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析朗诵《北大荒的秋天》

   

今天是周二,按照惯例,轮到我给普通话班的同学们点评朗诵作品。这周的作业是朗诵散文《北大荒的秋天》。全文内容也并不长,但意境很美。全文如下: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课文,文中用优美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由北大荒天空、小河、原野、丰收的果实构成的秋景图。最后一段是本文的总结句也是中心句,感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这样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 

                                       

    我从头到尾聆听了十多位诵友的的美诵,第一感觉就是每个人都很用心,值得表扬的是,将我们以往强调过的方位词基本上都读出来了。比如,天上的上、映照下的下、在空中的中、怀抱里的里、游过来的来,等等,这些字都注意了轻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我给大家归纳总结了一下,也希望在以后的朗诵时注意把握:

    1.基调的把握:朗诵每篇作品一定是有基调的!就是这篇文章反映什么事?我们应该怎样朗诵?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是赞扬的、喜悦的还是批判的忧伤的?这一点在朗诵之前要仔细诵读文章,把握好它。很显然,《北大荒的秋天》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所以这篇散文的基调是欣喜的、赞扬的!为了突出主题,在朗诵时要运用好气息,气息拖着声音走,气声多、实声少,虚实结合才能出来那种看到秋天美景的惊喜感,千万不能用大实声一读到底。

      2.注意关键句尾不要下滑。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中的“来了”,一道绛紫的“绛紫”最好是气声,语势往上走,一定不要往下掉,才能出来那种基调中要求的看到秋天的惊喜感。

      3.注意部分二声在句中时,调值要到位。比如“几缕流云”的云字。为什么要强调调值到位呢?因为在这个地方,作者只是交代出了“几缕流云”,而关于流云的颜色、流云的美还没开始描述,调值不到位也意味着语势下滑,会让人感觉不到流云之美。

    4.第二段描述流云颜色的四个排比句,节奏和语速要有变化。声音实中带虚才能出来看到流云颜色变换之美的惊喜。而且,说完这四个排比句,要长停一会,再接本段的最后一句“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长停表示省略号,意味后面还有很多颜色,就不一一细说了。

    5.结尾注意语势,是下山势,慢慢落下来,结束。

    而今天的部分诵友在朗诵时前面强调的这几点都没有做到。有的基调低沉了、不高兴;有的语气太平、波澜不惊;有的诵友句尾语势下滑;有的调值不到位引起感情太平淡;有的不注意语速和节奏的变化,等等。这些都不会让听众听出朗诵者要表达秋天的美,而是感觉要表达秋天的萧瑟。

    我们学心理学时,李克富老师能说过:

    你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什么,眼中看到什么我就推断你心中有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如果朗诵者文章基调把握不正确,语气太平、波澜不惊;如果朗诵者不注意细节,总是让小小的句尾下滑,或者不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那么就会让我们感觉不到朗诵者用语言描述的秋天的美。

    李老师还说过,感知即存在,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去想象北大荒的美,才能心中有它的美,心中有了它的美,眼睛里就会出现它的美,那么朗诵时自然而然也会让听者感受这种美。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佛家、哲学、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换句话说,心理学和朗诵是相通的。

    从这点上讲,学好心理学,也有助于帮助朗诵者更快地把握好作品,正确表达作品。我说明白了吗?对想朗诵的你有帮助吗?

  (2020.7.7)

你可能感兴趣的:(讲析朗诵《北大荒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