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门槛造就的大流行——拼音和五笔的启示

柴门醒客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脑被引入中国,发展的初期,汉字录入是个极大的问题。这里说的“录入”指将汉字从键盘输入到电脑,故也称“输入”。不解决汉字的录入,其他一切应用就都免谈了——无论消息的发布、信息查阅、社交对话等等,没有一项离得开汉字录入。

当时主流的录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汉语拼音法;另一种是王永明先生发明的五笔字型法。汉语拼音的特点是简单易学,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几乎不用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上手。缺点是平均每个字的击键数多、重码率高,即同样的拼音代表多个不同的汉字。而五笔录入以击键数少和重码率低见长,缺点是需要事先学习汉字五笔的录入规则,即学习并记住“字根”以及与电脑键盘上键的对应关系。所以五笔录入法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各人的稳定速度。

根据方燕红等*2013年的报道,他们的实验表明,在10分钟之内,五笔组平均输入的汉字数为474.20字,而拼音组则为378.70字,两者相差显著。为此,作者方燕红等建议:应加强学生的五笔输入法训练。

通常而言,如果有多种录入法在民间流行,击键数少,重码率低的肯定存在技术优势,应该占据主流地位。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没见到有关的对比和各自使用率的报道,但从所了解的周边人群的使用情况看,使用拼音的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经常在公交车或火车上看到有人捧着手机,飞快地用拼音键字,令人惊叹不已。这个结果或许超出了很多专家的预测。这里揭示的一条重要道理是:一个方法虽有一定技术优势,如果优势不是特别大,那么门槛低的方法就成为重要的优势,足以将有技术优势的方法淘汰掉。也就是说,人们宁可少费或不费学习的时间,也愿使用“落后”的方法,说明人是愿意“偷懒”的。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中国人的饮食是习惯于炒菜的,不像老外弄个汉堡,夹点荤的素的就满足了。可是当下汉堡在我国的年轻人中间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在网上点个汉堡当正餐已非个例。又比如,原来仅仅流行于局部地区的火锅,这几年在全国范围蔓延,原因无非是简单快捷,门槛低。多人在家相聚,去超市或专卖店弄一堆半成品,架起锅就可以开吃了。如果是炖炒烹炸,那没有1,2天的提前准备是很难备妥一桌饭菜的。

最令人惊叹的是手机和电脑的起落。在手机流行之前,电脑已经在办公领域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手机发展的初期,由于其主要功能就是打电话和发短信。所以并不需要像电脑windows那样复杂的操作系统。为此,产生了安卓和苹果系列的iOS两大操作系统。就是说这类操作系统是为手机的简单使用而设计,并不适合办公。无论从文件的存储,搜索和各种文档的阅读、编辑、保存等远远没有电脑方便快捷。可是,最近一些年,发现周边的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居然很多已经没有电脑,或者有电脑也很少用了,无论购物、阅读新闻、看视频、文档的编辑,照片的拍摄、保存乃至修改,一切的一切都在手机上解决,大有淘汰电脑的趋向。商家自然也随之跟进,他们推出的很多购物软件在电脑上使用远不如在手机上方便,实在有点“终端歧视”的感觉。

这个结果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如此不方便的东西,居然赫然成了主流!或许验证了五笔和拼音之争所揭示的同样的道理——低门槛造就了大流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门槛造就的大流行——拼音和五笔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