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进阶篇总结

只要能证明结论不必然成立,哪怕只是小概率不成立,也就是证明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绝对。

方法:

理想法、极端法、其他因素法、可行性法/评价标准法、前后核心词变化法、关键词定义法、抠字眼法、归因不当法、过于理想

一、理想法

适应情况:某一个做法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反驳套路:你这个做法只要改善一下(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就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二、极端法(归谬法)

适应情况:有一件事情一定会造成好的结果 反驳套路:无限去扩大对方的观点,将对方置于荒唐之地,推导出一个不好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

一件事物原本可能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在极端情况下,他也可能成为不利条件。

三、其他因素法

适应情况:有一件事情一定会造成好的结果 反驳套路:该结果发生,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即需要满足其他条件)

四、可行性法

上面的两个方法“ 极 端 法 ” 、 “ 其 他 因 素 法 ” ,都是适用于材料中论证“某个 措施或现象,能否达到目的”,例如:

搞好文化建设(措施),就能增强软实力(目的); 制衡与监督(措施),能保证企业成功(目的); 文化具有普同性(措施),就一定会被接受(目的)。

那么,针对这种“措施-目的型”的论证,我们可以按如下的顺序来进行思考

(1)是不是该措施,只是有利条件(用极端法)

(2)是不是该措施,只是必要条件(用其他因素法) 如果使用上述两个方法,还是没有分析思路的话,则可以考虑使用“ 可 行 性 法 ” 。 即虽然这个措施确实能达到目的,但是会不会在现实中,由于缺乏某个前提,而导致该 措施并不具备可行性?

五、评价标准法

适用情况:大家的评价标准不一样,凭什么说一件事物一定好或者坏?

总结来说,如果材料中出现作者对某一个事物的某一种态度,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 态度,那我们可以提出另一套更合理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质疑。

六、前后核心词变化法

这一类方法在考试中能运用到的概率极高,而且非常好识别!我们通常只要去观察“论 据”和“结论”中,核心词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即可。

七、核心词定义法(较难,理解即可)

这一方法和第六种有重叠的地方,并且同样也是涉及概念的问题~

有时候如果我们对材料中某一个核心概念,按照我们的理解去定义清楚(当然要合理地定 义),你就能很轻易发现材料论证是不合理的。

八、抠字眼法(比较难,慎用)

这一方法同第六、第七种方法一样,同样属于概念的问题。 这个方法在你实在没辙的时候,十分有效~!

九、归因不当法

这一类也可以叫做另有他因,但是!叫什么不重要,怎么识别和理解这个方法才重要!

一般来说,当材料中出现一些“事实性的陈述”的时候,有百分之90%的概率会出现这 类逻辑漏洞!

十、过于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言论:

反正你考不上北大,何必那么努力。把单词都背下来也无法和外国人沟通,因此没必要背单词 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进阶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