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消化《学习的本质》——接上一篇文

大家好,我是双成君。

前几天,我家嫂子跟我抱怨,她和我小侄女一起上奥数课,回来再一起学习,她觉得很简单的题目,教了我小侄女好多遍,为什么她始终都不理解。

这个问题我回去想了,刚好前几天阅读了《学习的本质》,后面会有我对它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但不可否认内涵丰富,需要细嚼慢咽,通过阅读一遍,摘录一遍,我想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消化的部分内容写出来,也是帮助对内容感兴趣却被我的摘录吓回去的朋友,不想你们错过这么好的内容(说实话,我自己看前面那篇摘录文,密密麻麻的文字,我都没啥兴趣看下去)。

能吸收多少是多少吧。(什么是学习,理想中的学校,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取决于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当然,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它真正的意思是,需要学习者需要用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去消化,理解,赋予新知识意义,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老师简单的传递他知道的知识,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复印机。

这个让我想起了隔行如隔山,如果没有医学背景的朋友,我跟你们讲专业的医学知识,一些所谓的“术语”,你们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在你们眼里,我说的不是“人话”。所以就像我前面的科普文一样,必须转换成你们已经有的概念,能理解的东西,比如把胆囊、膀胱比喻成气球,你们知道气球瘪的时候和吹起来的时候怎么样的,脑子里就大概有个概念。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嫂子认为“简单”的题目,侄女觉得很难,这是因为嫂子在理解奥数题目的时候,带着大量的侄女不知道的知识背景,即使她自己可能没意识到,尽可能用运用刚学的知识。

所以嫂子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知道我侄女有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让新的知识和她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一旦侄女认为新的知识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她就会把它纳进自己的知识网络。

现在的学校更像是发证书的地方,很多学生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出了校门不知道怎么用,除了证书。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回头就忘,不知道怎么用,那时候学校流行一句话,考试就像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就不管了。只有真正在临床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技能,再去学习,边学边做,进步很大。

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启发学习的地方,比如一组学生一起做一个项目,活动,产生了分歧,碰到了困难,引发了思考,提出了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跳出来,告诉他们哪里的资源可以利用,他们就自己搜索,社会实践等等,这个过程无形中会掌握很多实用的社会技能,以及触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批判能力等等。

我们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基于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我们的环境,文化,知识都不一样,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思维,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哈姆雷特”。这也可以说明,我们的思维是局限的,片面的,基于我们的经历,环境,文化等形成的,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坚信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纳跟我们不一样的,甚至完全对立的信息,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没见过。

后续还有什么想法,会陆续补上....也欢迎留言,思维碰撞,感谢相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尝试消化《学习的本质》——接上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