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去吧,搬走那座山!

偏见是立在人们心里的大山,你是搬不走的。

申公豹对着肩负整个龙族重任的敖丙如是说。

申公豹,在这里承担着坏人的角色。很多人都说申公豹说的是至理名言,的确,偏见这座山,申公豹至死都没能移开。看过封神榜之后,在我看来偏见对于申公豹来说可能更显得赤裸裸。之前看过封神榜,里面申公豹的一句话对我印象很深,他问姜子牙,也可能是仙鹤童子什么的,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修仙么?因为我知道人的眼睛是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而我只有黑白。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是理由的理由,申公豹勤勉修炼,是元始天尊徒弟里面最用功的,但也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无论他怎么努力,师傅总是把好法术传给别人,好法器也轮不到自己,总觉得自己脱离不了兽性,久而久之,叛逆心滋长,开始了报复行为,天尊让姜子牙助周灭商,他就偏要助商伐周……到最后,也落得一个,看,我就知道他是个违逆的畜生……这种偏见尚且在神界如此,何况人界。但值得一提的是,人不同于神的存在就在于,人有爱。

通关全片,魔丸和灵珠本是两极化的神力,被两个不同的孩子拥有,一个是注定只能活三年然后接受天劫的哪吒,一个是小心翼翼藏着神力无时无刻被寄予厚望的龙宫三太子。两极的人生所面对命运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一个叫嚷着“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被喊着太怂。他们代表了八卦的两极,其实也代表了人的两面性。单独缺少谁都是不完整的,这也就是人的不完美之处,我们看似最后成为大英雄的哪吒,其实是不能离开乾坤圈的魔,看似无害的敖丙,却是差点水漫陈塘关的祸首。最终的结局是两个人都脱离了肉体得到了灵魂的自由。这其实就是在说的是人本身,每个人都有两个我的存在,各种偏见、看法把我们整的疲惫不堪,但当你冲破这些时,你便收获自由。那对于自己从降生时就被安排好的命运,我们要怎样做呢?

是奋力扼住命运的喉咙,还是任由它来摆?

其实在我们看多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之后,往往是知道结局的,势必要逆天而行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期望值。这是我们骨子里的反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那在这样的巨大的抗力之下,要如何才能反抗命运呢?

哪吒的父母告诉我们是爱。

这天下若有可能为一个人付出生命,只可能是至亲。

这种爱可能是即使遍体鳞伤也要陪你踢毽子,因为她知道你只有踢毽子的时候才会露出笑容,

这种爱可能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因为他知道你的真正的开心就是被别人接纳,哪怕是去磕头请村民来生日宴,也要还你清白一世。

这种爱可能是一枚小小的平安符,因为他偷偷移花接木,要以命换命,甚至不惜用对你的严苛来换你后世的平安。

是这种爱唤起了那差点入魔的善意。

也是这种爱成就了英雄面对来自上天不公的勇敢。

这可能是我们最羡慕的爱,是可以抵挡千难万险的力量。

而我们需要这样的力量。

相比敖丙,却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

他懂事、听话、乖巧,他懂得龙族的伤疤和痛苦,但也渴望被关爱。像极了我们中的一些。这就是,在暴露龙族偷吃灵珠之后的他想灭掉陈塘关,又在哪吒受刑时,替他违抗天神。本是善良的他却打算伤人无数,变得邪恶的他又不舍友谊。难道他不害怕这次的拯救再次激怒天神,降罪龙族吗?他怕的。但他这辈子唯一受到的那种关心和关爱给与了他颠覆性的力量,他无需再为别人而活,而是在那瞬间遵从了自己的心。

写到这里时,那些偏见力量再大,又算得了什么?如果你不在意,自有你的天地,如果你只关注偏见,那他注定是你心里的一座山,而想要把山移走,也唯有爱。

其实,在这之前被安利了好多次这部国漫,真正到了电影院,还是依旧惊喜,正如当年的《大圣归来》一般,画面考究、镜头酣畅、台词精准又不失幽默、人物个性鲜明等等,正是国漫崛起的开山之作。那时的悟空是个失意的少年,而今的哪吒是一个被冷落的小孩儿,相同的是他们都找到了支撑他们变强的动力。而这,是需要我们交给自己的孩子,传下去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世界才会如此精彩,不需要去对比别的世界如何如何,你若盛开,便能观自在。

没有说完的话:

感谢这部片子赋予哪吒和敖丙这样的故事,我们知道小英雄哪吒,而那个敖丙却是一个坏龙,无论怎样他最终的结局却是被哪吒刮鳞抽筋,村民拍手叫好,如果这样乖巧的敖丙落得那样的下场,那么可能说明,乖孩子一犯错就是大错,无论你之前做的多好,也只能被当作恶魔来对待,那这是不是又是偏见呢?所以创作者写了另一个结局,而现实中的我们却依旧在做着那样的事,轻易地在心里给别人判刑,这是一个魔咒,改变很难,所以我们才如此小心。算了,还是遵从自己的心吧,你发现没,只有敢抗命而又从命的那些人最后才荣登了封神榜。

对了还想说一句,那些拼命以各种方式找存在感的人,心里一定都很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吒》,去吧,搬走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