得到家庭温暖、到了文工团处处受排挤的女一号何小萍,突然不再窝囊地忍受,而是大胆地去看望刘峰,甚至去送他。


刘峰是那个接她进文工团的人;是那个认认真真地教她敬军礼的人;是那个告诉她不要告诉别人她父亲成分不好的人;是那个见到别人嫌弃她,就带着腰伤陪她练舞的人;是告诉她,她父亲去世了并在她伤心时,唯一安慰他的人……


这不多的、点点滴滴的善良的流露,是何小萍失去父爱又得不到母爱的十几年晦暗的生活中,仅有的温暖。


刘峰走了,何小萍木然而又悲怆地走向与刘峰相背的方向。这时,这句旁白响起,我的泪水也抑制不住地肆意流淌下来。


那个人人盲目狂热追求信仰的时代,善良在文工团这个小世界里,显得那么珍贵和不被理解与认可。


一个农村出来不被重视的男孩子,一个自小得不到温暖的成分不好的女孩子,在青春中,或奋力向好,或藏匿芳华,却均不能被这些冷漠的人所接受和包容。


以至于他们都对这个集体失望,最终都想远离。一个被下放,一个也不再好胜,不再想当英雄,最终被送去战场。


此去经年,刘峰浴过越战之火,丢了一只胳膊,以一个残疾军人的身份,成为一个卑微的被欺凌的街头小贩。


而何小萍经历了越战卫生队的历练,终于成为她一直梦想的英雄,而这个一直不被善待的人,突然被重视就无法适应了!就导致神经错乱了!好在,后来慢慢恢复了正常。


清明,当刘峰与何小萍看望完越战牺牲的战友,在小小的火车站相拥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善良的人相互取暖的希望。


当听到旁白说若干年后,何小萍一直照顾着生病的刘峰时,我的脑海中再次回响着这句话:“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是啊,何小萍这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一直记得刘峰的善良,一直珍惜着曾经被给予的温暖。


那对别人来说已经习惯的善良的付出,于她却是不曾经历的世界;均与她的点滴善意,却是她生命中仅有的阳光。


她爱上了这个偶像一样的男人,她甘心从此与所有不善待他的人为敌,她可以为此终生不嫁,可以一直照顾这个对她只有战友之情的战友!


我欣慰地认识到,善良的付出是从来不计回报的,善良的人终是会得到善待的。而且善良人的幸福生活,是极其简单的,是靠信仰来支撑、无关金钱与健康!


所以,于善良人而言,身体在哪里,灵魂就安然地追随着,不卑不亢,不离不弃,所以可以活得坦然、舒适。


就如那最后的旁白所说:“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我想,这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善良芳华的力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见善良吐芳华 ——我看《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