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购买力是多少?---淘宝搜:看鬼故事

近期,淘宝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我的一位朋友参与了,然后发生了后来的事情。

朋友办公室的同事们聊起了淘宝:看鬼故事,按捺不住好奇心,朋友搜了下,发现竟然是自己的淘宝使用记录,2013年5月17日与淘宝结缘,消费共计19870元。朋友看完自己的消费记录,沉默了,一言不发,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去告诉大家,她的消费是2万元。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不能说?我也问了朋友,为何沉默?

她告诉我,她的同事A的消费是40多万,同事B的消费是30多万,C是20多万,另外几位是10多万,再少一点,也有8-9万。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淘宝年限6年+,消费5万+是正常的,但是反观她自己,好像感觉到了不对劲。

相比他们的巨额消费以及普遍水平的消费,朋友面对自己的消费数据的时候,在沉思:为何我消费如此低?那我的钱去了哪里呢?

那么,消费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奇怪的人,当现代科技造福人类的时候,当我们对于未来科技充满幻想和期待的时候,她反而是一个对于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没有特殊爱好的人,宁愿实体店逛一逛,走一走,也不愿意面对手机挑来挑去,反而无法下单。所以,很大程度上,朋友的购物方式是线下,也自然导致线上的消费低。其次,朋友是一个爱好单一的人,平时也就是读读书、看看电视和电影,消费对象单一简单,除了必须品、生活用品,偶尔网购,基本上常用的书籍、电子产品等,首选当当和京东购买。虽然购书的费用也寥寥无几,不是大头,但是当当不可避免的分走了朋友的购买力。电子产品的价值可观,但是更经常在京东购买电子产品,也导致京东是朋友消费的巨大潜在平台。

此外,朋友刚刚毕业没几年,刚工作以及学生时期的消费本就是很局限。加上,受到西方独立思想的影响,自从大学,除了必要的学费,朋友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来自自己的奖学金、工作。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让朋友告别伸手要钱的做法,不是逼不得已,不会主动跟家里提钱。依靠自身的能力,赚取生活费,走过大学,读完研,顺利工作。对于我的这位朋友,我是敬佩的。但也就是因为自力更生,所以消费也就比较限制。

另外,朋友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在大学的时候,使用自己赚取的钱财,购买自身的衣物、喜欢的其他东西、出门吃饭等,并且出去旅游也是依靠自己的小金库。这些年,从烟台到上海,上海到南京;烟台到大连;烟台到成都;成都到武汉;成都到宁波;宁波到三清山,宁波到周边游,宁波到伊尔库茨克等等,走过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流连在多个城市的繁华之地,更是体验过众多地方的不同文化。所以朋友的小金库所剩无几,几乎都用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上。

今天,朋友看到自己的消费金额,她沉默了,尴尬了,因为她意识到这个金额暴露了她的低消费力和购买力,间接说明了她这些年没有巨大的金钱财富。在金钱至上的社会,没有钱、权、名,那你就更低人一等。生活在潜移默化的观点里,一不小心,也是会深受其影响。同时,这样的金额,也让她自豪。朋友说:社会不仅仅强调金钱、权势,同时也需要名声和精神导向的价值观。我们需要一种理性地思考,尽管我没有多少的财富积累支撑我私欲的消费,但是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自身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我所享有的书籍、衣物、小饰品、旅游等等,不是别人赞助的,更不是父母的给予,而是自己依靠智慧和努力得来的。如果我开口要钱,我是可以生活得更加滋润,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但是我体会不到赚钱的辛苦和自己赚钱消费的满足感。我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我愿意面对风雨茁壮成长,而不是温室花朵般的溺爱中长大。

朋友本身家境中上等,本可以衣食无忧,自由自在,潇洒度日,但是朋友选择了用双手和智慧创造财富,磨砺自己。有人简历一页嫌多,但是我的这位朋友却可以多页的简历,介绍自己的荣誉和证书。尽管消费的数额不高,但是她一样和其他高消费的人群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甚至她的学历是其中少有的高学历之一。社会不会以我们的消费金额定义我们的价值,却会以我们的人生经历、学识来定义我们的长短。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富有,即使我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我们也是行尸走肉般的存在,没有灵魂的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购买力是多少?---淘宝搜:看鬼故事)